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过对美国青少年体育及竞技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发现美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呈现如下特点:治理模式法治化、管理模式社会化,基础网络多元化、培养模式学校化。借鉴美国青少年体育与竞技后备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要尽快将青少年体育及竞技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多元人才培养主体,最终构建专业化、社会化、学校化相结合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关于杭州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需要,增强竞技体育的总体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着眼于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目前体育运动学校面临着体育后备人才招生困难、学训问题、出路问题及提升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才市场的发展,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市场提供了契机。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进入市场的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1.适应市场经济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建立随着我国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举国式”的竞技体育也开始发生变化,但由于项目的不同特点及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还没有完全走出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绝大部分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由国家负担,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调控机制难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创新基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前基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研究,列举了我国现行的五种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即:体育运动学校模式,试点学校自办模式,单项俱乐部模式,教体结合模式,校企合作模式,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阶段、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制度创新;走“体教结合”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之路;建立适合运动员学习训练特点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新机制:建立和完善体育人才的交流市场的对策和建议,以创新基层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高素质体育后备竞技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理念的形成,学校体育教学理应担负着后备竞技人才培养的重任。通过对宁波市竞技体育高素质后备人才的培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设置及评估和考核的基本情况的了解及剖析,透视宁波市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途径及基本状况,为建立良好的培养模式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中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等研究方法对中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在不断优化,但与国外体育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开放的大教育"模式与"体教结合"模式是我国未来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7.
“后奥运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对策,即在坚持举国体制的基础上,通过商业化与职业化改革,加强"体教结合",建立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等措施,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按照良性循环的方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湖北体育科技》2020,(7):648-651
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对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践探索,皆在塑造与培育卓越的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认为: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类型主要包括"企业高度参与型""非营利组织主导型""体教结合型""高校主导-多元合作型";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已不再是教育系统内部的独立发展,而是依靠企业、政府、学校、非盈利组织等协同参与、多元合作,形成了1+1大于2、1+1+1多元组合式的协同互融新模式。建议:我国学校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应加快社会力量补位,建立合作互促机制,推进政府角色转变,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助力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法和比较法,对建设体育强国视域下的我国竞技后备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体育系统竞技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在夺取奥运金牌方面卓有成效,但受先体后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制约,运动员难以得到全面发展。通过引证美国部分成功经验,对我国通过学校培养竞技后备人才在建设体育强国中的战略意义进行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文献查找、阅读,找到目前国内外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优势,了解近2年四川省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四川省多个地市州业余体校的教练、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和对四川省个别项目的专业队教练队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因素,并借鉴世界体育强国的一些培养模式,结合我国国情,探索出四川体育后备人才"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新思路,对新时期我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探索性见解。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已成为保证我国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利用冬奥会这一良好契机,改善我国冰雪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现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通过走访调查、文献资料调研与逻辑分析,指出我国冰雪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机制、体制、管理模式和保障体系等多方面提出和论述了改进的对策,以期为完善我国冰雪运动项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认为学训矛盾、投资主体单一、人才选拔及人才流动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应结合我国体育人才培养的优势以及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对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有效改革,建议我国后备人才培养在坚持"举国体制"下,形成政府主导下市场化培养机制,从而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好后备人才的储备。  相似文献   

13.
马玉芳 《体育与科学》2012,33(2):102-105
加快竞技体育发展方式转变,不仅是体育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正好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积极响应。与经济粗放型发展方式一样,体育发展走的也是一条"三高一低"的路子。当前,实现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必须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投入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实现金牌至上向公平公正转变,实现传统训练向科学训练的革命。我认为,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必须坚定体育改革之路,着力加强竞技体育改革的顶层设计,着力建设我国体育工作的综合评价体系,着力破解竞技体育持续发展的体制难点,着力重建我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6省市作为我国的传统竞技体育强省,他们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状况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后几年我国整体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表现。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6省市的一、二、三线的体育后备人才数量、教练员状况、项目布局、培养途径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其他省市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推理法,旨在建立区域性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理论,解决当前湖南省竞技跆拳道后备人才培养相关问题,为湖南省乃至中国竞技跆拳道后备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为目的,在对湖南省竞技跆拳道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相关调查的基础上,借鉴竞技体育竞争方略中如何增强己方实力的相关理论,从竞技体育竞争方略中的材学、力学、化学和哲学策略视角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体教融合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立足加强学校体育,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对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具有深远意义。以中央深改委关于体教融合重要论述为依据,梳理传统体教融合演进脉络,从政策支撑和现实需求释读新时代体教融合内涵,对比新旧体教融合概念差异,研判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形势,总结现实困境并提出未来发展战略取向。认为新旧体教融合在概念内涵、培养主体、培养目标、关注对象和工作内容上都存在显著差异;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面临协同共治的社会环境、多元共识的体育功能和矛盾重重的培养现实;存在环境失真、制度失灵、机制失衡和模式失新的现实困境;未来发展应注重深化思想融合,营造发展环境;促进目标融合,破除制度壁垒;推动资源融合,畅通培养机制;加快措施融合,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发[1],我国竞技体育业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然而,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现有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制中因体教脱节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与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湖北省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当前湖北省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培养体制不力、输送渠道不畅、培养模式落后、安置体系不足等问题,并从构建后备人才体制的培养、完善输送链条、提升培养理念和手段、完善安置体系等几个方面寻找解决方法与路径。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及逻辑论证法对我国田径后备人才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现阶段田径发展所存在的困境,提出田径运动的发展要培养青少年兴趣,发展田径"有效人口";处理好运动员"学与训"的关系;加强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选材注重科学选材、科技选材,避免"经验选材"和"被动选材";完善"体教结合"的培养模式,形成"一条龙"培养等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