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所谓激励,就是通过一定的刺激,促使某种思想愿望和行为产生的心理过程.它对于满足个体需要,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将激励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间接激励,称为保健因素.如建立良好的人事关系、改善教职工的福利待遇,提高奖金等,从而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收到立杆见影的激励效果.二是直接激励,称为激励因素。如及时总结表彰教师的工作成就,保证教师职务晋升等,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有目标,感到有奔头,以达到使之长期努力工作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2.
双因素理论将员工工作中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对于激励员工,保健因素是基础是前提,激励因素是关键的决定性的,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3.
双因素理论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因素理论也称"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提出来的.该理论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在"满足"二字上下工夫.人是图书馆最主要的因素,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关键是人,对人的管理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双因素理论强调内在激励,为图书馆管理中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重要启示.在图书馆管理中实施激励时,要注意正确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建立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并重的机制;要采用工作丰富化策略;要重视精神激励,重视馆员的职业发展,建设奋发向上、民主开放的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4.
张明 《陕西教育》2007,(11):86-86
双因素理论思想评述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行为科学家赫兹伯格在其《工作的激励因素》和《工作与人生》两部著作出中提出的“激励——保健因素理论”。其调查问题之一是:人们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得到两个基本发现:第一,导致工作满意与不满意感的因素是彼此独立的;第二,这两个因素不是对立的,即工作的满意感对立面不是工作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感,工作不满意的对立面不是工作满意,而是没有工作不满意。  相似文献   

5.
教育管理是影响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管理是否科学,将直接关系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双因素理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重要研究成果,为学校教育管理提供了现实的理论支撑。文章以最大限度调动和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探索如何运用“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使教育管理走向科学。  相似文献   

6.
完善高校学生干部激励管理,要根据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原理,在满足学生干部保健因素需求的基础上创造机会设置激励因素。在激励因素维度,充分授权与肯定,加强工作内激励,建立学生干部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目标激励;在保健因素维度,要培养学生干部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应用“公平理论”,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完善学生干部职业生涯规划体制,满足学生干部自身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7.
运用双因素理论做好高校教师的管理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因素理论是管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通过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能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双因素理论"指出了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在职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且提出一系列提升员工管理效果的策略。这一理论在大学生管理这项工作中也有着借鉴意义。当代大学生管理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可以用这一理论进行解释并且优化。  相似文献   

9.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F·Herzberg)在从事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研究中,发现有两种因素,他把它们叫做保健因素、激励因素,对员工的工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据此提出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two-factor theory)。一、双因素理论的提出及其实质现代化的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在管理工作中,如何激励员工以最大的心理投入来取得最高的工作效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为此,管理心理学界作了大量的研究,从本世纪  相似文献   

10.
顾客满意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具有重要意义,顾客满意营销受到各企业的高度重视。本文试图把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应用于企业的营销工作。在分析“保健因素-激励因素”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在高校学报编辑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赫茨伯格双因素激励理论中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对高校学报编辑进行激励,保健因素可有效预防编辑在工作中不满情绪的产生,而情感激励、授权激励和晋升激励等激励因素则可以提高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管理者应用双因素激励理论激励编辑,有利于实现学报与编辑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71):18-19
本文基于管理学中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分析小学教学中可能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并归类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进而探讨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双因素理论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小学生的学习行为。  相似文献   

13.
龚建荣 《文教资料》2011,(2):174-175
提升教师工作满意度是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本文运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分析了影响高校独立学院教师工作满意度的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分析激励理论并以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为研究基础,从高校人才管理的属性,分析了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维度、综合能力、个人绩效及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责任心、心智思维、学习创新能力、外向主动性以及认知能力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基于双因素激励理论,提出了高校人才管理模式,主要从以人为本、自我管理、精神激励、目标管理、团队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当前高校人才管理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很多饲料企业的管理问题.文章主要运用激励管理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饲料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首先阐述了双因素理论内涵及其与人才流失的逻辑关系,然后描述了饲料企业人才流失现状.接着分别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个方面深入分析饲料企业人才流失原因,然后从同时做好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视角提出解决饲料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的具体对策,为饲料企业的人才管理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激励理论在人事管理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 ,心理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如何激励人的问题 ,并提出了种种理论。双因素理论指出 ,保健因素的运用得当可转化为激励因素 ,运用不当却相反 ;强化理论利用行为结果对动机的反作用 ;期望理论主张 ,在设置目标时 ,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 ;公平理论认为 ,惩罚公平 ,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人事管理在运用激励理论时 ,应结合实际 ,科学配置  相似文献   

17.
以双因素理论为视角研究农村青年教师激励管理,有利于针对其激励需求分层次激励。农村青年教师激励存在着工资待遇水平低、组织环境欠佳、职业发展受限、教学工作遭遇困难、工作成就感低等问题,应将保健和激励因素策略相结合,激发其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8.
论双因素理论在科研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研管理活动的目的是要充分调动职工科研工作的积极性。管理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它们在科研管理中能够强化职工的科研意识,激发科研热情,特别是“激励因素”,它对调动职工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从管理学重要的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出发,分析和探寻军队院校学员管理的新途径。 一、双因素理论的内涵 双因素理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20世纪中期提出来的。他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发现,人们在工作中有满意和不满意两种心理表现,使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和使员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是不一样的。在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和掌握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的相关资料,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到了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以及各因素对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影响程度和方向。最后通过对统计分析结果的进一步推论,得出本文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