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云 《教师》2010,(36):50-5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在对“小学语文教学与本土文化资源有效结合的实践研究”这一深题研究中,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遵循《语文课程标准》,开发课程资源,立足本地实际,整合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吕锡锋 《学语文》2014,(5):11-12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要"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可见,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积极吸纳各种文化的精华。流行歌曲作为一种青少年所青睐的大众文化,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加以改造和利用,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鲜活材料。  相似文献   

3.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赣南存着著名的自然景观,还有深厚的地方文化,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将本土文化里的有益成分引入语文教学,扩大中学语文的课程资源的源头,以促进语文教学的多样化和特色化。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建议在课程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资源。结合汀州文化这一特殊的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全面的挖掘,结合课程教学实际,探索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的实践路径,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明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一、语文学科包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语文是文化的载体,  相似文献   

6.
孟翠平 《学语文》2014,(4):27-28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这一阐述,突显了高中语文课程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使学生形成富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实施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提出的明确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信是对一个民族、国家资深的文化价值给予充分肯定,对自身的文化生命力有着坚定的信念。小学语文课程作为人文核心课程,在培育学生民族精神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价值,本文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及统编教材,从价值思考、实践路径、课程资源的整合方式三个层面探讨“文化自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路径探究。  相似文献   

10.
欧天虹 《柳州师专学报》2014,(2):150-152,149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展开教学,以达到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目的。以广西为例,乡土资源包括地理和旅游资源,当地民族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文化、经济和主导产业资源等。  相似文献   

11.
喻喜先 《成才之路》2010,(33):34-3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本文主要从巧用本地资源、热点资源、教师资源、学生资源、意外事件资源等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师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李子拢 《学苑教育》2019,(10):30-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内容,让乡土资源走进语文教学,有机渗透融合,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对于学生提高语文能力,热爱和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促进小学语文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小梅 《考试周刊》2014,(63):20-2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含自然、社会、人文等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开发本地课程资源,更能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外延,有机培养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客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并不是专题研究客家文化,而是透过纷繁复杂的各种文化现象,洞察负载它的客家民系的社会,让学生加深对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层次性和历史纵深感的认识。连城蕴含丰富的客家文化,它  相似文献   

14.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观 (一)语文课程资源应该具有大语文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必须突破“三中心”,即“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框框;从教材选文看,应该在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突出时代性,包含本民族和世界上各民族的先进文化;从课程内容看,它要广开社会教育资源,要贴近社会生活,反映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李凤玲 《学周刊C版》2011,(3):178-178
面对新课程,我们要改变观念与学习方式,搜集语文信息,根据学情补充资源,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实现对教材的超越和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笔者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对初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卓绍昊 《教师》2020,(6):48-49
在"大语文"课程观的影响下,课程资源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将课程资源作为独立板块进行强调要求,可见课程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与运用意义。文章分析了课程资源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并重点探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挖掘与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它还认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因此,对于明清小说的教学,我认为可以从课内、课外、教材这三方面着手,三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地进行教与学,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从中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提高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潘春阳 《考试周刊》2012,(49):27-28
一《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部分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应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20.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多渠道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语文课程的资源,将文学知识与人类优秀文化相结合或交叉运用所形成的学科运用到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这不仅能理解文学的概念、行为、表现,也能了解与语文相关的各种文化现象。由于各地的文学都是平等的,异域文化中的民族民间文学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除与其他地域文化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外,在文化价值上也是平等的。当然外来文化给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带来正面影响和积极贡献,同时也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着冲击、淡化、边缘化,而从语文教育学角度去理解和研究民族民间文学,创造性地利用地域的民族民间文学,能改变这一现状。从语文教育的课程资源开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角度,对语文教育中引入民族民间文学课程资源,联系开发与利用民族民间文学作为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初步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