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过程中,我偶然发现“师”和“归”两字用部首查字法查找时,两个字的部首不相同,但从字形上看这两个字的部首应该相同。而《现代汉语词典》把“师”字安排“|”部里,而把“归”字安排在“ヨ”部里,这是怎么回事呢?一连数天,我反复查找各种语言文字书面的书籍,终于发现这是一个部首归并的问题。自东汉许慎创立540部首将汉字归类以来,汉字经历了许多变化。许慎在著《说文解字》时,主要依据小篆字形,把同一形旁的字归在一起,称为一部“。师”字在“币”部“,归”字在“彐”部。许慎的以形旁编排文字的方法,千百年来一直为编篡字书的人所…  相似文献   

2.
了解《说文》部首的产生及其特点,对于理解《说文》的体例和内容,有很大的作用,部首,是按汉字形体而划分的部类,许慎将结构具有相同部分的字排列在一起,以相同的部分作为部首,例如“赴、趋、趣”等字,都有相同部分“走”,所以“走”成为这些字的部首,《说文》严格按照“六书”的体系,将9353个字的篆文,依照形体结构加以分析归类,从中概括出540个部首,部首的确立,使《说文》所收的字各有所属的部首,540个部首可以统摄《说文》全书所收文字,许慎选取一个形体而统领众多的形体,这是对文字学的一大贡献,这有助于人们对字形结构的分析、理解.  相似文献   

3.
(一)部首编排法是汉语字、词典根据汉字的形体特点,利用汉字偏旁的统一性来编排汉字的一种方法。从许慎创立此法,至今已一千八百余年,其所以经久不衰,是同汉字的特点及其同部首编排法的内在联系分不开的。汉字是音形二者相结合来表意的“意音文字”,“形”是汉字的一个重要因素。部首编排法的最大优点就是运用字形标准,把在形体上有联系的字编排在一起,据形查检,这就克服了汉字音序编排法在知形不知音的情况下无从查检的弊病。此外,汉字的  相似文献   

4.
偏旁和部首     
丁丁和冬冬为偏旁和部首的关系争吵起来了,一个说部首是偏旁,一个说部首不是偏旁。到底部首是不是偏旁?它们又是什么关系呢?一、什么是偏旁和部首。偏旁是指汉字形体中常常出现的某些组成部分。如“湖”字,左边的“氵”,右边的“胡”,都是偏旁;再如“国”字,外面的“国”,里面的“玉”也都是偏旁。部首是什么呢?按照汉字字形结构,取其相同部分,作为查字依据,分部排列,其相同部位,称为部首。如上面例举的“湖”字的“氵”、“国”字的“国”,都是部首,而“胡”和“玉”就不是部首了。二、偏旁和部首的关系。偏旁和部首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总…  相似文献   

5.
在许慎《说文解字》中以“从某,象某形”来分析字形的现象共有93处,其中11个字是甲骨文、金文与小篆字形基本相同的,且许慎分析合理。其余82个字由于时代的发展,字形到了小篆发生了变化,许慎据此来分析字形说解字义不甚合理。据甲金文字形,可将这82个字重新归入独体象形字、合体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五大类,其中独体象形字占绝大多数。从造字角度重新解释这些字的字形结构,有助于释读本义。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对《说文解字》空部首的存在持有不同的观点,但都未揭示其真正的原因。《说文解字》在编撰上坚持部首字与其从属字形义相依、凡有从属字者必单独立部的双重原则,导致36个空部首字无部可归而"落单"。许慎为了使所定部首成为一个完整封闭的系统,使部首统摄所有的字,使每个字都归入相应的部首,只好让36字自立为部,于是出现了空部首。采取归并的办法取消空部首,或者通过构字功能来解释空部首存在的原因,都不妥当。  相似文献   

7.
汉字结构的划分,早有定论,按其各个不同的构成形式划分为八种结构:独体字;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品字形结构。根据这八种结构分析字形,一般均无分歧。但在遇到“树”、“篮”这类部首加两个部件构成的熟字时,老师、学生却常常统一不起意见来。有的认为“树”是左右结构,由“木”与“对”两部分构成;有的认为“树”是左中右结构,由“木”、“又”、“寸”三部分构成。为了要对学生讲清其字形结构的划分标准,让其知其所以然,并能举一反三,这个问题颇有斟酌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据形系联”是《说文》部首间相互系联的主导方式 ,“据意系联”只是起辅助作用的次要手段。“据形系联”首先以一“基本形”部首将数个部首联为一组 ,而在前后两个以“基本形”联成的部首小组之间 ,许慎往往有意识地安排一个兼具前后两个“基本形”的部首居中 ,起衔接过渡作用。《说文》五百四十部基本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串联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9.
文字学中所讲的部首,是指由形声字的形符和会意字的意符汇合而成的表意偏旁。第一个提出部首名称的是东汉人许慎,他在《说文解字》中按六书的原则,把小篆的形体结构加以分析归类,从中概括出了540个偏旁作为部首,凡同一偏旁的字都统属其下。例如:“口”是第二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本文说说与“又”构形关系不显明的部首。楷书“彐( )、聿、隶、寸、勺、父、艹、門”等部首,从字形上看不出与“又”的形义联系,但是结合溯源法,就看出其联系了。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收录汉字9 353个字,许慎将其归入540部,开启了部首分类法,却没有明确标注每个字具体的归部理据。而学界的“义有所重”说,无法解释许慎对于一些包含多个义符的合体字的归部。通过选取“贝”部字进行分类探究,可知“以类相从”说才是包括贝部会意字、从“贝”而归入他部的会意字以及相关亦声字在内的所有“贝”部字共同遵循的归部原则。  相似文献   

12.
在河南方言中,“抹儿”一词有“能力、本事”的意思,该词在《金瓶梅》中就已出现,徐州等地也在使用,但其得义缘由一直还是个谜。本文从方言出发,对“抹儿”追本溯源,认为其义来源于古代武将的标志性头饰“抹额”,由此引申出“能力、本领、本事”之义,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语音的连读同于“抹儿”之音而最终记作“抹儿”。“抹儿”和另一方言词“一抹儿”进行比较,指出两词虽然形式相似却有不同的得义缘由,并且两词都已有消亡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东汉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以“部首”来分类解说汉字的字典。在《说文》中,“女”部共收录了238个字,占全书正文总数(9353字)的2.54%,是《说文》540个部首中收字较多的部首之一。现代学者一般都同意,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字是离不开它特定的时空与社会环境的。  相似文献   

14.
汉字部首“手”的形变初探四川安县教师进修学校刘志国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手”都汉字有278个;到了现代,王竹溪的《新部首大字典》已收入“手”部汉字1324个。可见其本生能力之强,同时也可以看出“手”在汉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手”是个象形字...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部首的编排很多学者都只是从"据形系联"原则加以研究,可是540部首的排序如果仅从"形系"考察,会发觉如此安排有许多的矛盾。许慎对部首的安排还受当时整个思想状态和水平特别是当时的宇宙模式的影响;许慎对部首的编排在其影响下,必不会仅从"形系"的角度考虑,也就是说《说文解字》540部首的排序还有着思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古文字学者康殷新著《说文部首》,已由荣宝斋出版。这本书可以当作业余爱好者认识篆书的阶梯,又是学习篆书的字帖。中学语文教师向学生讲解一些字的形、意源流时,更有参考价值。《说文部首》中的《说文》,是东汉许慎著的《说文解字》的简称,部首是字的偏旁。《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字典,是用篆书字形作为字形根据加以解释的。许慎又归纳分析了篆书字形的构造,从中提出了五百多个基本形体——  相似文献   

17.
东汉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以“部首”来分类解说汉字的字典。在《说文》中,“女”部共收录了238个字,占全书正文总数(9353字)的2.54%,是《说文》540个部首中收字较多的部首之一。现代学者一般都同意,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字是离不开它特定的时空与社会环境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许慎的《说文解字》首创了部首分类编排法,其部首的概念与后世相比有着鲜明的区别性特征。《说文解字》确立了“据形系联”的原则,对部首次第安排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9.
从构词与构形两个方面分析涿州话中后缀“儿”的语法功能。构词功能表现在“儿”可使不成词的语素成为可以自由运用的词、使甲类词变成乙类词、使词义发生变化、构成四字熟语等。构形功能表现在“儿”可加在各类词或熟语后边,表示一些附加的感情色彩或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20.
从“X儿”产生理据上分析“儿”的性质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现代汉语共时平面上分析“X儿”里“儿”(指词缀)的语音、语法、语义等情况。还是从“X儿”产生的理据上分析,都证明“儿”是一个语素。从“X儿”中“X”的词性情况和“儿”在“X儿”中的语法作用以及“X儿”的整体功能等方面分析,“儿”具有如下作用:即语音标记作用、语法标记作用、语用标记作用和语义标记作用。上述作用往往交叉使用共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