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意义] 对靖继鹏先生情报学教育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和思考,以期赓续与弘扬我国情报学教育理论,为新时期我国情报学教育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 运用网络调查、文献收集和人物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先生的情报学教育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和回顾,理清先生情报学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展现先生情报学教育思想的内容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思考先生的情报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未来情报学教学的启示。[结果/结论] 先生的情报学教育思想内容体系包括基于中国情境的多层次教育体系、情报专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和迎合社会需要的多目标培养体系。同时,用国际化视野构建情报学多元人才培养模式,基于社会需求不断推动情报学课程改革创新,深化情报工程专业方向中的多学科融合教育是靖继鹏先生情报学教育所带来的学术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 梳理靖继鹏先生信息生态学思想,并勾勒其学术思想大厦概貌,让后辈充分体会先生信息生态学思想的精髓。[方法/过程] 通过搜集和研读靖继鹏先生在信息生态学领域出版的著作和发表的相关高水平学术论文以及对先生的访谈,将先生的信息生态学思想分为4个阶段:信息生态学思想积淀、信息生态学思想初步建立、信息生态学理论体系形成以及信息生态学思想向纵深方向发展。[结果/结论] 从理论体系和教育体系两个方面总结先生对于信息生态学思想的贡献,概括其信息生态学思想的创新性、前瞻性、时代性和可持续发展性4个主要特点,先生的信息生态学思想丰富了情报学教育体系,推动了我国情报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靖继鹏先生是我国情报学界的著名专家,其思域广阔,著作等身,对其思想视界进行梳理和透视,有助于启发后学晚辈,推动情报学研究稳步前进和创新发展。[方法/过程] 运用访谈、文献调研等方法,对先生的学术研究成果及管理实践进行研读与梳理,从治学、育人、管理和办刊4个方面总结和探讨先生的思想贡献。[结果/结论] 先生的四重思想大观,折射出有机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科学观、实践观、贯通观、系统观、历史观和角色观等丰富的哲学思维,具有十分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 靖继鹏先生是我国情报学界最早从事信息经济学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之一,探究其信息经济学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与内容体系,有助于启发后辈研究学者,推动信息经济学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方法/过程] 首先结合先生个人经历与时代发展因素分析先生信息经济学思想的形成背景,然后通过研读先生信息经济学领域成果概括其信息经济学学术思想的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总结先生信息经济学学术思想的特征及贡献,最后提出研究展望。[结果/结论] 先生构建了信息经济学学科体系,凝练了信息经济学理论体系,拓展了信息经济学应用领域,他的信息经济学学术思想具有前瞻引领性、系统全局性、应用实践性3个典型特征。结合先生信息经济学思想与现实发展,从创新理论基础、拓展应用实践、追踪发展前沿3个方面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研究情报学如何响应大数据语境提出的功能要求,在研究内容、方法及范式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聚焦.[方法/过程]应用历史分析方法,梳理总结情报学应对纸介质信息爆炸时在文献选择、内容揭示、服务提供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应用规范化方法分析大数据时代对情报学在服务对象、信息获取、信息序化和决策支持上的挑战,基于情报学的三维范畴描述讨论情报学在信息发现、信息序化、信息服务、信息技术与信息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新研究取向.[结果/结论]大数据时代,情报学既应坚守历史演化所积累的学科特色,也应积极响应时代挑战,拓展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梳理中美情报学更名情况,以为我国情报学的发展提供建议和思考。[方法/过程]从情报机构、情报协会、情报学科、情报教育机构等4个方面梳理中美情报学更名情况。[结果/结论]总结中美情报学更名的4个特点:起源于情报工作实践、情报学信息化、情报学技术化、情报学教育的iSchools化,从专业实践、信息技术、情报教育等三个方面提出国内情报学发展的建议,为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情报学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催动了情报学的变革与发展,现阶段我国情报学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思路并未得到学界清晰一致的判定或解决。对当前情报学理论与实践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探讨,有助于厘清情报学的发展脉络,抓准学科的理念定位与未来走向。[方法/过程]回顾我国情报学领域的“信息”与“情报”之争,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学科定位、范式演进、体系建设3个层面对情报学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结论]从碎片化、形式化的“信息提供”到协同化、专业化的“情报吞吐”,从自我封闭式的情报摸索到社会化、开放化的大情报体系建设,情报学应突破思维定势,以Intelligence为核心,将研究重心转移到决策层面上来,立足情报工程理念开展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实现中国情报梦。  相似文献   

8.
王秉  吴超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4):52-58
[目的/意义] 近年来,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是,安全情报学尚极为年轻且不成熟,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正处于"迷茫期"。因此,探讨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问题正当时。[方法/过程] 从学科建设层面出发,运用理论思辨的方法,针对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中的4个方面(即学科由来、学科基本概念界定和认识、学科身份与学科建设视角)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安全情报学学科建设应立足于安全科学,应科学界定安全情报学学科基本概念,应积极吸收情报科学理论与方法,并在"大安全"观与"大安全情报"观指导下,面向安全管理,综合统一各类安全情报,提炼共性安全情报学问题、理论和方法,构建一个科学、统一、具有实践性的安全情报学学科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作为一门与信息技术密切关联的学科,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为情报学带来了诸多影响。有效梳理和整合这些影响的发展脉络与应用场景,强化人工智能在当前情报工作中的角色与作用,能为情报学相关研究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研究设计/方法]聚焦情报学领域人工智能相关研究,从高被引论文、文献共引、主题词共现三个维度对人工智能在情报学中的知识基础及其演化和研究热点予以分析与解读。[结论/发现]归纳了人工智能研究对情报学的影响,主要包括促进情报学研究主题的衍生和情报学研究方法的革新两方面,并从理论创新、研究对象拓展、信息服务提升与学科建设四个方面探讨人工智能在情报学领域可能的应用。[创新/价值]通过对情报学领域人工智能相关研究进行深入量化分析和定性研究,探讨和揭示了该主题下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和相关发展规律,为相关领域学者提供一定借鉴与启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回顾总结我国情报学近20年来的历史进程,对于了解我国情报学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情报学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引。[方法/过程]以《情报学进展》第1-11卷刊载的文章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文章选题、主题并总结各选题特点;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一定进展周期内我国情报学在理论研究、范式方法、应用实践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结果/结论]分析发现情报学基础理论、信息资源及其管理、新兴信息技术等是《情报学进展》所载文章的主要选题,各选题呈现出不同特点。未来,智能化的情报学将融合多学科,面向科学发现,服务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为国家新型智库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徐扬  刘姝雯  腾菲  罗晶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6):107-112
[目的/意义]针对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的特征、现状及问题,探究情报学知识和技术在FinTech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方向。[方法/过程]梳理Fintech概念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并从情报学视角,讨论FinTech在特征、应用、监管等方面的研究展望,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情报学与FinTech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未来,可以进一步强化FinTech业务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加强情报分析、商务智能以及情报学视角的大数据分析,为FinTech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情报学作为计算性较强的人文社科学科,具备数据科学的特点,大数据相关技术能为情报学提供有效手段,因此,设立情报学取向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具有大数据思维和扎实的情报学专业基础、掌握大数据处理技术及分析理论、并能将其应用于情报学理论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能够促进情报学学科发展。[方法/过程]对国内外大数据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模式进行调研,总结学科教育发展特色,结合国内的教学资源情况,设计情报学取向的大数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结果/结论]情报学与大数据既有联系又有不同,情报学为大数据提供了基础研究方法,促进了多源数据融合,拓宽了大数据的应用领域;大数据为情报学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丰富了研究方法,提升了研究效率、扩大了研究范围。情报学取向的大数据与数据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其不可替代性。学科体系需进一步改革创新,设立更多紧密结合大数据与情报学专业的新兴课程,如文献大数据分析、用户大数据研究等,系统地培养学生将情报学领域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融合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晓笛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2):130-140
[目的/意义] 梳理2014年西方信息科学的发展,为信息科学领域研究人员把控研究全局和选择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以JASIST 2014年全年载文为基础数据,建立信息科学研究内容基本分类体系,以人工判读的形式进行内容分析,对载文进行分类和解析。[结果/结论] 信息科学基本理论已趋于成熟,研究已不再是主流;传统的信息科学研究领域包括信息传播与交流合作、计量与评价方法、信息用户、信息检索、信息管理等,研究方向呈现出多样性;新媒体、个人信息隐私等新领域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同时信息科学也更加重视信息领域人文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美国图书情报教育历史悠久,具有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而我国图书情报教育历史较短。对比分析中美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能为我国完善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推进学科发展提供借鉴。[方法/过程]以中美31所设立了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的培养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网络调研法和对比分析法,分别从内部保障体系和外部保障体系两方面入手进行调研和分析;着重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色与异同。[结果/结论]针对我国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现状,提出相关改善建议,以促使我国逐渐构建高校、政府、社会组织相结合的混合型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保障体系,共同推动图书情报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通过对情感负荷理论的内涵、应用及相关研究发现的分析和总结,为国内同行进一步开展研究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与分析,追溯情感负荷理论提出的背景,对理论内涵进行阐述。并且,从理论形成之前、理论提出以及后续应用3个阶段对相关实证研究进行梳理,分析了该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指出未来进一步研究方向。[结果/结论]情感负荷理论综合认知科学、情感神经科学、情感控制论和情感计算等多学科思想,从社会生物信息技术框架角度系统考察信息行为过程中的用户情感。情感负荷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主要是刺激、焦虑、挫折、愤怒4种消极情绪随着时间压力而产生的一种不确定性。该理论被应用于虚拟图书馆、社交媒体等情境下对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最后,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