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雪峰山苏宝顶植被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雪峰山植被的主要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亚高山草甸 ,并且对其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雪峰山苏宝顶植被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雪峰山植被的主要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亚高山草甸,并且对其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样方法实地调查梅州市国有水口林场,分析其人工林群落结构特点以及物种多样性现状,结果表明:该林场维管植物有67种,隶属35科,60属,其中乔木层物种11种,灌木层物种27种,草本层物种51种.群落植物区系具明显的热带分布性质,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组成以双子叶植物为主,占比近66%,优势种多为人工种植的黑木相思、马尾松等.其中灌木层的均匀度高于乔木层、草本层,草本层的Margalef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高于乔木层、灌木层,乔木层的Simpson指数最低为0.788 7,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789 9.加强封山育林,适当地补种一些乡土植物,尤其是乔木种类,以增加植物多样性,可促进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4.
200507/200508和200606/200609,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斑羚夏季生境利用情况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斑羚喜好活动于海拔较高的上位坡,坡向多为阳坡;同时其也选择坡度较陡的针阔混交林活动.草本盖度和灌木盖度也是影响斑羚夏季生境选择的较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笔者研究了太白山北坡海拔3250m处的太白红杉林的群落学特征,对其生物量用多种生物回归模型作了预测,得到了太白红杉生物量的最优模型是:.各种灌木的模型形式不同.草本植物用收获法测定.太白红杉林的总生物量为205.565t/ha,其中乔木层166.587t/ha,灌木层37.673t/ha.草本层 1.305t/ha.最后讨论了曲线回归模型的形式和检验问题.  相似文献   

6.
《嘉应学院学报》2015,(11):64-68
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地区典型的地带性植被,对保护环境、维持全球性碳循环平衡和人类的持续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对闽西九溪庐的常绿阔叶林植被的7个样方面积1 000 m2的样地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九溪庐常绿阔叶林有37科57属共75种,其中蕨类植物5科6属7种种子植物32科51属68种;(2)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H')为4.25、Simpson指数(D)为0.981和群落优势度(C)0.019;(3)各层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的变化趋势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藤本;群落优势度(C)为藤本层>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  相似文献   

7.
金口大峡谷区域位于大渡河下游,大渡河横穿大相岭与大凉山间山地的区域,地处四川盆地和横断山地的过渡地带。植被垂直变化显,峡谷底部为半干热河谷灌丛,往上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区域内植被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但破坏严重,加强保护以恢复自然植被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22个样地,共计11000m^2面积的群落调查,以群落样地中乔木层树种的重要值为指标,探讨了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组成类型及其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常绿阔叶林可分为格氏栲林、米槠林、甜槠林、刨花楠林、沉水樟和苦槠林、观光木林、闽楠林等7个类型,不同类型的植物组成成分和物种多样性变化较大;常绿阔叶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相似文献   

9.
天台山的七子花林中,常见的种子植物有125种,隶属51科、102属。本文以七子花林为对象,分析了群落的区系组成,建群种的优势度,群落的外貌和结构等。 按Raunkiaer的生活型谱统计,高位芽植物占70.8%,地面芽植物占22.3%,地下芽植物占4.6%,一年生植物占2.3%。与本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生活型谱有些相似,都是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叶的性质以小型叶为主,占53.1%。叶型以单叶比例最高,占78.5%。群落在结构上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亦有数量不多的层间植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缙云山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土壤速效N的分布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土壤速效N在不同群落中均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即A(腐殖质层)>B(沉积层)>C(母质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速效N与土壤厚度呈极显著负州关(P<0.01)。2.A、B层土壤速效N含量随演替的方向逐渐增加,即灌草丛<马尾松纯林<马尾松—川灰木混交林<常绿阔叶林,这是因为土壤速效N含量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枯枝落叶厚度呈正相关。3.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演替方向逐渐升高,但在灌木层,草本层略有波动。相关分析表明,其与A、B两层土壤速效N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气候、自然植被制约下形成的土壤,一般称为地带性土壤。江苏地势低平,地貌以平原为主,所以气候、自然植被就成为土壤形成和发育的主导因素,使气候、自然植被和土壤在发生和水平分布上都有很大的一致性。江苏跨越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自然植被上,自北向南相应地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东部)和半旱生落叶阔叶林(西部),过渡到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再过渡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全省的气候、自然植被有这样的变化和差异,自北而南的地  相似文献   

12.
桂林岩溶石山桂林白蜡群落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桂林岩溶石山桂林白蜡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外貌.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等特征。组成桂林白蜡群落的维管束植物有52种,隶属38科50属,其中,蕨类植物5科5属5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2科44属46种.热带区系成分在群落中占明显优势。群落外貌主要由落叶阔叶中高位芽植物决定。群落的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格氏栲自然保护区米槠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槠群落是三明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的第二大群落类型。在6个样地,总面积为3000m^2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该保护区米槠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分布区类型和不同样地、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米槠群落有维管植物44科74属106种;属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成分占优势,温带成分占有一定比例。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的各项物种多样性指标在群落各样地间均有一定的差异;在群落垂直结构中灌木层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乔木层次之,草本层最小。  相似文献   

14.
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 1- 3月 ,1999年 10 - 12月及 2 0 0 0年 6 - 9月 ,对广东省始兴县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物种多样性以及鸟类群落及其特点进行了研究 ,共记录鸟类 15 4种 ,隶属 15目 37科 (亚科 ) ,其中夏候鸟 2 5种 ,留鸟 97种 ;东洋界鸟类 96种 ,古北界鸟类 2 7种 ,广布性鸟类 31种 ;莺亚科、画眉亚科、鹎科、鸫亚科、杜鹃科、雀科在种数上占有优势 ;分析表明雀形目鸟类物种多样性状态明显较好 ,而非雀形目鸟类类群多样性及物种多样性状态在少数种类有恶化趋势。根据车八岭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 ,鸟类的垂直地理分布分为 4个带 :①耕作区植被带 (海拔 4 0 0m以下 ) ;②低山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带 (海拔 4 0 0~ 80 0m) ;③中山亚热带山地常绿针阔混交林带 (海拔 80 0~ 110 0m) ;④山顶亚热带常绿阔叶苔藓矮林带(海拔 110 0m以上 )。  相似文献   

15.
2012年3月~ 2012年11月,采用系统抽样调查法与样带调查法,对梵净山牛肝菌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获标本230号,经鉴定隶属10个种.结果表明,各种类主要分布在海拔为1500米~ 1800米的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海拔为1300米~1500米的常绿阔叶林地带分布较少;物种丰富度以针叶林最高(5种),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次之(3种);多样性指数以针阔叶混交林最高(0.962),常绿阔叶林最低(0.813).通过调查,旨在为合理开发利用该地区的牛肝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华山松(Pinus armandii)在我省集中分布于西北部的乌蒙山区。本文对其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和演替进行了分析,证明群落不稳定,并有向以壳斗科和蔷薇科植物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演替的明显趋势。因此,作为高寒山区的优质材用林,应加强保护,合理抽伐,既不能让其被常绿落叶阔叶林取代,也不能恢复为纯林,而应维持在针叶阔叶混交林状态,才利于华山松的更新,实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凤阳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境内,由于地处中亚热带,气候优越,植被类型和区系成分具有中亚热带特征,群落分布的垂直组成极为典型。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于海拔1400m以下山地,该群落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建群树种为壳斗科(Fagaceae)植物,此外还有樟科(Lauraeeae)、山茶科(The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ece)、木兰科(Magnoliaceae)和杜鹃花科(Eriaceae)种类。樟科乔木在低海拔处,杜鹃花科在高海拔处,山茶科、冬青科、木兰科到处皆有。Ⅰ层乔木主要有多脉青冈、包斛栎、岩青冈、木荷、甜槠、中华石楠等。Ⅱ层乔木主要有尖叶山茶、细齿拎、云棉杜鹃、厚皮香、麂角杜鹃、山矾、树参、马银花、尾叶冬青等。灌木层主要是鹅耳枥、聚柄冬青、扁枝越桔、粗叶木、柃木、新木姜子、茶条果和多穗石栎等。地被及草本层主要是阔叶麦冬、细叶麦冬、狗脊蕨、鳞毛蕨、苔藓等。层外植物有藤黄檀、中华猕猴桃、菝葜类等。  相似文献   

18.
云山椆林是我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类型之一,其建群种为云山椆,下木优势种为油茶,草本植物优势种为苔草,层间植物比较稀疏。由于云居山靠赣北,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构成了现状的云居山云山椆林植被类型,这也是自然演替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斜点样方法在测定鼎湖山天然林和鹤山人工林的叶面积指数中的应用,并通过与收割法测出的叶面积指数对比发现: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鹤山豆科植物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17.60、12.30、8.8、3.96、4.06和3.92;用32.5°样方倾角测出的各群落的值与收割法测出的值相接近。因此,在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叶面积指数的测度中,可以用32.5°样方倾角的斜点样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Vanderloeg和Scavia选择系数对宝兴县大熊猫生境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县大熊猫喜欢选择东坡、东南坡、南坡,尤其喜欢在东南坡向的坡面活动;喜欢坡度较小(<20°)、竹子生长良好、位于山体中上部的原生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自然更新较好的次生林;喜欢选择上层乔木郁闭度较大(50-74%)、灌木盖度<49%、竹子盖度25-74%、竹子高度1-3m的生境;喜欢选择水源较近(≤1000m)、人为干扰程度轻的生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