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阐述了沃尔玛在中国市场上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及对其他零售企业的启示,通过沃尔玛并购好又多的案例分析了沃尔玛的竞争优势,并且探讨了沃尔玛对于中国零售企业的发展所具有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有这么一家超市.店面不到沃尔玛的十分之一,商品数量也比沃尔玛少很多.却不知死活地将店址选在沃尔玛旁边.试图虎口夺食。大家鄱知道.沃尔玛打出的招牌就是“天天低价”。那么,这家敢和沃尔玛PK的小超市,又将打出怎样别出心裁的招牌呢?出人意料的是.它的卖点也是低价.并且比沃尔玛更低.每样东西都只售一美元。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竞争优势一直是困扰企业战略管理的焦点问题。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应用,如同“盲人摸象”,都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竞争优势的形成与持续,包括机会至上、资源至上以及能力至上,本文认为,企业竞争优势源于企业的知识,主要是隐性知识,并从另一个角度——“知识至上”的观点阐述了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与持续,试图为企业构建以知识为基础的竞争优势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浅析价值链会计的涵义及职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国林 《今日科苑》2006,(11):I0030-I0030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一种基于建立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新型管理模式——“价值链管理”应运而生。本文从价值链会计产生的背景出发,对价值链会计的涵义及职能进行了探讨。关键词:价值链;价值链管理;价值链会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中国加入WTO的后过渡期,企业面临着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和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的活动从注重企业内部到同时注重外部合作关系,都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经营机制、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等构成企业战略优势的核心要素。与之相适应,一种基于建立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新型管理模式——“价值链管理”应运而生。本文试图从价值链会计的产生背景出发,对价值链会计的涵义及职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与“天天低价”的沃尔玛相比,全食超市给人的印象是“天天高价”.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全食超市受到大众的青睐.资料显示,近年在《财富》杂志评选出的“全球最受赞赏公司”全明星榜中,全食超市一直榜上有名. 这与全食超市约翰·麦基独特的经营理念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企业资源与竞争优势关系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喜 《科学学研究》2006,24(4):563-570
本文以企业资源理论为基础,将企业资源体系分为支持性资源和主导性资源两个层面,建立了企业资源、能力与竞争优势之间影响关系的直接模型和间接模型。基于254家浙江民营制造业企业的调查问卷数据,本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直接模型和间接模型进行了对比检验。结果发现了企业各资源、能力对竞争优势的相对影响效应,证实了主导性资源在构成企业竞争优势来源的主体地位,探明了企业资源、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文章对这些发现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它们的管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要: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0-2006年的财务数据,利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技术构建了两个因子以反映公司竞争战略是倾向于差异化还是低成本,在此基础上考察战略定位对公司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均能给上市公司带来短期竞争优势,但采用差异化战略的企业其短期获利能力显著高于采用低成本战略的企业;低成本战略创造的竞争优势难以持续,而差异化战略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则具有可持续性。总体而言,差异化战略在创造竞争优势方面优于低成本战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客户知识的业务流程重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素霞 《现代情报》2005,25(1):214-215,221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企业形成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客户的知识也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本文在分析传统业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客户知识流重组企业业务漉程,以达到企业业务流程的不断改善和优化。  相似文献   

9.
IT资源、IT能力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企业资源观的研究成果,对IT资源、IT能力的概念及本质进行了界定和分析,探讨了IT资源与IT能力之间的关系.引入核心竞争力这一内在决定变量,构建了IT资源、IT能力与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模型,分析了IT资源、IT能力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制,核心竞争力对竞争优势的决定作用,以及基于IT资源和能力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向可持续竞争优势转化的具体路径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资源基础观,探讨在动态环境下,企业智力资本如何作用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以及企业动态能力在其中的作用.提出智力资本、动态能力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模型,探讨智力资本三要素(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关系资本)如何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进而探讨动态能力和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信息革命给企业尤其是IT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使得它们的业务要素能够从有形领域转移到虚拟领域,虚拟企业模式作为对企业外部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一种手段应运而生。实践证明,这种战略联盟式的虚拟企业模式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程聪  谢洪明 《科研管理》2012,33(11):129-136
既往的文献在研究企业实施绿色经营策略对于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时,很少将企业外部环境与绿色经营策略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同时也忽略了环境效益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本文以环境效益为调节变量,提出了企业外部环境、绿色经营策略与竞争优势理论模型,并结合我国浙江绍兴与江苏吴江89家化工印染企业的问卷调查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企业外部环境对绿色经营策略与竞争优势都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2)环境效益在绿色经营策略与竞争优势之间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明确了企业外部环境与环境效益在企业实施绿色经营策略中对于竞争优势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完善了前人的研究结论,同时也为我国企业实施正确的绿色经营策略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颖  潘开灵 《科技创业月刊》2008,21(1):10-11,14
以资源基础论为理论依据,以钢铁企业为背景,从企业发展需要具备独特的、难于被模仿的资源角度出发,借助协同的方式与途径,提出了协同企业战略资源,能够实现企业具备不可替代竞争优势的过程模式,更进一步说明协同竞争优势后会带来更广泛的协同效应,为企业管理者制定战略给出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在企业战略规划基础上,设计竞争优势需求识别模型和竞争优势可持续性评价方法。通过竞争力因素分析,提出数据驱动的新型能力识别方法。应用关联分析方法,构造支持新型能力实现的业务流程识别、诊断和优化方法工具。应用示例表明,设计的模型和工具化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执行性,有助于企业贯彻执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进一步扩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共享性资源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承资源观的理论要义,以集群企业为研究对象,明晰了处于集群企业内部的战略性资源、处于产业集群层面的,共享性资源以及集群企业竞争优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出基于共享性资源的集群企业竞争优势概念模型,通过剖析共享性资源对集群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机制,阐明共享性资源是集群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另一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6.
网络结构特征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变量,本文以组织理论为基础,从利用式-探索式知识搜索视角出发,构建“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特征、知识搜索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模型。通过对178家软件企业问卷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发现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特征的网络稳定性和位置中心度正向影响知识搜索和企业竞争优势;利用式知识搜索对企业竞争优势有正向影响;利用式知识搜索在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特征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企业在集群中应强化网络观和提高知识搜索能力,促进创新资源的流通和共享,实现集群中的知识转移、利用与再生,从而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杨德锋  赵晶  赵平 《软科学》2012,27(7):1-5
探讨可持续发展与商业目标同时实现的"双赢"范式,以及双赢范式下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创建机制。内容主要包括从传统利润观到双赢利润观的商业范式转变,以及这种商业范式转变的原因;在双赢范式下战略性资源形成机制,环境保护战略的聚焦和竞争优势构建,双赢利润观下的战略执行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瑞雪  彭灿  吕潮林 《科研管理》2022,43(4):139-148
   文章从竞争优势获取的角度,辨识并检验双元创新协同性不同维度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及其各维度的作用机制,并考察企业竞争优势的中介作用。基于226份样本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双元创新协同性通过长期竞争优势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但双元创新协同性两个维度(平衡性和互补性)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并不相同,分别通过竞争优势不同的中介作用方式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不同维度,且双元创新互补性的总效应要大于双元创新平衡性。文章在丰富双元创新理论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同时,也为企业有效开展双元创新从而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世杰  李伟 《科研管理》2020,41(4):23-31
本土制造商在面对进入中国市场并拥有成熟技术和商业模式的跨国公司,处于相对竞争劣势地位;而流通领域中拥有品牌、渠道优势的大型零售组织,也形成对本土制造商的买方势力;横向竞争劣势与纵向买方势力,恶化了中国本土制造商所处的市场环境。本文从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出发,考察了本土制造商相对于国外制造商的横向竞争劣势,以及下游企业相对于本土制造商的纵向买方势力对自主研发激励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横向竞争劣势和纵向买方势力的增强降低了本土制造商最优研发水平,是导致本土企业创新较弱的重要原因。基于此,论文提出了本土制造商与大型零售商进行纵向合作研发,促进本土制造商研发能力提升的应对策略。通过构建三种成本分担形式下的合作研发决策模型,给出了本土制造商合作研发的最优模式选择:当买方势力较小时,最优的合作研发策略是根据利润增量决定研发成本分担;当买方势力较大时,最优的合作研发策略是根据本土制造商自身利润最大化决定研发成本分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