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頔 《今传媒》2012,(3):152-15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看到大量的广告影像。没有任何别的影像像广告影像这样俯首皆是。广告话语强大的渗透力,影响力不容小觑,它劝说人们消费,承诺的不只是商品最直接的使用价值,更是一种社会关系,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购买和幸福之间的等式。广告以影响为叙述方式,利用诸多充满魅力的影像,让受众对他当前的生活方式或是自我产生不满,诱导和影响受众的消费行为甚至是文化价值取向,这就是广告通过影像获取观赏者注意力的方式,进而揭示出广告影像观看之道的真正内核,以及其兜售梦想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能向群 《出版经济》2005,(10):32-35
当代传播文化,正在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这便是"视觉文化",或称"图像文化".视觉活动已成为主导社会生活的现存模式,视觉形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兴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消费文化环境下的影视剧植入式广告为研究主题,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下,把握植入式广告的结合点。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和对比研究法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理想"的共同达成是影视剧和植入式广告在观念上的结合点,消费诉求点上的一致是两者实际的结合点。研究建议,广告文本与影视剧内容文本必须寻找消费诉求点上的一致,才能完成意义的转移与受众关注点的切换。  相似文献   

4.
郑园园 《今传媒》2012,(3):70-71
广告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文化力,参与社会文化的构建过程。跨文化广告是一种特殊的广告,它传播的是一种他民族的文化。当广告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在输入国文化系统内广泛而持久的传播时,就会促进输入国文化的变迁,广告文化力就表现为一种强势的文化扩张,从而改变输入国市民的消费观。本文以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营销战略和企业文化塑造为例,详细阐释跨文化广告对市民消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FM101.1陕西秦腔广播·西安乱弹在广告经营价值共同体构建过程的分析,提出其蕴含浓郁的西安本土文化的广告传播塑造的城市精神所带给受众的是一种文化的共享,通过对城市文化的不断挖掘,塑造更高层次的“精神共同体”及“价值共同体”。这种深植于城市精神中的共同体构建,为广播广告提出了一条文化营销的新路,塑造了文化共享,价值共建的新理念,开创了以文化消费为导向的“产品文化化、文化产品化”的广告经营新形态,实现了广播广告产品文化溢价的新价值,让广播与新媒体的整合有了切实可行的连接点,实现了文化价值型导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13,(9):22-25
新媒体环境为我们创造无处不在的影像传播空间,公共场所的影像将商品广告、时事新闻、社会焦点、公共精神和城市发展形象地结合在一起,旨在建立起人群互动、场地互动,是展现城市精神风貌的颇为有效的平台。城市消费的刺激促使影像装置走向街头,这类影像装置出现在公共场所,在商业价值背后的文化功能和更广泛的社会学意义越来越凸显,促成了新型城市文化活动中心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大众开始逐步迈入视觉文化社会,视觉文化下以语言文字为核心的广告文案创作的作用,因影像的泛滥而凸显地位。只是,广告文案的生存模式需要我们找准切入点,即用文字的图形化形式来更好地适应信息化影像社会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以“楚天”为品牌的产业经营单位在文化创意、广告、印务、房地产、酒店服务等领域创造了非凡的业绩,形成了以“楚天”品牌为代表的多元化产业格局,为党报事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强大的经济支持,创造了响亮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时代,图像或影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影视、广告、动漫、网络、游戏等新媒介影响力越来越大,这对传统语言文化带来了深层冲击和全方位挑战,并催生了一种新型文化——视觉文化。美国文化学者尼古拉斯.米尔佐夫在《什么是视觉文化》一文中曾指出:"视觉  相似文献   

10.
冯丙奇 《现代传播》2006,(2):107-109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导致大众价值观念的转型;这种转变反映在房地产广告图片成分中,就是广告中一些视觉符号的出现与发展变化,表征着大众对房地产这一消费对象价值关注点的转移.北京地区市民报(以<北京晚报>为例)房地产广告图片体现的主导性文化价值自1995年到2003年逐渐趋于多元化;同时,总体上,实用性价值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象征性价值成为房地产广告图片中体现的主要价值类别.  相似文献   

11.
羊小于 《新闻界》2003,(4):41-42
现代社会的实践证明,人们消费某种产品,并不仅仅因为它的物质特性和实用功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还会因其广告所张扬的抽象的、非实用的精神因素能够使人们产生兴趣和认同。于是,形形色色的广告无不包裹以千奇百怪的观点、价值与精神取向,广告中充斥的与其说是对产品的推销,不如说横流着种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哲学和意识形态。有人说,广告能改变大众文化,能转变我们的语言,能开创一项事业或挽救一家企业,广告甚至能彻底改变世界……这个说法虽然夸张,然而广告的确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美国广告学学者朱丽安·西沃卡在对美国广告史进…  相似文献   

12.
金倩 《新闻世界》2013,(10):40-41
当今社会,广告与文化的融合已经形成了一种冲击力,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观念。广告与文化的融合更形成了一种时尚观,一种社会亚文化。研究它们之间的互动规律,把握它们的互动关系是广告发布者,特别是广告主们合理利用广告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广告作用的根本所在。本文从传播的角度分析广告的本质是营销信息的传播,以它们之间互动的表现为例探讨广告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从而为广告策略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大话化的风潮几乎触及古今中外各种化与学经典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被用作音响产品广告的开头曲,各种宗教偶像被制作成商品在旅游景点廉价出售;巨幅的《蒙娜丽莎》复制品被用作瓷砖广告挂在北京街头。从《大话西游》到最近的《Q版语》,还有各种各样的电影、电视剧,在肆意地戏说历史、改写经典。  相似文献   

14.
郭颖 《东南传播》2010,(5):125-126
原型既是人类祖先历史经验的积淀物,又包括个体后天实践经验的凝结。现代广告原型以传统文化为内核来运用广告人物形象、设计广告情节,赋予广告产品传统文化价值。在传统文化继承中对现代广告原型的建构就是用现代语言赋予原型以新意,以唤起传统文化内化在广大消费者内心的普遍形象和共识,并成为深深吸引消费者的独特力量。  相似文献   

15.
薛莲  蒋恺 《传媒》2023,(1):79-81
在媒介形态不断更新迭代的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愈来愈呈现出新的魅力。传统文化符号在价值赋能、创造消费、迭代定位等方面浸润着新的广告文化样态。如何从视觉影像、指示表征等方面由表及里地进行新媒体广告中的创新演绎,如何将技术赋能后的文化价值发挥至最优,如何寻找到一条能够将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广告元素相结合的新发展路径,俨然已成为在新时代新平台实现传播价值、增加文化自信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传统文化符号在新媒体广告中的传播应用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这里说的文化新闻要“文化”,这个“文化”指的是:文化内涵、文化背景和文化色彩。 文化新闻要有文化内涵   文化新闻要有文化内涵,这是一个关于文化新闻题材的命题。一条文化新闻的含量,就是指这条文化新闻的内在力量,在这个文化新闻的题目下,读者能得到多少东西──多少文化信息、多少文化知识、多少文化积累。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文化现象:一个歌星的一次商业性质的演出,一个企业的一次广告性质的晚会,一个作家的一部媚俗作品的出版,一家杂志的一期女性专号的问世,等等,你说这些信息除了浪费我们的银子一样的新闻纸…  相似文献   

17.
章翔 《大观周刊》2011,(39):256-257
产品一旦打上文化的烙印,就会产生很高的附加值,消费者也愿意为这附加值多花钱。因此,一个成功的广告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一个广告是否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影响,主要是看该广告的深度如何。广告的文化底蕴越深厚,广告做的就越深,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就更更深刻。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下半叶以来.“视觉”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表征.凸显着其霸权力量.文化转型已成为一个异常显著的问题。所谓“视觉转向”或“图像转向”.即指随着电子媒介的出现,语言文字为主导的文化形态逐步向以影像为主导的视觉文化转变.支配并主宰着人们的审美理念和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19.
广告文化的民族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将文化广义地界定为人类行为的符号现象,那么,广告必然是文化的一部分,广告符号也会同其他文化一样,反映出现实社会的价值取向,它存为商品或服务鼓吹的同时输出的是一种精神意识,无论广告表现如何超脱现实世界,也无论广告如何似真似幻,其真实成分和梦幻成分都不能偏离世界文化价值取向。有什么样的文化世界,就会有什么样的广告符号。 一、广告文化的内涵及其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邱霞 《新闻世界》2010,(5):84-85
广告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公共关系实务活动。随着市场营销观念的转变,组织机构从传统的"推销式"转向"说服式",采取"攻心为上",公共关系广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浅析了公关广告的定义、类型和特征,浅谈怎样运用公关广告以获取最佳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