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翻译涉及源语和译入语两种不同的文化。原文文化信息的省略和遗失,都会在不同语言的交际活动中对异域文化的读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误解或不解。译者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译入语读者解决由文化差异而带来的理解困难。解决原文信息传递中的理解困难,需要填补这种文化内容的遗失,目的是让译文读者全面真实地了解原文文本信息。  相似文献   

2.
孙霞 《文教资料》2009,(28):46-47
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交互活动,不同语言含有丰富的与其他语言不同的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些在译入语读者看来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在翻译中,译者借助图式理论,对以上文化典故进行处理,帮助译入语读者准确理解原文所传达的真实意图,以达到翻译对等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所要面对的困难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普遍和最常见的困难之一当属源语言中的文化所指现象。通过纽马克对文化所指现象的归类,分析文化所指现象为什么会给译者和目标语言读者造成困难,并寻求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保持英语原文文化所指,同时让目标语言读者最大限度理解原文文化所指的可能性及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刘静 《英语广场》2020,(6):10-11
本文主要讨论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三方面的作用,即对原作的理解作用、对译文的创造作用、对读者的传递作用。本文以《道德经》不同英译本为例,以三个例句分别从理解原文、创作译文、传递读者三个方面分析译者对于翻译活动的影响及其作用。不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差异、创作思路的区别,会导致其向读者传递的译文风格各异。  相似文献   

5.
潘琴 《双语学习》2007,(3M):90-91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们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它实质上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类事物。对于隐喻的理解我们必须依赖我们的经验,即背景知识。由于不同民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文化上的差异,隐喻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隐喻理解的多样性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对隐喻的认知语境分析,寻找最佳翻译策略,使译文读者最大程度获得与原文读者等同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语用翻译理论指出译者要基于对原文的深刻理解基础上,译出原文作者的意图,译者要根据译语读者对世界的认知,译出原文的语用功能,使目的语读者易于理解与接受。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反映了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差异。指示语在语用翻译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由于汉、英两种语言在指示语运用上存在着差异,为使译入语读者易于理解,翻译中有时要进行指示语转换。从语用翻译角度简单对比汉、英两种语言文化的指示语,并重点以社会指示语为例探讨语用翻译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罗耀慧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85-86,106
目标语读者主要通过译本了解原文,不同的翻译策略会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因此,对译作的翻译策略进行评估,能增强译者的翻译策略意识,进而提高翻译质量。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翻译策略。通过运用具体实例从词汇、文化和语篇等角度分析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中译本,得出该中译本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的结论。最后,对该策略进行了评论,认为应该视情况而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成功的翻译理论可以让翻译工作事半功倍。作者分析并总结钱钟书和尤金·奈达翻译理论的相同与不同。两位翻译家都认为成功译文的基石是"信",即译文一定要在符合译文的语言和文化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再现原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同时要让译文读者理解和欣赏,从而达到与原文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李爱华 《考试周刊》2008,(14):205-206
许多翻译理论家对翻译过程提出了不同的模式,但无论何种模式都涉及到理解、表达这两个主要方面,从而引出译者在文学翻译中容易忽视的四个问题,即:译者自身地位的定格、意向读者的考虑、原文风格的再现以及文化取向问题.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明确自身的身份、地位,即在全面忠实地再现原文的宗旨下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应牢记翻译所面向的读者;文学翻译在文化取向时要采取以异化为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言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翻译中对原文理解和译文表达的影响,提出了在翻译中要注意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所具有的不同意义,翻译表达应再现原文情景,要注重不同的语篇具有不同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彭静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5):95-97,120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文化缺省因为时空跨度巨大,很可能在现代文化体系中变形或消解,由此造成译者对原文文化理解不够准确或误解,从而产生欠额翻译、漏译或误译。另外,文化缺省还直接关系到译者的翻译策略制定。作为跨文化交际翻译交际主体之一的译者必须思考应该制定怎样的翻译策略才能将许多对于原文读者不言而喻的缺省因素合理地传递或移植到译语文化中。杨宪益夫妇的《儒林外史》英译本将为探讨文化缺省对原文文化理解和译者翻译策略制定的具体影响提供颇有价值的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2.
陈明 《教书育人》2006,(5):72-73
一、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导致遗失的必然性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同构现象:某一概念或意义在这一语言中用形式A来表达,而在另一语言中则会用形式B来表达,不同的语言所具有的表现力是相同的。因此,他提出衡量翻译的优劣,应该“将原文文本的读者的理解和欣赏方式与译文文本的接收者的理解和欣赏的方式加以比较”,这种以原文、译文读者的反映是否对等作为衡量翻译最高标准的译论,就是著名的读者同等反映论。  相似文献   

13.
沙皮罗和赛珍珠对《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小说所进行的翻译是广大英语爱好者眼中的两部经典译本,文章选取其中的翻译实例,从人物绰号翻译,文化词语翻译及习语谚语翻译三方面比较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当中同时存在宏观可译性和微观不可译性,提醒广大译者在翻译的同时应正确传递文化含义,达到既忠实原文意图,又体现不同文化风格,让不同国家的读者容易理解他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文化语境对于语言的理解具有制约作用,特定的文化语境赋予原文以特定的含义。因此翻译中应充分考虑到文化语境,从而向译文读者传达清晰的文化信息。本文从文化语境入手,探讨了文学作品在翻译中如何通过直译法、意译法、套译法、直译加注法和直译加意译等翻译方法正确理解并翻译原文,以图准确再现原文风格。  相似文献   

15.
广告语以创新的词汇、简洁的句型和生动的修辞手段吸引消费者,在现代商业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英语言文化存在着差异,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着不同的文化意识和思想理念,在许多情况下若是直接对原文进行翻译会让读者感到不易理解,甚至误解。本文从归化法角度例析广告语翻译,避免曲解广告,再现原文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活动中,就原文和译文的遣词造句,重要的一点是要关注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论述了在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以及文化背景下翻译活动可采用的几种转换方式——抽象与具体、相反/不同/虚实角度等,使原语文化和译语文化都能得到更好的表达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在英汉翻译中,既可采用归化的翻译方法,又可使用异化的翻译方法,译者应该根据文章的不同目的采用不同的翻译方式,这样才能让译文的读者既能清楚地理解译文的含义,又能了解原文所蕴含的文化负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探究字幕翻译的特点,从目的论翻译理论角度研究字幕翻译策略问题。中西方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译者往往需要"背叛"原文,做到真正的高层次上的"忠实"。为了达到让外语读者理解中国文化的目的,对原文的进行创造性翻译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一、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导致遗失的必然性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着同构现象:某一概念或意义在这一语言中用形式A来表达,而在另一语言中则会用形式B来表达,不同的语言所具有的表现力是相同的。因此,他提出衡量翻译的优劣,应该“将原文文本的读者的理解和欣赏方式与译文文本的接收者的理解和欣赏的方式加以比较”,这种以原文、译文读者的反映是否对等作为衡量翻译最高标准的译论,就是著名的读者同等反映论。然而,原语读者和译语读者真的可以产生同等的反映吗?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无论是译入语还是译出语都在特定的情景…  相似文献   

20.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人们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它实质上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类事物。对于隐喻的理解我们必须依赖我们的经验,即背景知识。由于不同民族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以及文化上的差异,隐喻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隐喻理解的多样性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对隐喻的认知语境分析,寻找最佳翻译策略,使译文读者最大程度获得与原文读者等同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