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竞技体育加速培养竞技运动人才,是我国成为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杨树志认为,若加速改革步伐,不仅要有竞技运动人才的科学培养体制,还要重视对待培养竞技运动人才的价值,即奉献者应得的等价报酬。在现阶段只有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才能在竞技运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  相似文献   

2.
前言发展竞技体育,加速培养竞技运动人才,是我国到本世纪末成为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这已是无可非议的了。本文研究目的是如何加速改革并实施合理、可行的竞技运动人才培养体制及如何看待培养竞技运动人才的价值,即奉献者(运动员、教练员、科研人员等)应得的等价报酬,这是加快改革步伐重要问题之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才能在竞技运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改革方案得以实现。分析与讨论一、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与实施措施 (一)国内外竞技运动人才培养体制当今,世界体育强国都非常重视竞技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因为它是竞技体育高度发展,使体育强国保持长久不衰的战  相似文献   

3.
我国体育传统校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 竞技体育走向学校,是世界诸体育强国的普遍发展趋势。没有任何一个体育强国不把培养体育人才的触角伸向学校。随着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竞技舞台崛起的同时逐渐暴露出我国竞技体育后继乏人的弱点,而体育运动竞争的实质是体育人才的角逐,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速度及人才的储备数量和质量的较量。为解决我国体育人才后继乏人的矛盾,原国家教育部。国家体委于1983年制定《体育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体育强国都十分重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并把它看作发展竞技体育的重要战略措施。纵观一些体育强国都有一条适合本国国情训练体制,尤其对中小学人才的培养更为重视。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国武术运动已为世界广大人民所接受,特别当武术进入亚运会比赛项目后,更有利于此项运动的推广,但我们不能陶醉于现有优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水平的飞速发展,我国体育运动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就必须加速对后备体育人才的培养。如何缩短后备体育人才的培养周期,加快其培养的速度和节奏,是我国体育发展战略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为了加快体育人才的培养,以从根本上保证实现我国2010年进入世界体育强国有战略目标和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就必须从实际出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抓好后备体育人才的培养,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头等大事,也合乎“从  相似文献   

6.
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丽朋  刘巍 《冰雪运动》2007,29(6):48-51
大力发展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实现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是首要之义。借鉴体育强国后备人才的培养经验,分析了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开发的特点,认为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与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并从体制、机制、培养体系、科学化培养和扩大冬季运动项目的社会影响等方面论述了实现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颁布对新时代竞技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更好地发挥竞技体育在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本研究通过分析迈向体育强国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更好地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相关要求。研究认为迈向体育强国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面临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作用发挥不充分、竞技成绩下滑、运动项目的结构性缺陷、创新驱动不足、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后备人才萎缩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应充分发挥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构建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新体制、推动竞技体育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全面推进竞赛体制改革、改革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强化奥运会备战参赛工作、大力弘扬竞技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8.
“新举国体制”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一直采用的是国家投资办体育的"举国体制"模式.这种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使我国竞技体育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也积累了诸多问题——偏重竞技成绩而忽视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缺乏吸引和有效整合社会资源的制度环境等.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周洋获金牌后的肺腑之言再次折射出"举国体制"竞技人才培养模式下中国运动员夺得金牌与没有夺得金牌,尤其是能不能夺取奥运会金牌的两重天地.在要靠金牌数来博取体育强国位置的思维方式下,一切瞄准金牌的强大奖励机制成为必然.而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当代竞技体育的内涵已发生改变,正逐渐演化成为一种"以人为本"的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文化种系.在此背景下,突出"人本位"文化内涵的新型培养模式的研究迫在眉睫.研究新型的竞技运动人才培养模式,并初步建立了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落实与实践"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完善举国体制,推进我国新型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实现"体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缪佳 《体育科研》2014,(1):25-27
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更是建设强国的关键.和竞技体育承担建设强国任务相比,青少年的健康对建设强国更有直接的意义.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竞技体育的改革创新,就是要更加全面地认识竞技体育的社会价值,使竞技体育从为国争光拓展到为大众体育服务;竞技体育的发展应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保持一致;竞技体育应成为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体育师友》2015,(4):78-80
基于美国天赋教育的启示,在对运动人才培养的现实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运动天赋型人才培养的设想。认为运动天赋型人才教育具有恢复竞技本真,提升运动员社会联系能力;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加快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加强运动天赋型人才培养,提高运动员成才率,提升我国竞技训练水平等价值。对运动天赋型人才教育学内容体系进行了初步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后备人才,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如何更好更全面地培养却一直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其阻碍了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而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提出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道路。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诸多困境进行分析,并在体教融合的视角下探讨其相应对策,以期为新时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教融合之路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上一期的《青少年体育》杂志与大家共同学习了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管理专项赴法国学习的经验,了解到了法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理念、培养体系、管理机制、运动机制以及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深入思考了如何在借鉴法国先进经验的同时继续发扬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优势,为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根据中国的国情,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举办各类体育项目训练营,邀请各国专家执教等方式,无疑有助于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发展。
  本期杂志继续与大家交流2011年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管理专项赴德国学习经验。  相似文献   

13.
孙涛  廖勇胜 《体育科技》2012,33(1):29-31
采用查阅文献和走访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及高水平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体制进行探讨,认为:竞技运动人才的培养与高校体育教学资源需有机的结合,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体教结合的优势,能为我国体育事业开辟新的机遇,也是我国今后培养高水平竞技运动人才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七人制橄榄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身体对抗球类竞技体育集体运动项目,具有很高的观赏性.该运动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虽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世界七人制橄榄球强国相比差距较大,整体竞技水平较低,高水平竞技后备人才储备匮乏,是制约我国七人制橄榄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和运动训练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将综合素质教育思想融入到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的重要性入手,论述了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训练与德育、智育、心理教育、美育及劳动教育的辩证关系。在我国冬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运动训练中,必须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刻苦训练、攀登运动技术高峰的内在思想动机并化为自觉行动;必须启发青少年运动员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智力运用,培养具有智力教育支持的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不仅要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具有过硬的运动技能,更要培养其具有出色的心理能力;引入美育,促进青少年运动员身体机能协调发展,激发青少年运动员创造美好事物的热情和力量;通过劳动教育,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学会发展等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高水平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建设体育强国视域下的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体育系统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夺取奥运金牌方面卓有成效,但受先体后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运动员难以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引证美国部分成功经验,对我国通过学校培养竞技后备人才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战略意义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振兴中华体育,加速我国体育腾飞,为在本世纪末实现体育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这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为此,笔者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进行推理分析,对金牌价值与体育腾飞等问题进行粗浅论述,以供组织竞赛者借鉴(参考)。一、体育运动与金牌自人类创造体育运动以来,体育除了具有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劳动生产能力的作用外,通过运动竞赛还能进一步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体育逐渐分化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两大类。群众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增强人民体质和为竞技体育培养(发现、准备)人才;而竞技体育则主要通过竞技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德国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的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竞技体育是西方文化的产物,在百年奥运会史上,德国作为经济强国并未投入巨资去发展竞技体育,政府也不管理体育,竞技体育在社会环境中自生自长.从参加第一届奥运会起到现在,德国竞技体育走过一百多年历史,且能保持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持久不衰,他们发展的经验对中国建设体育强国有着值得借鉴的价值.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德国历史的发展过程,揭示德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内在文化基础及其在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和转变,充分认识德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建筑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上的特点.启迪中国竞技体育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王昕 《冰雪运动》2024,(1):27-32
高山滑雪是冬奥会正式比赛项目,当前我国在该项目上缺少高水平竞技人才,从而制约了成绩的取得和项目的发展。基于早期专项化训练方法,对高山滑雪青少年运动员训练成效展开探讨,有助于提升我国高山滑雪运动人才的培养水平。研究认为,对高山滑雪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早期专项化训练,有助于提升专项运动技能,发展竞技能力;培养正确的“雪感”,强化运动感觉;深化竞技认知,优化训练结构。但在实际开展中存在训练负荷较大,运动损伤较高;对专项训练认知不足,深陷训练误区;专项技术训练方法单一,训练过程缺乏监控等问题。对此相应提出优化训练负荷,降低运动损伤;提升训练认知,消除训练误区;丰富训练方法,提升训练成效等建议,以期为更好地提升我国高山滑雪青少年运动员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加速推进冰雪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素质花样滑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花样滑冰运动是一项体育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运动,既具备竞技体育的难度,又具有音乐、舞蹈等综合艺术表现的特点,对运动员自身素质的要求非常高。为使我国尽快成为花样滑冰运动强国,乃至超级大国,需要尽快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花样滑冰人才。而培养高素质花样滑冰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在训练课程建设中应从培养运动员化素质、教练员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建设、场馆器材建设及机制建设等方面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