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企业知识管理与隐性知识的流动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剑琳  屠航 《现代情报》2005,25(9):190-192
隐性知识的流动和转化是企业知识管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探讨了企业显性与隐性知识管理的有关模式,分析了隐性知识的各种流动与转化形式。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处理过程和运行方法。  相似文献   

2.
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研究   总被引:75,自引:0,他引:75  
隐性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本文探讨了企业隐性知识的主要内涵;较全面地分析了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知识主体相互之间、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之间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方式和障碍因素;建立了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模型;结合我国企业实际状况,较详细地探讨了促进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转化与其核心能力的提升具有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分析,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的三个主要层次,提出了促进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的三个主要媒介,即:荣誉需求、信任促进和利他驱动,论证了高校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对图书馆核心能力起到的重要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对馆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图书馆知识共享、知识服务水平的提高及对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促进.  相似文献   

4.
不同理性动机下的企业隐性知识共享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共享困难的问题,完全理性的一次性静态博弈无法解决"共享困境".从不同理性动机驱策的前提假设出发,运用博弈论中的合作博弈、声誉模型以及进化博弈理论,深入分析在互惠、声誉、利他主义等不同支付实体作用下的隐性知识共享决策,从而探讨共享行为实现的可能以及进一步改善隐性知识共享的策略,以协助企业隐性知识主体共享决策,实现知识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5.
FDI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少杰  宿慧爽  李京文 《情报科学》2007,25(4):490-493,631
本文从主体、客体和环境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FDI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隐性知识的流动进行了深层次分析,理清了FDI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的路径,从而为促进我国内外资企业之间的隐性知识流动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孙道银  宋维翔 《情报杂志》2012,31(6):125-128,134
通过对126家企业IT员工的问卷调查,研究了自我效能、乐于助人、注重形象、互惠感等社会资本要素对员工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乐于助人和互惠感对显性知识共享意愿和隐性知识共享意愿都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自我效能对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不显著,注重形象对显性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是负面的,对隐性知识共享意愿则没有影响.研究结论对企业知识共享实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企业隐性知识共享的效率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隐性知识是意会和难以模仿的知识,不易被复制或窃取,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为了充分发挥隐性知识的价值,需要将个体和群体拥有的诀窍和经验在全公司范围内共享,其共享效率主要受隐性知识的可编码化程度、知识拥有者的传授能力、知识需求者学习能力、激励水平、互惠程度和信任程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隐性知识越发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本文选取我国环渤海经济区213个高科技企业研发部门员工为调查对象,使用逐步多元回归法探讨了人际信任与员工隐性知识分享意愿的关系,以及知识分享动机如何对其产生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9.
科技企业除了显性知识外,隐性知识也是其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本文结合演化博弈论相关理论,运用复制动态方程分析了影响科技企业隐性知识传播和分享的原因、分析了隐性知识管理的常见方法,最后认为:企业隐性知识流动成本以及分享方获得的奖励是隐性知识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分享收益决定分享的具体方式。文章就联结和克服科技企业知识流动“知识孤岛”问题,提出建立内外部知识联盟,加强知识管理和激励等促进企业隐性知识流动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媒介丰度理论和知识基础理论,提出媒介丰度在知识内隐性、专属性和复杂性对知识转移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根据反馈能力、多重暗示性、语言多变性和个体关注性等媒介丰度判断标准分析了媒介丰度的调节机理,提出概念模型和假设,并用案例对本文的理论进行初步支持.企业可以依据知识模糊性和媒介丰度属性合理选择知识转移媒介,提高知识转移绩效.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伟  张庆普  刘臣 《科学学研究》2009,27(2):255-261
 隐性知识高效流转是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研究企业内隐性知识流转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本研究从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出发,将企业内部成员之间隐性知识流转关系作为社会网络进行定性和定量综合分析,以HRB部门隐性知识流转网络为例,对该网络的结构及特征进行测度和分析,揭示了网络结构及特征对企业内部隐性知识流转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知识管理中隐含经验类知识的开发利用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江 《科研管理》2003,24(3):63-67,108
隐含经验类知识被认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是知识管理的重点内容。本文从隐含经验类知识的内涵入手,将其划分为个人技巧、心智模式、处理问题的方式及组织惯例等4种类型。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出了开发利用隐含经验类知识的4种策略。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图书馆和学术机构中,隐性知识交流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但是目前的隐性知识交流中存在着一些障碍和不足。文章通过分析隐性知识交流的研究现状,指出这些障碍和不足,并提出社会化推荐服务能够有效促进组织和个人间的隐性知识交流,解决隐性知识交流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成桂芳 《现代情报》2009,29(4):175-178
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虚拟企业是企业提高灵活性和反应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知识传播对于虚拟企业的运作尤为重要。本文以虚拟企业知识协作网络中不同成员企业间的知识传播为研究对象,根据知识性质的不同,以知识管理系统为基本媒介,以知识传播的"互动整合过程"为基础,分别建立了虚拟企业基于知识管理系统的显性知识传播模式、伪隐性知识传播模式和真隐性知识传播的混合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崭新的视角对真人图书馆的知识交流过程进行分析,从而提高真人图书馆知识交流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对图书馆事业的认可度。将真人图书馆视为复杂系统并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复杂系统理论的序参量原理和混沌理论,对真人图书馆的知识交流过程予以研究。其中,运用序参量原理阐释"真人书"与读者之间形成认同理解并产生情感共鸣的内在原因;运用混沌理论阐释"真人书"与读者之间隐性知识高效转移的深层机理。通过对其内在因素和深层机理的分析,图书馆得以提供更人文化的服务、控制和干预其隐性知识转移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而提高真人图书馆知识交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知识获取性视角下隐性知识的转化和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知识在现代知识管理实践中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战略性资源,是决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高低的根本原因。为了研究隐性知识转移和溢出的交流机制,基于知识获取性的视角提出了一个知识转化途径的概念性模型,并在知识所有者意愿性或非意愿性交流知识的基础上,区分了知识转移和知识溢出模式,提出了个体之间、组织之间、区域之间三个层面的知识流转。  相似文献   

17.
隐性知识管理及基于网络的交流平台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重要的生产要素,KM(Knowledge Management,知识管理)尤其是KM中的隐性知识的管理对企业提高创新和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针对隐性知识管理进行了分析和阐述:首先阐明KM必须同时兼顾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接着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内隐性知识的转化历程及隐性知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障碍。在此基础提出了企业进行隐性知识管理的框架,并基于该框架模型开发了一个基于网络的隐性知识交流共享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孔德成  侯光明 《科学学研究》2012,30(8):1246-1252
为实现国防科技重大工程技术总成过程中多层次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本文融合系统动力学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对基于技术总成的多层次隐性知识传递特点和过程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技术总成的多层次隐性知识传递模型。通过对模型平衡点的求解和稳定性分析得出多层次隐性知识有效传递的基本参数控制条件为:δ1,δ2>1,且传递效果与δ1,δ2正相关。最后,基于管理学视角,提出通过构建支撑知识交互的信息技术平台,建立高效的组合式激励机制和营造鼓励知识交流和创新的工程文化促进基于技术总成的国防科技重大工程多层次隐性知识的高效传递。  相似文献   

19.
知识距离与知识定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搏 《科学学研究》2007,25(1):14-18
认为商品化的知识在交换中需要确定一个价格才能顺利成交。决定交换价值的因素不仅仅是知识本身的价值大小,还包括买卖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知识的编码和抽象化方式以及买方的知识基础等等。引入“知识距离”的概念来替代知识编码和抽象化程度以及买方的知识基础等因素,用数学模型分析隐性知识转移的动态过程,并建立隐性知识交易的定价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