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数学图表信息阅读能力是指顺利完成数学图表阅读任务的复杂心理任务特征的总和。包括会意与重现、分解与组合、认知与理解和联系与组合,是数学符号理解能力、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数学论断能力、数学交流和表述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问题提出与解决能力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2.
【引言】 阅读——语文教学的专属用词,数学因其学科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语言的简洁性似乎与之风马牛不相及。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3.
成根 《广西教育》2013,(45):29-29
语言文字与数学符号有逻辑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道数学题,它就像是环环相扣的纽带,需要我们顺藤摸瓜,一点一点找出线头,之后解开。这一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是审题与正确解题的基础。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好阅读这一关口,教给学生数学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切实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孙爱珺 《中小学电教》2012,(12):146-146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丰富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学习前景.多样的展示形式活跃了课堂中的学习气氛。整合小学数学教学和多媒体技术,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习惯,多媒体教学手段是首选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现在的数学教材编排非常好,除了正文外,还穿插阅读、Excel、链接、实习作业等,正文固然重要,但这些穿插内容也起到很好的作用.本文就目前教师、学生忽视这些穿插内容产生的影响、它们的作用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材料进行小议.  相似文献   

6.
《幼儿教育纲要》明确要求对学前儿童进行前阅读的培养,由于正规的阅读(包括成人和中小学生的阅读)是以文字为基础的,而前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因此,色彩丰富、造型鲜明的儿童读物更能刺激儿童的阅读兴趣和达到最佳阅读效果。  相似文献   

7.
仲丽丽 《广西教育》2012,(25):77-77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学生从“苦学”数学的海洋中带人“乐学”数学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8.
刘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从这些哲人哲言中,我们可以感受读书的重要性。读书有多种形式,“立体阅读”应该是较为时尚的提法了。所谓“立体阅读”,是指借助多种手段和形式,在不同时段、不同空间,选择不同阅读平台,对读物进行全方位的生态型阅读。学生语文素质培养离不开阅读能力的提升,“立体阅读”克服了课堂阅读局限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热情。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教师都不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旁观者,要及时进行学情收集整理分析,针对性加强方法技巧点拨指导,并对学生“立体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矫正。学生“立体阅读”能力提升,必定为语文学习带来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在学生的眼中,数学到底是什么?是一串抽象的符号和公式,是枯燥拗口的文字描述,还是永无止境的解题?数学的内涵远不止于此。作为数学教师,可能会说“数学是文化”,但在学生的眼里,数学或许就是一首诗歌、一则故事、一条谜语、一段人生……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沉迷网络令人担忧.阅读量少得令人担忧,二者又互相关联。何以解忧,唯有阅读;何以提高阅读水平,唯有搭好课内外阅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阅读期待”是一种迫切求知的心理状态,是通过悬念的制造,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体验和探究的欲望。笔者认为教师不能把阅读期待简单地理解为学生新课前的悬念设置,应该提升阅读期待的品位,关注阅读期待在阅法中的全过程,关注阅读期待的有效心理指向,在引发学生与文本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多角度、多层面的立体对话中,不断生成新的阅读期待,将阅读期待贯穿于阅读的全过程,使学生的阅读兴趣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12.
绘本是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最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孩子活泼好动,探究欲望强,图文并茂的绘本是他们最喜欢的读物。这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是完全没有文字而全是图片的书籍,以直观的方式,调动孩子眼、耳、心等多种感觉器官参与阅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从而促进孩子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启迪孩子心智。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了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如何使绘本发挥真正的阅读价值,让孩子在享受快乐阅读的同时增长知识,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3.
张燕兰 《学周刊C版》2014,(4):189-189
良好的阅读期待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课题导入、创设情境、关注差异、恰当评价、积累拓展等手段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阅读期待的品位,拓宽阅读期待的视野,让课堂教学更有活力,从而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问题解决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核心目标之一,该目标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是展开数学教学的基本模式,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师生共同设疑、质疑、释疑和解疑的过程。显然,学生问题意识的提升是问题解决过程的核心。而数学问题源于情境,情境是产生问题的土壤。本文拟结合实践阐述创设情境以增进学生问题意识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习题是小学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取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平台,也是沟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注重习题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在习题的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充满“?”。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喜欢提问题,能对习题进行深挖,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开发和利用教材中的习题,为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提供有效的帮助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地阅读,让阅读与物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阅读效果,是保质保量地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目的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学生对阅读的情怀是可以驯养的,让孩子在幼时积淀到生命深处的东西,课程熏染、活动助推、家庭配合是不可或缺的三个方面。语文教师应然是儿童阅读推广的"点灯人",我们应努力为学生打造一方心灵的净土,让孩子们在这阅读园地里快乐地栖居,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数学“体验”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亲身经历各种数学活动,获得对数学事实和数学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从而在体验和创造中学习数学、学会数学、会学数学。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都以为数学是很一门很古老的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实,数学也像其他科目—样,是在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其中,分形数学(Fmctal Math)就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数学分支,到目前为止约有20年的历史,它第一次引起公众注意的是1985年的《科学美国人》上关于Mandelbrot集的一篇文章,自那以后,分形在表现形式和分形几何的理解等方面得到更大进展。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性活动。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期待答案,让学生通过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个性化的提问、个性化的阅读积累、个性化的思考表达使"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