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以新疆两所不同办学层次的师范类高校的少数民族预科生为调查对象,以《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大纲》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形式,了解目前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汉字书写、识别、认读、称说及查检五个方面的能力现状,并提出教学和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通过中高级阶段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水平的现状,找出学生汉语水平无法达到质的飞跃的根本原因所在——语篇结构问题。分析语篇结构中衔接、连贯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提出加强写作课的必要性及语篇教学在写作课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我国已在部分民族地区开展全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MHK)。据了解,MHK从低级到高级,共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为评价小学毕业生汉语水平的依据;二级为评价考生能否适应全日制民族高级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汉语的依据;三级为评价汉语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应考者汉语水平的依据;四级为评价少数民族大学本科毕业生汉语水平的依据。经考试达到相应等级标准者,可授予相应的等级证书。按有关规定,今后,获得MHK三级证书的学生可以不经过预科学习而直接进入大学接受汉语授课,MHK三级证书是普通高等学校民族预科生汉语结业的标准。获得…  相似文献   

4.
试论民族院校预科汉语教学的特点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和边疆地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加快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颁布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并提出少数民族预科生结业汉语能力达标要求,以及MHK(少数民族汉语水平考试)的推行,都给预科汉语教学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针对此问题,预科汉语教学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新疆医科大学为例,阐述了MHK书面表达考试的特点,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写作现状,提出了MHK写作训练的对策并提供了教学范例,目的是探索更加有效的汉语写作教学方法,提升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汉语在少数民族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和近年来教育部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能力考察的加强,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考察,维族双语班学生的汉语写作课堂教学也更加重要.本文基于MHK(三级)考试要求下对MHK(三级)写作考试、维族双语班学生汉语写作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MHK(三级)写作能力提升的相应措施.并以此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提高维族双语班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应用文写作课程是少数民族预科汉语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其教学目的是培养预科生运用汉语进行书面表达,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逐步提高汉语书面表达能力及社会沟通能力。然而,目前内蒙古地区高职院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应用文写作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少数民族预科生心理特点及认知方式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少数民族预科生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李静  冯卉 《考试周刊》2011,(37):109-110
衔接和连贯被认为是篇章的两个重要方面,英语善于运用各种有形的衔接手段,而汉语则是意念上的衔接。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受汉语影响在文章的衔接与连贯上欠缺,进而写出中国式的语篇作文,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语篇教学与语篇衔接相结合,以及隐含在下面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恒利 《中国考试》2005,(10):57-59
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以下简称MHK.为“民族汉语考试”的汉语拼音缩写),是专门测试母语非汉语少数民族汉语学习者汉语水平的标准化考试。MHK主要考查应考者实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考查应考者运用汉语工具完成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任务的能力。从2002年起.MHK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考生的高考科目。继新疆之后,今天MHK已经成为吉林、青海、四川的高考科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新疆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参加MHK(三级)测试中各个部分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应对策略,帮助应试考生达到顺利通过MHK测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首次开展的全国少数民族汉族水平考试(MHK)2003年12月17日在吉林省开考。据了解,MHK从低级到高级,共分为四个等级:一级为评价小学毕业生汉语水平的依据;二级为评价考生能否适应全日制民族高级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学习汉语的依据;三级为评价汉语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少数民族应考者汉语水平的依据;四级为评价少数民族大学本科毕业生汉语水平的依据。经考试达到相应等级标准者,可被授予相应的等级证书。按有关规定,今后,获得MHK三级证书的学生可以不经过预科学习而直接进入大学接受汉语授课,是普通高等学校民族预科生汉语结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语篇连贯主要与内容有关,是语篇整体意义的无形框架。由于英汉语篇差异,中国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出现文章句子间缺少连贯与衔接。要实现文章的连贯性,学习者需要了解英汉语篇实现语篇连贯在语篇结构、语篇话题及语篇衔接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掌握英文写作过程中实现文章连贯性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前,关于汉语写作的研究成果很丰富,但从语篇衔接的角度研究留学生语篇偏误的专著和文章较少。从语篇衔接的角度探讨留学生汉语写作中存在的偏误,以衔接理论为依据,结合前人对语篇衔接与写作的相关研究,分析语篇衔接理论对对外汉语写作的重要意义,能为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少数民族群体在预科时期的汉语写作教学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研究。从汉语写作教材、学生写作知识和对写作的重视程度及写作情况等方面详细地研究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作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并提出了加强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写作教学的措施。本文所提出的改革措施将有利于全国预科汉语写作教学的改进与提高,对于中国整体汉语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也可以很好地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张畇 《海外英语》2011,(10):129-130
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时习惯用汉语的思维模式去构建篇章,因此,写作中很容易出现汉语语篇模式的负迁移。该文通过分析、对比英汉语篇构建方式差异,指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注意语篇衔接和连贯的训练,帮助其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衔接是语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对它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是依据语篇衔接理论对汉语语篇进行的分析,同时结合少数民族汉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从语篇角度来揭示文本材料对阅读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民族汉考”与双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中,汉语水平的考查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是一个科学的汉语水平评价工具,可以比较客观、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检验汉语教学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MHK的推行使我们明确了汉语教学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汉语应用能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晶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5):114-115,117
通过对部分英语新闻语篇所使用的衔接手段进行的对比分析,论证了英汉新闻语篇均运用相同类型的衔接手段以达到衔接与连贯的目的;而由于语篇写作特点的限制,英汉新闻语篇在衔接手段的运用上有着不同于其他类型语篇的特点;同时,英语新闻语篇与汉语新闻语篇在不同衔接手段的使用频率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9.
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与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词汇(三级)的相关性,提出将普通话训练与MHK口试训练融合的建议。通过对普通话训练和MHK(三级)口语考试词汇教学重点进行详细解读,提出具体教学策略,以切实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偏误分析是研究学习者言语表现的主要方法,侧重分析语言学习者错误的言语表现。从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汉语教学方面来看,偏误分析理论反映了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中介语的发展变化过程,也反映了他们对目的语的语言运用能力。文章将通过对汉语语法偏误四种基本类型的分析,着重探讨新疆少数民族预科生产生偏误的原因及其应采取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