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湖北体育科技》2019,(4):331-335
为了解青少年肥胖人群的饮食、作息、运动及相关认知情况,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基本情况,采用实验法对受试青少年肥胖者进行运动干预。以减肥夏令营的50名成员为研究对象,收取实验前后受试者的体重、脂肪含量、BMI、三围、大臂围、大腿围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受试者体重、脂肪含量、BMI、三围、大臂围和大腿围均显著低于运动干预前,问卷分析发现大部分肥胖青少年都有不良的饮食、作息、运动和认知习惯,通过运动干预手段对降低肥胖青少年脂肪含量和改善身体形态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综合干预前后肥胖青少年认知功能的变化,探讨有氧运动综合干预对肥胖青少年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有氧运动综合干预措施对52例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进行饮食、运动、教育联合干预治疗,应用多维度神经心理测试对比评估肥胖青少年干预前后神经认知功能。结果:有氧运动干预后,肥胖青少年体重、BMI、收缩压、白色光的反应时值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认知能力测验成绩以及瑞文推理测验中知觉辨别、同类比较、类比推理成绩和总分显著提高(P<0.05,P<0.01)。结论:有氧运动综合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肥胖青少年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7名肥胖男性青少年进行为期21天的封闭式综合干预(运动、营养、生活方式、心理教育等)减肥。通过比较综合干预前后研究对象身体形态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探讨综合干预对肥胖青少年健康的改善和促进作用。方法:以2011年参加沈阳体育学院运动智能控重中心减肥夏令营的7名体脂率>29%的男性肥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综合干预开始时测试身高、体重、体脂百分比(PBF)、身体质量指数(BMI)、脂肪体重、瘦体重、腰围、臀围等身体形态指标和血脂四项、血清葡萄糖(Glu)和血清胰岛素(FIN)等血液生化指标。经运动负荷试验和体格检查,排除心血管机能障碍等危险因素后确定个体减肥方案。采取运动干预、营养干预、心理干预以及生活方式干预等综合干预方案,21天后测定相同指标并与刚入营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21天的综合干预,肥胖青少年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PBF)、脂肪体重、腰围、臀围等身体形态指标和空腹血脂、血清胰岛素(FIN)指标明显改善,空腹血糖(Glu)没有变化。结论:21天的综合干预对肥胖男性青少年身体形态和血液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7周游泳训练和/或白藜芦醇(Rv)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脂肪组织SIRT1表达的影响,探讨SIRT1在运动训练和/或Rv干预对T2DM脂代谢影响中的作用。方法 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基础饲料(NC)喂养的正常对照组、正常运动组、正常Rv组、正常运动Rv组、T2DM组、T2DM运动组、T2DM Rv组、T2DM运动Rv组和高脂饲料(HF)喂养的T2DM组、T2DM运动组、T2DM Rv组、T2DM运动Rv组,每组8只。7周干预后,测定血清TG、TC、HDL-C、LDL-C、FFA和内脏脂肪SIRT1、PPARγ、aP2的表达量。结果 (1)较正常对照组,T2DM大鼠TG、TC、LDL-C和FFA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HF组TC、FFA含量均高于NC组(P<0.05);T2DM大鼠内脏脂肪组织SIRT1、PPARγ和aP2表达显著降低(P<0.01),两饲料干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7周单独或共同干预均降低NC喂养T2DM大鼠血清TG(P<0.05)、TC(P<0.05)和LDL-C(P<0.01)含量,降低HF喂养T2DM大鼠血清TC(P<0.05)、LDL-C(P<0.01)和FFA(P<0.05)的含量,共同干预较单独干预无显著差异(P>0.05);(3)7周单独或共同干预均导致正常大鼠和T2DM大鼠内脏脂肪组织SIRT1和aP2表达升高(P<0.01),共同干预较单独干预无显著差异(P>0.05);但单独或共同干预对正常大鼠内脏脂肪组织PPARγ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却促进了T2DM大鼠PPARγ表达增加(P<0.01),共同干预较单独干预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脂饮食加剧了T2DM大鼠脂代谢异常程度,7周游泳训练和/或RV能改善T2DM大鼠脂代谢异常,共同干预较单独干预无显著差异。可能通过促进PPARγ和aP2的表达改善了T2DM大鼠脂代谢异常,内脏脂肪组织SIRT1表达升高可能起着关键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健步走对超重、肥胖中老年人血清脂联素(ADPN)及相关指标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等的影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提供依据。方法:92名中老年(50-65岁)单纯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0人)和对照组(22人),实验组根据BMI分为肥胖组(BMI≥25)和超重组(23≤BMI﹤25)。递增负荷运动试验测定功能能力(F.C.)并推算靶心率。肥胖组和超重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动处方(健步走)干预,对照组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变。与实验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BMI和体脂%。结果:组内实验前后比较,肥胖组BMI、体重、体脂%和血清ADPN水平均显著性下降(P<0.05或P<0.01);超重组除BMI显著性下降(P<0.01)外,其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实验后组间比较,肥胖组BMI、体重和血清ADP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超重组只有ADP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体脂%与血清ADPN水平的相关系数r=-0.587(P<0.01)。结论:3个月的健步走运动未能使超重组体脂%和血清ADPN出现显著变化;体脂%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存在负相关;健步走是中老年肥胖人群提高血清ADPN水平、降低体脂%的有效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技术评价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对肥胖青少年体成分的影响,通过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指标的测试观察体成分改变情况下脂代谢的变化,通过血清脂联素(ADP)、瘦素(LEP)等与脂代谢相关激素的测试探讨体成分、脂代谢变化的调节机理。方法:实验对象为BMI 34.35±5.00kg/m2、年龄16.13±3.26岁的青少年16人。受试者每周1至周6按计划进行有氧运动、抗阻力肌肉力量练习和垫上练习,共4周。其间,受试者每日摄入的总能量根据个人标准体重×极轻体力劳动单位体重热能供应量(20~25kal/kg)计算得出。实验前、后测试受试者晨起空腹时体成分,血清TC、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ADP、LEP。结果:受试者经4周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后体重下降8.27%,体脂下降13.35%,体脂%下降5.40%,BMI下降8.53%,去脂体重下降4.28%,HDL提高22.72%,ADP提高10.12%。结论:4周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可以显著降低体重、体脂肪、去脂体重、TC、LDL,提高HDL,其调控机制与ADP水平增加有关;防止去脂体重下降是实施运动配合饮食控制减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月琴  赵岩  谢敏豪  夏志 《体育科学》2015,(3):44-50,97
目的:本研究通过高脂高糖饮食和运动能力测试,建立肥胖大鼠跑台运动模型,探讨运动及肥胖干预下,大鼠植物神经对心率调节作用的影响及机制,为运动风险评估提供敏感的心血管监测指标。方法:4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2组:普食组(C组)和高脂高糖饮食组;8周后,从高脂高糖饮食组中挑选出肥胖大鼠(F组),再随机分为3组:肥胖对照组(FC组),肥胖中等强度运动组(FM组)和肥胖大强度运动组(FH组)。肥胖大鼠适应性运动2周后,进行8周运动训练。测试大鼠在安静状态、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阻断下的心率及变化。Elisa及RT-PCR测试迷走神经心内调节关键因子M2受体、Kir3.4以及RGS6含量。结果:1)8周后,F组大鼠HR显著低于C组(P<0.05);2)C组18周时,HR显著小于8周时HR(P<0.05),但18周时,C组HR与FC组间,以及FC组HR与其8周时HR间无显著差异;3)C组与FC组间以及各肥胖组组间神经传导阻断后,心率变化值无显著差异;4)FC组大鼠Kir3.4显著大于C组(P<0.05);5)C组M2受体mRNA显著小于FC组(P<0.05),RGS6mRNA显著大于FC组(P<0.05);6)FC组M2受体mRNA显著大于FM组(P<0.05)和FH组(P<0.05)。结论:肥胖发生时,植物神经心率调节平衡以迷走神经占主导作用,肥胖进一步发展后,植物神经心率调节以交感神经占主导作用。8周运动训练未能改变肥胖大鼠植物神经的心率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饮食和运动干预对高脂饮食性肥胖大鼠左心室心肌胶原纤维的影响,并对其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3周龄SD健康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高脂饮食组,后者在第8周时选取体重超出正常对照组平均体重20%的大鼠为肥胖大鼠,再分为肥胖对照组、饮食干预组与运动和饮食联合干预组,第16周时处死。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心肌AT1R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ACE蛋白的表达;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中AngⅡ的含量;采用羟脯氨酸法测定心肌胶原含量;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大鼠心脏切片,并用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大鼠左心室心肌胶原容积分数。结果:肥胖大鼠存在严重的血脂紊乱,心肌胶原含量、心肌组织AngⅡ含量、AT1RmRNA、ACE蛋白表达显著增加;饮食干预组大鼠血脂紊乱程度减轻,心肌胶原含量、心肌组织AngⅡ的含量、AT1RmRNA和ACE蛋白表达均有降低;运动和饮食联合干预组大鼠体重下降显著,心肌胶原含量、心肌组织AngⅡ的含量、AT1RmRNA、ACE蛋白表达下降更显著。结论:高脂饮食性肥胖大鼠存在心肌胶原纤维过度堆积的现象,并与心肌组织AngⅡ的含量、ACE、AT1RmRNA的表达改变有关。单纯性饮食疗法可以减缓心肌纤维化程度和进展,饮食和运动联合干预可以使心肌纤维化早期良性逆转。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肥胖与肥胖抵抗基础上,观察7周有氧运动对高脂膳食大鼠胰腺中神经肽Y(NPY)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SD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根据体重筛选出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分为6组:肥胖组、肥胖运动组;中间组、中间运动组;抵抗组、抵抗运动组。各组继续进行高脂饮食,运动组同时进行游泳运动训练。干预7周后,测定血浆NPY、胰腺NPY受体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1)肥胖组体重、脂肪量、脂体比、总摄食量显著高于中间组和抵抗组;抵抗组体重和脂肪量显著低于中间组。(2)肥胖运动组与肥胖组相比,体重、脂肪量、脂体比显著下降;中间运动组与中间组相比,体重显著降低。抵抗运动组与抵抗组相比,体重、脂体比没有显著变化。(3)肥胖组血浆NPY显著高于中间组和抵抗组(P<0.01);抵抗组血浆NPY显著低于中间组(P<0.05)。肥胖运动组与肥胖组相比,血浆NPY显著下降(P<0.05)。中间运动组与中间组、抵抗运动组与抵抗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肥胖组与抵抗组相比,胰腺NPY Y1受体基因表达没有显著差异;肥胖组和抵抗组胰腺NPY Y1受体基因表达显著低于中间组(P<0.01)。肥胖运动组与肥胖组相比,NPY Y1受体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中间运动组与中间组相比没有显著变化。抵抗运动组与抵抗组相比,NPY Y1受体基因表达也显著升高(P<0.01)。结论:(1)应用高脂膳食成功复制肥胖和肥胖抵抗模型,肥胖大鼠与肥胖抵抗大鼠相比,存在脂代谢紊乱和NPY抵抗。(2)在高脂膳食喂养过程中,胰腺NPY受体表达下调,NPY敏感性下降,出现NPY抵抗,促使肥胖的发生发展。(3)长时间有氧运动能有效增加胰腺的NPY受体表达,改善机体NPY抵抗,维持机体能量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运动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visfatin基因表达及ACC活性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60-95 g),随机抽取10只作为普通膳食对照组(C),喂养标准普通饲料。其余50只喂养高脂膳食,7周后建立肥胖大鼠模型16只,再随机分为2组:肥胖非运动组(Ob,n=8)和肥胖运动组(Ob-E,n=8)。8周后测定大鼠体重、血脂、腹内脂肪组织visfatin mRNA表达量及蛋白水平、磷酸化ACC(P-ACC)蛋白水平。结果:大鼠腹内脂肪量Ob组显著高于C组和Ob-E组(P<0.01或P<0.05);Ob-E组血清TG明显降低而HDL-C明显升高(P<0.05);Ob-E组腹内脂肪组织visfat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Ob组(P<0.05),P-ACC水平显著高于Ob组和C组(P<0.05);大鼠腹内脂肪组织visfatin蛋白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运动降低肥胖大鼠血清TG,提高HDL-C水平,从而改善血脂水平;运动引起肥胖大鼠腹内脂肪量下降,可能与脂肪组织visfatin mRNA表达水平降低和磷酸化ACC水平升高有关;运动对腹内脂肪组织的visfatin蛋白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4周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对肥胖青少年的血清脂肪酸组分和身体成分的影响,同时分析脂肪酸基础值与身体成分相关指标变化量的相关性。方法:以2017年暑期参加皓千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全封闭减肥训练营的25名肥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5.96±1.88y;平均BMI:32.66±4.51 kg/m2),进行为期4周的联合运动结合饮食干预,干预前后测试并分析身体成分、身体形态和血清脂肪酸组分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4周后,受试者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体脂量、脂肪质量指数(FMI)、四肢脂肪量、腰围、臀围和腰臀比均显著降低,瘦体重%显著增加(P<0.001);血清饱和脂肪酸(SFA)中,总饱和脂肪酸(SFAs)、肉豆蔻酸(C14:0)、十五烷酸(C15:0)、棕榈酸硬(C16:0)、脂酸(C18:0)、花生酸(C20:0)、山萮酸(C22:0)、二十三烷酸(C23:0)和二十四烷酸(C24:0)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中,总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棕榈油酸(C16:1 n-7)、油酸(C18:1 n-9)和鳕油酸(C20:1 n-9)含量显著降低(P<0.0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中,总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总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亚油酸(C18:2 n-6)、二十碳二烯酸(C20:2 n-6)、双高-γ-亚麻酸(C20:3 n-6,DGLA)、花生四烯酸(C20:4 n-6,ARA)和α-亚麻酸(C18:3 n-3)显著下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干预前血清C14:0与C20:3 n-6的基础值与体脂%及瘦体重%的变化量正相关,C16:1 n-7的基础值与体脂量、上肢脂肪量、右下肢脂肪量的变化量正相关(P<0.05)。结论:4周运动和饮食干预能明显改善肥胖患者身体成分、身体形态及血清脂肪酸组分;血清C14:0、C16:1 n-7、C20:3 n-6的基础值与身体成分的变化量存在线性关系,可以为减肥夏令营的饮食优化及减肥效果的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不同程度肥胖青少年形态、机能、糖脂代谢及身体素质的影响,探索非医疗运动手段治疗青少年肥胖的可行性方法。方法:招募50名13~19岁肥胖青少年,依据BMI值分别纳入中度或重度肥胖组,每组25人。两组受试者进行6周有氧运动(5days/week,50min/day),在运动前、运动3周和6周后分别测试受试者的身体形态、基础生理机能、糖脂代谢和身体素质等指标,并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周和6周运动均显著降低两肥胖组的体重、BMI、腰围、臀围、脂肪量、体脂率、血脂、甘油三酷、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P<0.05或P<0.01),下调重度肥胖组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P< 0.01),提高两组肺活量、肺活量指数和50 m跑、俯卧撑、坐位体前屈成绩(P< 0.05);6周运动还能进一步提高两组的1 000 m跑、平衡能力以及重度肥胖组的瘦体重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P<0.05或P<0.01),下调两组的基础代谢率(P<0.05)。结论:3周有氧运动就能有效改善肥胖青少年的体质健康,运动改善体质健康的效应呈时间依赖性增加的模式,并且重度肥胖者相比中度肥胖者对有氧运动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认知的影响,探索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C、E5和E5P组。C组常规饲养不运动,E5、E5P组进行5周游泳运动,E5P组完成运动后延迟1周进行测试。Morris水迷宫测认知能力;免疫荧光法测齿状回神经发生;试剂盒测血清BDNF、MDA水平和SOD活性;免疫印迹法测海马BDNF、TrkB、CREB和p-CREB蛋白表达。结果:E5、E5P组在目标象限游泳时间百分比、穿越平台次数显著高于C组(P<0.01 or P<0.05);血清BDNF、MDA水平和SOD活力组间无显著差异;E5、E5P组新生神经细胞数、海马BDNF、TrkB、p-CREB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1 or P<0.05),CREB蛋白的表达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5周中等强度的游泳运动通过激活CREB/BDNF信号通路,促进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神经发生,进而提高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锻炼与针刺组合对退行性膝关节炎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针刺组(单纯针刺)和锻炼组(站桩与针刺组合),对其实验前后疼痛程度(VAS)、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及皮肤温度的变化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两组实验后,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锻炼组优于针刺组(P<0.05);MBPU降低(P<0.01),锻炼组优于针刺组(P<0.05);局部温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锻炼与针刺组合可以明显缓解退行性膝关节炎的疼痛症状,降低局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提高皮肤温度;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非特异性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患者的腰骶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招募筛选NLBP患者71例(NLBP组)及29例无腰痛的健康人群(Con组)。填写问卷评估疼痛程度和腰功能障碍,并分别拍摄矢状面及额状面的X光片,测定腰椎前凸程度和骨盆侧倾程度的相关指标。研究发现:①NLBP组腰椎前凸程度与Con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NLBP组与Con组相比骨盆发生明显侧倾(P<0.05);③性别对NLBP患者腰骶结构没有影响;④不同年龄的NLBP患者腰椎结构有发生不同的改变,青年患者与中老年患者相比,腰骶出现了显著的腰曲变直(P<0.05)及骨盆侧倾(P<0.01);⑤症状也会影响NLBP患者的腰椎前凸程度(P<0.05)。研究结论:①骨盆侧倾是NLBP患者的共性,可将该指标用于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②不同年龄、性别和症状的NLBP患者进行康复时应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辟谷是包含热量限制、导引运动等元素的中国传统养生方法,本研究借鉴辟谷将热量限制与导引运动结合应用于中心性肥胖患者,以观察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招募23名中心性肥胖受试者进行为期7天的综合干预,观测受试者干预前后体重、腰围、体重指数(BMI)、身体成分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综合干预后受试者的体重、BMI、腰围、体脂量均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但是骨骼肌、无脂体重显著减少(P<0.05)。血糖显著降低(P<0.01),心率、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未显示统计学差异。肝、肾功能指标无明显异常,主观反馈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热量限制结合导引运动有效帮助中心性肥胖患者缓解肥胖、控制体重,但同时存在无脂体重流失的风险。这为进一步完善干预方案和深入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与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联合抗阻运动干预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的影响,以及对下丘脑TGF-β1、Smad2/3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cin,STZ)注射液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二甲双胍和抗阻爬梯干预,Western-Blot法检测糖尿病大鼠下丘脑TGF-β1、Smad2/3蛋白表达量。结果:二甲双胍和运动均有一定降血糖效果,以药物治疗最为明显,联合干预的效果低于单独干预;二甲双胍和抗阻运动干预及其联合干预,Smad2/3、TGF-β1表达无明显的改变。结论:6周的糖尿病进程可能没有损伤大鼠下丘脑,抗阻运动和二甲双胍药物干预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可能存在一定的抵消作用。  相似文献   

18.
研究运动对软骨细胞基质降解酶MMP13、Adamts4、Adamts5及软骨标记蛋白 Col2、Col10、Runx2、Sox9的影响,为骨性关节炎运动医学角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6只8周雄性小鼠,随机分成不手术对照组(C),手术自由活动组(F)和手术跑台组, 手术为DMM关节炎手术,对照组不手术自由喂养,手术自由组进行DMM手术后自由喂养,手术跑台组进行DMM手术后5天后进行跑台,每天进行20m跑台训练,6周后处死取样。对3组小鼠膝关节进行石蜡包埋切片,通过fast green-Safranin O染色对关节炎进行评级,然后在通过Q-PCR和Western Blotting 检测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与C组比较,F组和R组关节均有不同级别损伤,而R关节受损程度更加严重。2)与C组和F组相比,R组MMP13mRNA表达均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F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与C组和F组相比,R组Adamts4 mRNA表达有均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与C组相比,F 组Adamts4 mRNA也有显著性升高(P<0.05);与C组和F组相比,R组Adamts5 mRNA表达均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F组与C组相比也有非常显著性升高(P<0.01);与C组和F组相比,R组Col2 mRNA表达有均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F组与C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降低(P<0.01)。3)与C组和F组相比,R组col2蛋白表达量均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F组比C组的Col2蛋白表达量也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与C组和F组相比,R组Sox9蛋白表达均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F组比C组Sox9蛋白表达量也有非常显著性下降(P<0.01);与C组和F组相比,R组Col10蛋白表达都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 F组比C组Col10蛋白表达量也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与C组和F组相比,R组Runx2蛋白表达都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 F组比C组Runx2蛋白表达量也有非常显著性增加(P<0.01)。结论:跑台运动加快骨性关节炎小鼠关节软骨的降解和钙化,加重了关节软骨损伤。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不同运动负荷(HR-160min)与不同反馈方式(M)对高中生体能和体育学习积极兴趣(PISL)的影响。方法:采用三因素实验设计,不同时间、不同HR-160min (HR140-160min、HR130-160min和HR120-160min)和不同反馈方式(自我控制反馈SF、追加反馈AF和无反馈NF)为干预手段,对297名高一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实验干预。结果显示:体能建模后,BMI、肺活量(VC)、坐位体前屈(SR)、仰卧起坐/引体向上(SU/PU)、800m/1000m、50m、立定跳远(SLJ)等7项指标"时段"主效应,BMI、SR、SU/PU、800m/1000m、50m、SLJ等6项指标"时段×运动负荷"、"运动负荷×反馈方式"交互效应,SR、SU/PU、800m/1000m、50m、SLJ等5项指标"运动负荷"和"反馈方式"主效应、"时段×反馈方式"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ISL建模后,"运动负荷"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馈方式"主效应和"运动负荷×反馈方式"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R140-160min是发展多项体能的关键因素,HR130-160min对BMI保持效果、对SR干预效果更好;不同反馈方式通过不同机制影响体能结果;HR140-160min与SF组合对发展体能的协同效应最佳;PISL受运动负荷影响,不受反馈方式、运动负荷与反馈方式交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团体游戏训练与个人游戏训练对中轻度抑郁症患者辅助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将60例大学生中轻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心理疏导组、心理疏导+个人游戏组和心理疏导+团体游戏组,每组20例。心理疏导组仅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治疗;心理疏导+个人游戏组在心理疏导基础上采用个人游戏训练进行辅助治疗;心理疏导+团体游戏组在心理疏导基础上采用团体游戏训练进行辅助治疗。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经8周治疗后,3组患者的HAMD评分都比治疗前改善明显(均P<0.05);经各组之间进行治疗效果比较,发现心理疏导+团体游戏组的HAMD评分改善效果及临床治愈率,均明显优于心理疏导组和心理疏导+个人游戏组,均P<0.05;而心理疏导+个人游戏组的HAMD评分改善效果和临床治愈率与心理疏导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在心理疏导基础上采用团体游戏训练,可对大学生中轻度抑郁症患者起到协同治疗作用,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心理疏导;而采用个人游戏训练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不明显。提示:不同形式的运动康复干预,对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起着重要的影响,应妥善选择运动康复治疗的手段或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