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竞技体育的发展离不开后备人才,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如何更好更全面地培养却一直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其阻碍了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而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提出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道路。本文通过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诸多困境进行分析,并在体教融合的视角下探讨其相应对策,以期为新时代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体教融合之路提供一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我国竞技体育结构性改革的特征显著,体现在从单一管理向多元治理的体制结构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组织结构转变、从金牌至上向展现综合实力的复合型目标结构转变、从服务国家的单一价值向满足社会需要的多元价值结构转变。面对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新使命、新要求,竞技体育存在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结构亟待优化,运动项目结构发展不均衡现象依然突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结构还未形成,多层次、多途径培养后备人才的组织结构不协调等问题。新时代的竞技体育要尽快补齐结构性短板,打造政府、社会、市场多元协同治理体系,构建多层次竞赛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均衡协调的运动项目发展新格局,发挥竞技体育服务新时代国家发展需要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一个国家的竞技体育事业要取得进步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抓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是实现体育强国关键之所在,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统计等方法,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基础建设开发现状出发,找出我国现阶段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制约我国成为竞技体育强国的瓶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潮  贾爱萍 《体育与科学》2011,32(4):95-98,94
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大背景下,本文对影响和制约体育强国核心内容的竞技体育发展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认为:国内外竞技体育强国没有公认的权威的客观评价标准,我国在向竞技体育强国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竞技体育的价值观、项目结构布局、后备人才培养、科技支撑、训练理论和实践创新以及市场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5.
建设体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新时代我国体育强国建设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及研究。结论:我国体育强国建设中存在群众体育基础不扎实、竞技体育发展失衡、体育产业整体实力不强、体育文化建设滞后、体育外交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突破路径:夯实群众体育基础、均衡发展竞技体育、提升体育产业实力、加快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体育外交整体规划等。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我国竞技体育专业队建制的形成与发展作了全面的审视.中国竞技体育走向辉煌离不开竞技体育专业队的创建,但是,其在管理和实施中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差甚远,严重影响了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建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加强专业队体制机制的创新、加强专业队文化教育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促进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做出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判断,并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高质量发展一词一出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思考。而今我国正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重要关键时期,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其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进行研究分析,从培养的现状、问题进行研究,针对所表现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实现后备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建设体育强国视域下的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体育系统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夺取奥运金牌方面卓有成效,但受先体后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运动员难以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引证美国部分成功经验,对我国通过学校培养竞技后备人才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战略意义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党中央提出的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战略方针指引下,总结我国体育发展面临的诸如青少年体质下降、竞技体育与社会体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通过对各项法规的解读和现实分析指明了大学体育促进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发展的责任,从而进一步从硬件改善、经验积累、人才优势及科研能力增强等方面阐明了大学体育履行其社会责任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现行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暴露出很多的不适应的地方,阻碍了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根据新时期、新要求、新情况的出现,对整个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变革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提出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走向的命题,其目的就是从建设体育强国与整个体育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就是为了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发展脉胳,从而明确当前业余训练的目标定位,有针对性地提出与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业余训练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体育强国战略建设纲要》要求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对竞赛体制改革有了新要求。为更好地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竞技体育竞赛体制的发展历程和改革模式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前瞻思考。我国竞技体育竞赛体制改革可分为探索阶段、深入阶段、放缓阶段、重启阶段和新阶段。其模式优化主要表现为:从单一目标到多重目标博弈,从集体为主到人民为主,从全运会为主线到多线齐发,从事业性竞赛效益到产业性效益驱动,从政策滞后到政策引领。基于此,我国竞技体育竞赛体制改革应以协调发展理念明确改革目标,把握竞赛边界和适度原则;以共享发展理念突出改革主体,推动人民主体地位的建立;以开放发展理念探索改革路径,调动地方和单位的自主性;以绿色发展理念完善改革方式,挖掘体育竞赛的潜在效益;以创新发展理念培育改革动力,充分发挥制度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竞技运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具社会性的体育形态,是比赛性的体育活动。发展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出发,从社会文化土壤、制度保障、大众生活参与等三个方面反思了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存在的文化缺失问题,并从体育强国战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精神信仰认知的高度整合和确立中国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文化使命,最后基于文化缺失的问题和文化使命提出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竞技运动是现代社会中最具社会性的体育形态,是比赛性的体育活动。发展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对提升国家软实力、市场竞争力、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出发,从社会文化土壤、制度保障、大众生活参与等三个方面反思了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存在的文化缺失问题,并从体育强国战略、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精神信仰认知的高度整合和确立中国竞技运动项目发展的文化使命,最后基于文化缺失的问题和文化使命提出中国竞技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由《武汉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主办的"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国际研讨会于2018年7月6-8日在福建福州成功举办。会议涵盖新时代中国体育改革与体育治理问题,新时代体育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推进全民健身活动问题,新时代国际体育科学交流与合作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发展的话语体系构建问题等相关议题,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改革、创新与发展进程中的系列论点,进一步加强我国体育科学研究与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中外学者的学术交流与讨论、争鸣与批判,加快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发展的话语体系,进而促进我国体育学术研究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共词、多元统计和战略坐标度等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对2000-2021年5月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中有关“体教融合”主题的论文进行研究。发现有关“体教融合”的研究在我国已有一段历史,政策因素是促进“体教融合”研究的主要动力。体教融合、后备人才、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体教结合和竞技体育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但关键词之间的整体密度较低,处于研究的初期阶段。当前,体教融合的研究主题主要包括运动员学训矛盾、体育后备人才现状与模式、新时代学生体质健康与国外业余训练模式、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青少年健康发展研究、学校体育改革5大类,且之间具有强联系性。其中,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与青少年健康发展研究是关注重点,学校体育工作改革是关注热点,具有持续关注的趋势。学者在对“体教融合”相关研究的系统性、实证性和机制性等方面,仍需加大研究,以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已经逐渐滞后于时代的发展,也不能满足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体育运动学校的业余训练面临着"全面萎缩,部分瘫痪"的困局,如何能够破除当前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困境,当前培养模式的落后根源表现在哪些方面。本文试通过对当前我国体育运动学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建立一种新的、完整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育院校作为新时代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体育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顺应了迫切的现实需求。针对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理念,从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高社会竞争力的视角出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前移化、全程化”双创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创业热情、强化创业技能;搭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创业孵化基地,整合创业教育资源,推动创业教育孵化链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孵化功能;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更好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8.
侯爽 《体育科研》2019,(3):30-37
“体教结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传统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只重视专项体育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发展。“体教结合”更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使得竞技体育人才逐渐从运动员这一单一角色向“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转变。研究以角色认同为切入口,探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角色的转变对体育竞技后备人才的影响。选取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少年班学员作为“学生-运动员”样本,选取国家乒乓球青年队及部分省市队队员作为职业运动员样本,使用结构化心理测量工具,对比两类受访者在运动与学业上的角色认同、心理倦怠与动机变量的差异。得出:在上海“体教结合”举措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认同“学生-运动员”双重角色,他们在学业任务中的卷入程度更高;双重角色使运动员在运动任务与学业任务上的主观价值感存在差异,表现出双重角色之间的冲突,但对个体的整体人生规划并不冲突;双重角色之间的转化,对于“学生-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存在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9.
张磊  雍明 《体育科研》2019,(1):51-56
基于竞技体育的视角,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对中国体育智库建设的价值进行研究。建设中国体育智库对内是竞技体育发展内在需求,推动竞技体育创新发展;对外有利于引导公民形成正确体育价值观,促进体育决策科学化,提升体育软实力、加强国际话语权。研究发现,现阶段体育智库建设存在发展不平衡、缺乏独立性、核心竞争力不足以及缺乏核心人才等问题,严重限制了体育智库价值作用的发挥。结合我国体育智库建设的现实情况,提出积极发挥政府作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整合学术资源、提高成果转化率,多样化渠道吸纳体育智库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学训矛盾、投资主体单一、人才选拔及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结合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建议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在坚持"举国体制"下,形成政府主导下市场化培养机制,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