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特殊的年代产生特殊的学形式,大跃进时期的报告学就是如此。它包括两部分:“大跃进报告学”与“非大跃进报告学”。在“左”倾思潮影响下的大跃进报告学,体现了内容上唯意志论的极度膨胀,虚假,浮夸成风;形式上艺术低劣粗糙,概念化,模式化横行。从而成为当代学的一股逆流,也是发展至后来“革学”的先声。  相似文献   

2.
“大跃进”运动与中苏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跃进”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中苏关系的演变对“大跃进”运动的发生有较明显的影响,表现在:首先,认识到苏联经验的缺陷,试图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党和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的根本动因,其次,苏联的赶超战略对中国“大跃进”运动的发动起了激励作用。再次,中苏矛盾的加剧对“大跃进”运动的发动及其进程起了刺激作用,同时,“大跃进”运动也对中苏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1958-1960年间的教育大跃进——“教育革命”,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大事件.教育大跃进主要体现在办学方式、教学方式、教材编写和学制改革等方面,并与高等学校“拔白旗、插红旗”,学术问题政治化、阶级斗争化等密切配合.它不仅是一场失败的教育改革,也是一场严重的教育灾难,是“文化大革命”中“教育大革命”的预演和先声.它切断了中国教育与自身文化传统的血脉联系,又排除了可资借鉴的外来先进文化,使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出现中断.它的客观效果与主观意图背道而驰,加剧了城乡之间业已存在的教育不平等.它肆意贬低知识的价值,“开创”了中国现代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轻视知识和知识分子之先河.分析大跃进中“教育革命”所存在的严重问题,不是为了否定历史,也不是要责难事件的当事人,而是为了让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人记住历史,以史为鉴,以免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大学教师教学学术的成长阶段及其相关发展策略,以突显教学学术成长之特点.全文分两个主要部份:文章首先介绍三种有关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成长阶段的模式,然后结合实证研究,从“如何发展好的教学”、“教师的学术性教学”、“影响教师教学学术成长的因素”三方面讨论促进大学教师教学学术成长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刘文典整体学术思想与学术贡献,将其学术思想的主要观点概括为4个方面:①重视实证,“一字之微,徵及万卷”;②主张学术救国,研究应该经世致用;③主张中西学术互相沟通;④在学术发展上刘文典坚决支持“百家争鸣”.认为他的学术理念和学术实践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肖阳 《鸡西大学学报》2013,(11):108-109
赵兴勤教授新近出版的《赵翼年谱长编》(全五册),是一部富含创新意识、具备较高学术水准的厚重之作。它的出版,是清代文学研究的新创获,代表近年国内外赵翼研究的前沿水平。是书之学术贡献,约有如下三端:一是对谱主传世作品逐一加以编年考订,使读者能比较清晰地看出赵翼思想演进的轨迹;二是将赵翼交游人物考订出95%以上,纠正各书疏漏达上百处之多;三是在文献考订上,凸显出“细”“慎”“精”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之初,宝安的幼儿园经历了一段曲折发展的历程。1957年后,人民公社、大跃进、大炼钢铁等运动的兴起,各地人们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高涨,大力发展幼儿园教育成为当时之急需,一方面幼儿园的开办对于解放妇女劳动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实现幼儿教育向工农大众开放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但当时那种“放卫星”式的大发展对整个幼儿教育造成了相当大的混乱。宝安幼儿教育的发展同样经历了一个“大跃进”的发展时期:幼儿园数量的激增,幼儿在园率急速提高,这种不顾客观条件的蛮干作法,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给宝安的幼儿教育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阶段,16岁就可以选择你未来发展的模式。当然不管你选择的是什么模式,你都可以实现你的人生目标。”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这句话让不少人兴奋不已。高考模式:学术型与技能型分开日前,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我国将出台两种高考模式,一种是技术技能人才的高考(以下简称“技能型高考”),考试内容为技能加文化知识;一种是现有的高考模式,学术型人才的高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行为模式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精英教育阶段的“无为而治”,教育质量保持既有水准,未被社会广泛关注;第二,大众化阶段的外部形塑。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导致社会问责,内部质量保障在外部政令推动下展开,具有明显的外部形塑特征。表现为:质量保障行为主体异化,质量保障行为指标量化,质量保障行为内容具有规训性,质量保障行为系统链条缺失。究其根源,主要是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严格规则与模糊规则的博弈所致;第三,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植根于高校内部,以教师为主体上下联动的发展性模式: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相辅相成;形成完善的顶层设计和合理的质量文化;尊重学术逻辑,给予教师充分的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0.
“大跃进”这个失误应由中央领导集体负责,但中央领导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责任,又要具体分析。周恩来在“大跃进”之前是清醒的,他致力于反冒进,实际上推迟了“大跃进”的发生;在“大跃进”的决策上是无奈的,他始终处在被批评的位置上,无法反对;在“大跃进”全面发动之后是冷静的,他力所能及地为“大跃进”降温,努力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1.
“大跃进”运动是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犯一次严重失误。“大跃进”的决策之所以能够在党内一致通过,顺利发动,党员行为规范的约束起了重要作用。它在潜移默化中束缚着党员的思想,使党员难以畅所欲言,使党的决策过程变相成为一种意见的“一言堂”。  相似文献   

12.
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是毛泽东为了反"反冒进"而发动的全国性群众运动,在运动中"斗争哲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斗争哲学"在大跃进运动中集中表现为"不断革命论"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所谓"两条路线的斗争"。"斗争哲学"的广泛应用,使当时人们的思维方式呈现出两极性和简单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陈云从总结1958年杭州半山钢铁厂厂房倒塌事故的教训出发,深入剖析了"大跃进"以来全国基本建设战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他的政策思想,对"大跃进"前期浙江基本建设的整顿起了重要作用,对于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探索执政党决策的科学方法和途径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大跃进民歌运动的发生不仅仅是主流意识形态单方面诉求的结果。民歌作为一种具有深层蕴含和多种功能的特殊文学样式,它的功能性因素同权力话语的时代要求实现的高度契合也是导致大跃进民歌运动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跃进运动是我党建国后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所犯的两次全局性错误之一 ,其后果十分严重 ,影响相当深远。这种片面夸大意志、情感、本能等非理性因素思潮的出现 ,不是偶然的 ,而是有其深刻的现实和历史原因。它既给新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阵痛 ,又促使我们呼唤理性精神在中国的张扬。深刻分析其发生的历史原因 ,总结其历史经验和教训 ,可以使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地加强对理性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公在"大跃进"的三年时间里,中国科技运动从"大跃进"初期的准备、号召与动员,再到后来各行各业百舸争流的热火朝天态势和跃进浪潮的迭起,经历了科技"大跃进"的特殊时期。然而,在"大跃进"赶超思想的影响下,科技"大跃进"既谱写了中国科技运动史的新篇章,为后来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铺垫了基石之路,也表现出了"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的鲜明时代印记,无形为后来中国科技事业的顺利发展戴上了"大跃进"的"紧箍咒"。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史在体制化与学术化的双重进程中,已成长为中国历史学领域中一门新兴且显要的学科。从学术史的角度观之,它的研究历程经历了从通史研究到专题史研究的嬗变,研究旨趣经历了从宏大叙事到实证分析的转移。这直接体现为近年来在冷战中国史、人民公社史、“大跃进”、学术争鸣等问题研究中呈现出的新气象。目前的研究,在学科特性的认知、史料获取的路径、史观与方法的构建、“碎片化”的研究状态、二元研究格局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未来的研究将在回应上述问题的同时,通过加强科际整合与学科共同体内外的对话而整体协作式推进。  相似文献   

18.
发生于中国1958年—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不仅给当时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场巨大灾难,也给之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当时的国际背景、反右派斗争、毛泽东的使命感及忧患意识,以及缺乏有效监督的体制缺陷四个方面,论述了大跃进发生的原因,希望我们能引以为戒,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更快地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1958年开展的“大跃进”新民歌内在地隐含着诸多神话因素,具体体现在:二者都受到外界力量压力的潜意识的影响;都把自然界作为现照的主要对象;都体现出创作者主体性与复杂性相统一的特点;在创作主体思维这一深层心理因素上也具有相似性;创作者都表现出“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