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刘倩 《考试周刊》2014,(50):89-90
英语词汇普遍存在一词多义现象,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的范畴化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范畴理论之一,它为多义词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介绍原型范畴理论,利用原型范畴理论,解释一词多义现象,并提出其对一词多义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周苗 《成才之路》2011,(9):79-80
根据认知语言学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论解释,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多义词时存在的困难,本文提出把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课堂多义词教学中,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英语中的多义词。  相似文献   

3.
钟立娜 《海外英语》2020,(7):244-245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根据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原型"范畴是一个范畴中各成员的基础,词汇语义是系统的,多义词义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该文从原型范畴理论出发,分析英语学习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对大学英语一词多义词汇的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原型范畴理论与一词多义词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普遍的现象。而原型范畴理论为一词多义提供了充分地理据性。这就为我们的一词多义词汇教学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文章介绍了原型范畴理论并解释了一词多义现象,以期对多义词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张静 《考试周刊》2010,(39):105-106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互相联系的意义。先前的语义学理论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本质,因此不能对这一现象作出充分的解释。认知语言学理论认为多义现象的形成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如原型理论、隐喻等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另外,本文还阐述了两种确定多义词义项的方法:语境和关联。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解释不仅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可利用的方法,对于英语教学也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6.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过程。传统语言理论并未完全掌握其实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认知模式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新的诠释,从而为多义词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原型范畴理论作为研究背景,以英语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现象为切入点,阐释一词多义是以原型义项为基础,通过辐射或连锁模式产生其他义项。从夯实多义词原型意义、领悟多义词衍生意义、搭建多义词语义网络三个方面探讨原型范畴理论下如何搭建英语多义词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8.
王风梅 《教师》2014,(2):19-20
多义词的习得对于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非凡的意义.基于对认知语言学的学习及个人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试图利用原型范畴理论的观点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存在进行研究,试图分析在多义词词汇教学中运用原型范畴理论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喻蓉  李雪叶 《考试周刊》2012,(29):81-82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体现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过程。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新的诠释,从而为多义词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英语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多义词汇各个语义项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隐喻和转喻理论,探究了一词多义的理论框架,并且对此进行系统地讨论和分析,旨在探讨英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特征。  相似文献   

11.
《离骚》是用“楚语”书写的,其语法的独特性体现在六个方面:一、主语有着几种特殊的位置:1.中置;2.置于形容词或动词后:3.后置;4.置于次句而兼统首句。二、“之”字作连词“而”字用,后带形容词作补语。三、“其”字作连词“而”字用,多表因果关系。四、动词置于主语前。五、形容词置于句首。六、修饰词后置。它们或使文势矫健,或使修饰对象得到强调,或使描绘对象更显生动形象。  相似文献   

12.
由于英语词汇的多义性,《英国文学通史》的一个编著者把英国诗人“蒲柏”当成了罗马“教皇”,结果铸成大错。究其原因,在于编著者对词汇的多义性、符号的多指性认识不足。因此,充分了解词汇的多义性,充分利用词汇、语法等多方面的知识是避免误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片言居要"是文章立意的方法之一。"片言",是指精粹的、语义蕴含丰富的语言;"居要",其意是放置于重要的、恰当的位置。只有将精粹之"片言"置于文中适宜的位置,才能将文章意旨准确、鲜明地体现出来。"片言"或置于文首,或置于文中,或置于文尾。  相似文献   

14.
运用叠字是《诗经》语言的一个很显著的特色,巧用叠字状形、绘声、摹色等等在《诗经》中不乏其例。妙用叠字为文,不致文章重复累赘,而能使文章显得生动形象,更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叠字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中既有社会发展的原因,有语言本身的原因,又有人类思维发展的原因,它的产生为后代文人使用叠字开创了先河。在《诗经》中叠字的运用不仅多而频,而且新而奇,为作品表情达意,体现作者的主观情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通过学生对simple的简单化处理倾向研究学生对旧词赋予新义的认知过程,分析一词多义之间的内在连接关系并指引学生从语境中激活概念而不是仅通过对词义独立记忆去调用信息资源.让学生借助语境派生出新词义比单纯记忆派生词缀更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学习使用《古代汉语》教材过程中,发现课本对"旋"、"以"等词的"旋"有"改变"义."以"通"有",也有"使"义.  相似文献   

17.
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颜色词不仅反映着颜色的物理属性,也折射着社会属性和时代特征.因此颜色词具有多义现象,这表现在颜色词不仅仅用来描写事物的颜色,还可以描写人的品格、心绪、健康状况,甚至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被使用.颜色词的多义现象给外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及隐喻、转喻模式较好地解释了语言中的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关于人体词的研究,已经成为语言学领域的热点,"脸"与"面"是人体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高频词汇。按照"隋唐以前""、隋唐五代"和"宋元明清"三个时期进行梳理,发现"脸"与"面"这组人体词语的词义随着历史的演进发生了系列演变。找寻"脸"与"面"两者的替代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探究两者的演变过程,将有助于汉语史人体词汇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以原型范畴理论和隐喻认知机制为基础,分析对比英文"bed"和中文"床"的语义,发现该词的义项在两种语言中基本一致,是人类认知共性的反映和体现.其词义演变方式呈辐射和连锁相交叉的趋势,而且各义项以隐喻方式为主要纽带,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其原型意义通过隐喻性认知产生出了新的含义,组成了一张复杂的语义网.该基本范畴词的多项语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被XX"同语素词语族的考察,发现了"被XX"同语素词语族所表达的现象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产物,其组合成分局限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实词的范畴,"被XX"同语素词语族表达的是各种各样的现象,具有名词的语法特征,在语义属性上具有已然性、致使性、否定性和无意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