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文章运用VEC方法实证检验了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显著,而技术效率只有微小的提升。贸易结构与技术溢出效果正相关,高技术品的净进口量越大,贸易的TFP增长效应越显著,但溢出效果与人力资本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密切相关。贸易技术溢出对TFP水平的提升作用主要是促进技术进步所导致的,对技术效率影响微弱。实证结果还表明:贸易结构升级与生产率提升之间的良性循环并未形成。  相似文献   

2.
产业ROE值的数学模型及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产业ROE值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产业ROE值和人均产值、产业效能存在着明显的线性关系;产业ROE值具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生产率的提高、学习效应和经验积累是导致其上升的重要因素;产业ROE值和产业利润率同样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广东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产业内贸易已经成为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章以广东与东盟的产业内贸易为研究对象,以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广东与东盟产业内贸易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东与东盟间的贸易正从传统的产业间贸易转向以产业内贸易为主,而且这一趋势正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4.
战后,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突飞猛进以及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家如果要真正有效地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加快本国经济发展,就必须加入到产业内贸易的大潮流中去。合理的产业组织结构是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基础。我国产业组织存在诸多缺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我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通过对影响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的组织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减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产业组约束,提高我国外贸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产业内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成为中国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推动因素,因而由不同类型的直接投资所产生的产业内贸易对中国外贸竞争力的提升作用须予以重视和区分。在此,提出要积极吸收跨国公司的水平直接投资,推动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发展,充分发挥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效应,从而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提升中国的外贸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发展中国家总是面临着是按初始比较优势还是按潜在比较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和贸易的两难.发展中国家按初始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不一定能使贸易利益增加,而按潜在比较优势专业化生产学习效应强的产品则能得到动态贸易利益.虽然外部效应下的产业内贸易模式仍依赖于要素禀赋状况,但比较优势是动态的,一国在某种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关键取决于所选择产品的"干中学"效应是否强.在外部报酬递增和产业内贸易的情形下,Rybczynski定理和Stolper-Samuelson定理是否成立依赖于外部报酬递增产出弹性的大小;同时,产业内贸易福利是否增进也依赖于双方贸易产业的外部报酬递增弹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产业内贸易的概念,认为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有产品差异、规模经济、市场结构、国际直接投资等。并对不同类型FD I影响产业内贸易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出对我国发展产业内贸易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8.
荷兰已多年成为中国在欧盟内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针对性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特别是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研究.因此,本文以中荷贸易中占有较大比重的特种机械产业为代表,运用IIT指数测度了其产业内贸易水平,结合2002~2012年的数据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FDI、产业贸易结合度和市场结构对该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产业内贸易理论,利用G—L指数模型对中德1996—2010年双边贸易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SITC5、SITC6、SITC7、SITC8这四类工业制成品贸易的主要形式是产业内贸易,而且中德双边贸易呈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的趋势。同时,通过计量分析得出,中国的市场规模及德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是影响中德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但对不同类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程度不相同。  相似文献   

10.
新冠疫情以来,线上虚拟集聚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产业组织新趋势。本研究探讨产业数字化虚拟集聚程度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问题。基于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产业数字化虚拟集聚水平进行测度,通过中介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产业数字化虚拟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路径。研究发现:(1)产业数字化虚拟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提升作用;(2)产业数字化虚拟集聚通过推动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效率的内在机制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3)产业数字化虚拟集聚通过数字服务的“市场规模效应”“劳动力涵养地效应”与“隐性知识显性化效应”来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加快产业数字化虚拟集聚进程,加强数字技术改造和人才培育,促进产业结构数字化升级,将使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产业内贸易的现状,说明其在当今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进而分析了产业内贸易的一种重要形成因素——规模经济.最后结合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活跃表现,说明我国企业集团化将促进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集成电路是信息产业的基础,集成电路产业的强弱是判断国家综合实力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我国激励集成电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散乱,还没有建立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去判断税收优惠对集成电路产业是否有激励效应和激励效应效果如何。本次研究以2016—2020年集成电路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激励效应。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对集成电路企业发展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呈现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并且相比于企业融资,税收优惠政策对集成电路企业技术研发投入的正向激励效应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笔者采用HS分类方法将农产品分成4大类和24小类,分别计算了1996-2009年闽台各类和整体农产品Thom和McDowell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发现闽台整体农产品水平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低,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故而认为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增量主要是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带来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比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方法,采用C—D生产函数法,建立适合中国烟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测算模型,对1983—2005年中国烟草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动作实证分析,并得出结论:目前烟草产业在政府规制条件下,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低下,难以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以及适应市场化取向改革的要求,应努力改变现状,从而为提高中国烟草产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和竞争力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太原大学学报》2017,(3):27-31
在论述供给侧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从供给侧角度,实证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全要素生产率对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得出资本对于产出的贡献率一直加大,劳动力虽是主要动力,但近几年贡献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水平较低。由此,提出从提高劳动力供给质量、优化投资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优化要素配置等方面促进江西省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运用G—L指数分析和测度中日间电子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并进一步利用动态分类指标HIIT和VITT分析垂直型和水平型发展特点,然后构建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且呈现出由垂直型向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转变趋势特点,规模经济、人均国民收入平均水平、研发水平差距是影响中日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07-2010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出口贸易数据,运用G—L指数和B指数以及TCL指数从整体上和行业类别上对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探讨高科技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状况和问题.共得出三个结论:中国高科技产品贸易存在着产业内贸易和产业间贸易,但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内贸易程度高.但国际竞争力弱,且国际动态和国家相关政策对高科技产品竞争力有很大影响;从行业类别上来说各个类别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高低与国际竞争力的大小之间并不是绝对的正向或反向关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02-2011年期间的省际数据,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把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构成分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结果显示:2002-2011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为0.863.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影响,技术进步的提高与下降与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直接影响着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竞争指数(TSC)、产业内贸易指数(IIT)、对两岸资讯电子产品的竞争力和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及其演变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表明,两岸资讯电子产业各有优劣势,互补性强;两岸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台商投资带动的结果;随着大陆台商的本地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与台湾的产业贸易将被台商的投资所替代,两岸分工将日益趋向水平型.文章最后指出,随着两岸三通的全面实现及ECFA的签订,两岸的投资和贸易关系都将发生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将有利于两岸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深化两岸电子产业分工.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产业内贸易水平、结构以及影响因素对中国与东盟文化创意产品贸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2年间中国与东盟文化创意产品贸易总体上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部分产品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从产业内贸易结构来看,虽然自由贸易区建立之后中国与东盟文化创意产品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有所增长,但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仍占据主导地位。人均收入差距和文化差异是影响中国与东盟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