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现行的中学化学教学对实验技能、实验方法有了较高要求,但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的实验机会较少,导致学生实验能力较差。本主要介绍利用微型化学实验仪器作为常规实验仪器的补充,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态度入手对学生进行提高实验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2.
物理实验蕴含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各种因素,在实验过程中,丰富的物理现象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了直接的感官刺激,各种实验器材使用功能的改进、革新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源泉,对一些实验问题的思考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操作提出了要求,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在开全开好实验的基础上,努力改进和设计实验。一、改进实验方法和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尝试利用实验规律进行实验,能够正确使用仪器、会做必要的记录、归纳出结论和写实验报…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实验复习中,把实验交还给学生,组织学生围绕“电阻测量”主题,把高考考题作为研究的问题发给学生,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通过对实验方案的真实的实验探究,记录、分析数据等,对多种方法对比、分析,不断修正、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实验情感的失落、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平 《物理教师》2001,22(5):28-29,32
要提高物理实验教学的效果,物理教师就必须潜心培养、发展学生的实验情感,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但是,由于学生体会不到实验的重要,任课教师轻视情感经验的积累,实验教学模式单一和过于注重情感的工具性,不少学生的实验情感失落了.如何激发学生的这种情感,笔者独到地提出了培养学生实验情感的一些主要方法,同时指出了培养学生实验情感应追求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吴文琴 《学科教育》2002,(9):46-48,F003
本文探讨开放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在和谐的实验环境中独立思考、自主实验。经反复尝试,拓宽和加深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学会实验的研究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1.观察、实验能力的培养观察和实验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实验教学中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1)实验设计的能力。实验前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再设计实验步骤。如测定物质密度,就要测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需要什么仪器,可用哪些方法,怎样测量,测量过程中如何减小误差等,学生弄清楚之后进行实验步骤设计。(2)实验操作能力。学生做了实验设计之后,具体操作非常重要,仪器装配、排布要正确合理,便于操作和观测。实验前要把仪器调整好,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操作正确,动作规范熟练,出现实验故…  相似文献   

7.
化学实验、特别是学生分组实验,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学生分组实验中如何提高上述几个方面的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做好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设计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分组实验能否成功,取决于实验前学生对实验目的是否明确,对选用的实验仪器和器材是否了解,尤其是对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操作技能是否清楚,因为只有对目的要求和方法步骤了如指掌,才能顺利进行分组实验。因此,在实验前通过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充分预习…  相似文献   

8.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各种各样的生物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学习背景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借助实验还能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可以说任何层次的生物教学都离不开实验教学,而要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就一定不能忽视实验原理的教学。所谓实验原理就是实验方法、实验手段、实验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结果分析等所依据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改进设计实验研究邹玲,田兴彩改进、设计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丰富了学生认识自然规律、探讨研究科学原理的方法,还可以通过一组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实验技能、技巧,因此这种实验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学...  相似文献   

10.
肖琳 《山东教育》2002,(14):43-43
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大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小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只是观察实验现象,动手的机会很少;在学生实验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但学生实验较少,学生参与实验的机会也不多;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这样就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实验机会。在学生选择实验器材、完成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克服困难,从而使实验能力大大增强,并从中学会一些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提高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一节中,为了讲述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老师课堂上演示了铅分子…  相似文献   

11.
姜艳  李如密 《教育科学》2020,36(1):22-28
教学想象是课堂教学中一项蕴含艺术性的活动,富有想象的教学过程会促成教学美。教学想象中蕴含的美是基于教学构成性美的综合考量,包括要素、过程、形式与风格的美;它是指向教学生成性美的全面激发,表现在教学动态生成与发展中。教学想象之美表现为:借助教学想象达成教学目标的优化;依托教学想象实现教学内容的活化;凭借教学想象彰显教学主体的互动;依仗教学想象呈现教学过程的创生。为构建教学想象美化教学,需通过教学想象之外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形式美;教学想象之内使教学内容充满活力,确保教学内容美;批判已有教学想象给师生留有深度想象的自由,达成教学过程美;教学想象之上充实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审美的品位。  相似文献   

12.
论教学智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人为的和为人的实践活动,“为人”表明教学活动应具有确定性;“人为”表明教学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复杂”表明教学活动必须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而这个过程则意味着教学活动开展必须具有实践智慧,亦即教学智慧。教学智慧生成于具体教学情景,同时表征于具体教学行为,它与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具有某种共同性,但更多的则是它们之间的差异性。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使得教学智慧成为教学活动的必然要求。教学智慧是“教学经验”、“理论修养”(包括“学科修养”)和“德性”的整合结果。  相似文献   

13.
教学活动是教学结构的运动,是以过程的性质展开的。悬置目的与结果,教学活动的结构主要表现为教师、教、学生、学、知识等要素的联系方式。教学活动的过程因理解的角度不同,意义也不同。站在学生的角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认识过程;站在教师的角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教育过程;站在社会学的立场上,教学活动过程就是生活过程。  相似文献   

14.
《PLC应用技术》课程是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加集中实训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较好的职业能力培养效果。实践证明,将《PLC应用技术》课堂搬进实训室,打破知识结构框架,将教学内容融入项目,采用“讲练做”一体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高职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5.
实践教学论:回归课堂生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教学论是与理论教学论相对的教学理论,所谓理论教学论是指以教学理论为研究对象的教学论,其实质是一种教学理论的再研究,是一种书斋文献式的研究。而实践教学论是指以教学生活本身为研究对象的教学论,其实质是一种教学研究,是一种深入“课堂田野”的实践研究。实践教学论正在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设置教学型教授,能使专注教学的人安于教学,擅长教学的人乐于教学,是突出大学教学中心地位,切实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学型教授并非是反对设置教学型教授的人所认为的只会教学不会科研或者是教学好而科研差的教授,而是教学学术型教授。教学学术观下的大学教学是优秀的学术性教学,是与科研(专业学术)享有同等地位的学术工作,教学研究也是科学研究,教学学术成果与科学研究成果享有同等地位。因此,评聘教学型教授并没有放弃对教师科研业绩的要求。只要教学好且具有丰富的教学学术成果或丰富的专业学术成果或两者兼备者皆可以评聘教授,其中,教学好是共同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教学场是教学信息所辐射和作用的时空。伴随着人类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学场经历了不同形态的演进:从前现代社会的自然性教学场、现代社会的工具性教学场到当下的反思性教学场。  相似文献   

18.
教学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教学行为特征,是特定教学行为方式的直接存在,是特定教学观念文化的显体。它存在于一切教学文化活动方面,具有明显的二重性。改变教学习惯是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方式、建构新的教学文化的着力点,是教学改革中教师面临的一种挑战性的活动。教学习惯的改变是在日常教学生活变革中进行,通过优秀教学文化的示范引领及教学制度文化的惩戒堵塞,从日常教学生活的点滴细微处着手,经由持久的日常教学生活实践陶冶来完成。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与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校级“流体力学”精品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对高校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层次与教学模式设计、教学实践环节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所提出的双语教学全过程设计框架为我国高等教育更加有效地实施双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如何保证在高校本科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不使教育教学质量下滑,是一直以来困扰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现实问题。课堂教学质量是影响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因素。通过对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目标、教学规律和教学管理的关系的论述,探究提高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这对于研究大学课堂教学的成功经验、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提高我国高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探索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