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09—2018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G1-CRITIC组合赋权方法测度中国三大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并采用Kernel密度估计、空间Markov链分析方法从时空维度考察三大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分布动态和长期演进趋势。研究发现:(1)三大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呈上升态势,但其梯度特征明显,长三角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泛珠三角与环渤海经济圈处于较低水平;(2)三大经济圈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极化效应”加剧,长三角、泛珠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均存在多极分化趋势,且呈现明显层级结构,空间集聚效应显著;(3)由于经济圈内部省份之间的空间交互影响和正向溢出效应,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和“马太效应”有所缓解,且趋同过程不独立,空间溢出效应的异质性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增长最能动的因素,随着"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东盟对接,泛珠三角科技合作渗入了国际科技合作因素,区域科技产品的市场扩展具有更广阔的空间,"泛珠"的经济科技合作重点也将随之出现一些变化。泛珠三角科技合作适应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这一形势,宜采取产业互动演化科技合作模式和产品创新联合攻关模式,泛珠三角科技合作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将使中国—东盟合作互补性增强,区内贸易增加,增加贸易创造效应,增强区域凝聚力。广东适度发展重化工业,提高技术密集产业比重,将改变目前中国与东盟均以劳动密集产业为主,以出口原料、农产品和劳动密集产品的出口产品同构问题,增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泛珠三角是世界信息产品生产中心,信息产业作为广东经济、科技规划中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强与东盟的信息合作,将大大增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抗御金融风险和经济危机的能力。同时,"泛珠三角"科技合作要充分发挥香港的国际平台作用,正确选择合作突破点。  相似文献   

3.
泛珠三角经济圈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热点之一,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在泛珠经济圈中特别重要,泛珠地区只有系统地抓紧实施适合的战略,才能迅速提高泛珠三角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泛珠自主创新也具有自己的特色。从泛珠区域自主创新的四个方面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科技中介机构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及政府对技术创新的引导、管理和组织能力现状出发,将泛珠各省、区自主创新的优劣势比较,提出细分市场寻找切入点,在找到突破口后,进行集中攻关,变为自己的竞争核心,进入主流市场,扩大自己的成果,实现全面突破,最终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以细分市场找突破口并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在这一过程中,强调技术与市场的互动,因地置宜地提出基于SCP模式下的差异化区域自主创新战略的设想,实现区域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基于Tapio模型对2012年我国环渤海经济圈、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碳排放脱钩总体状态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各经济区碳排放脱钩情况整体趋好,但丝绸之路经济带脱钩状况最差;而且,基于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的四大核心经济区制造业企业碳排放脱钩的空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除丝绸之路经济带外的其他3个核心经济圈的空间效应均显著,且环渤海经济圈、长江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圈的碳排放脱钩的空间依赖性较显著,但在空间异质性方面,环渤海经济圈差异性最大,长江经济带次之,泛珠三角经济圈最小。最后,给出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卢璐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3):52-55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旅游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已经参与到区域经济合作中来。此外,在旅游业开放性和关联性特点的前提下,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从国家到地方层面,也都把区域合作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未来选择。在泛珠三角经济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湘桂粤赣闽五省区怎样借助泛珠三角经济圈9+2区域经济集聚发展的契机合力开发旅游资源,构建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的产品框架,建立大南岭、大瑶寨、大井冈区域旅游合作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科协论坛》2007,(12):16
11月11日,“2007泛殊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科技咨询合作与发展论坛——东盟合作与拓展(昆明)论坛”在昆明召开。本次论坛旨在通过泛珠三角区域中心城市技术经济优势、特点与东盟国家技术经济发展、投资环境、资源、合作契机和技术经济合作拓展等专题的探讨,以地区间的科协和科技咨询中心作为纽带,构建泛珠三角区域城市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科技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7.
“泛珠三角”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珊  安宁 《科研管理》2007,28(1):182-188
科技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重要领域,而科技合作的开展是以科学合理的科技资源配置为基础的。科技资源的状况、科技资源效能的发挥程度不仅是“泛珠三角”区域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是衡量其综合实力、发展后劲的重要尺度。本文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配置本区域科技资源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给玉溪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机遇。玉溪市泛珠三角区科技经济合作有很好的现实基础。针对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玉溪市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切实做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工作,加强与泛珠区域的联系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形势,分析了"泛珠三角"区域科技人力资源配置的现状,指出其及存在人才密度低、科技人力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科技人才培养结构失衡,高层次人才年龄老化、高水平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配置"泛珠三角"区域科技人力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云南科技管理》2006,19(4):F0002-F0002
2006年6月5日至6日,第二届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论坛暨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作联席会议在昆明隆重举行。泛珠三角区域知识产权合“9+2”各方的知识产权局、工商局、新闻出版(版权)局部门代表及云南省相关企业、科技研究所负责人共14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泛珠三角区域科技交流与合作现状的分析,阐述了采用"互联网+"的思路,基于SOA、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路线,构建开放的、能容纳各类科技信息资源交流、转化、交易的泛珠三角区域科技交流与合作信息平台的建设必要性及其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朱顺泉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62-63,72
通过对泛珠三角各省区科技实力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设置了适合泛珠三角各省区科技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泛珠三角各省区科技实力的因子分析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泛珠三角各省区科技实力进行了合理的评价与比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泛珠三角区域各省、自治区国家高新区进行调研,对其发展现状、特点及合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研究高新区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促进园区科技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问题越来越突出,需要寻找促进城市继续快速发展的方法。此时提出了构建城市经济圈合作机制,发挥中心地区在资源方面的优势,加强城市经济圈区域内的创新合作机制,加快转变城市的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目标。本文将对当前我国城市经济圈的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探究我国城市经济圈合作机制的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新是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源泉和不竭动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国家布局的四大城市圈之一,是唯一一个地处西部内陆的地区,肩负着在西部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的重大历史使命。但与东部其他三个经济圈相比,成渝双城经济圈面临经济实力不强、创新力量相对薄弱、人才资源不足、地方投入不够等问题。作为西部地区本地高校,如何在欠发达地区生存发展并助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共赢发展的路径和模式是什么。本文比较分析了世界著名城市圈(群)发展历程和当地高校之间关系及发展路径,探索地处西部的本地高校(探讨对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强相关的成渝地区高校)科技创新驱动成渝双城经济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以期为成渝双城经济圈发挥比较优势后发跨越赶超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黄丹阳 《科协论坛》2008,(11):33-33
10月11日,“2008’泛珠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科技咨询合作与发展(南宁)论坛”隆重召开。 此次论坛由南宁市科协承办,并与2008'全国中心城市科协年会暨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中心城市科协联席会议同时召开。来自全国城市、泛珠三角区域城市科协及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相关单位、京港学术交流中心(香港)、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等近30个城市的14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国家高新区是新时期国家发展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成都高新区和重庆高新区具有区位环境优势、产业升级有成效、科技赋能有基础、科学城建设有支撑、应用场景有市场、对外开放有实力,整体上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拥有良好区域依托,呈现双核引领、多园崛起局面,已成为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先锋示范,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仍然面临缺少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引领型高成长企业、创新动力支撑不足、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水平不高以及一体化推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研究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高质量发展,亟需建立协同机制,通过合作共建西部科学城,打造成渝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带和成渝科技创新大走廊,同时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及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西部地区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8.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能力建设成为中西部乃至全国更具辐射带动功能的经济和科技重要增长极.通过分析成渝两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发展的现状,提出对策和建议,对实现成渝两地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共用,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科技资源共享工作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跨域合作创新的驱动逻辑对成渝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自我完善与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具有重要经验价值。本研究在描述和识别成渝地区优质跨域合作创新整体格局与关键参与者的基础上,梳理成渝地区优质跨域合作创新的驱动逻辑。研究发现:合作主体围绕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资源,在知识邻近、技术邻近这两个核心因素以及地理邻近、制度邻近这两个调节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通过跨组织合作模式促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跨域合作创新。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融入国家创新大循环以及构建优质创新成果生成的生产网、支持网和保障网共4个方面提出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为深入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推动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近日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厅、重庆市科学技术局、宜宾市人民政府主办,宜宾、内江等相关市(区)科技管理部门承办的川南渝西科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合作暨科技成果发布对接会在宜宾成功举行。此次活动中,内江市科技局高度重视,对接相关市州科技管理部门,收集企业技术需求20余项,组织四川浙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参加此次成果对接发布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