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洁 《青年记者》2020,(8):43-44
近年来,对于沉浸式传播的关注重新引起了人们对“身体与技术”这一问题的讨论。笔者以沉浸式传播中受众身体的空间感知、以往经验感知和情感感知作为切入点,探讨在虚拟现实取代受众的真实身体经验后,受众的身体经验又会产生怎样的变化。身体感知与沉浸式传播的结构性关系“身体”一直是哲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基础问题①。哲学领域中对身体的探索集中在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2.
张毅 《视听纵横》2003,(4):111-112
在武侠小说中,我们经常看到“人剑合一”的武林高手。“人剑合一”指的是武林高手把剑舞得像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达到随心所欲、心到剑到的境界。同样,一名摄像记如果使用摄像机的感觉如同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达到人机合一、看到拍到的地步,那么我们可以称他为“摄像高手”了。  相似文献   

3.
“身体”问题是对“现代化—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进行反思之后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论域.事实上人类在近现代媒介技术产生之前,主要以身体为媒介实现人与自身及周边世界的沟通和交流;在媒介技术形态异常丰富的现代社会,图像、影像传播再次突显了人类身体及身体语言、身体媒介的重要性,身体媒介的原初性也应在媒介传播研究中被强调和重视.  相似文献   

4.
麦克卢汉认为:“任何媒介(亦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产生的影响,都是由新的尺度引起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相似文献   

5.
在吉林省档案系统,很多人都知道集安市档案局有个叫“老包”的老科长,因为“老包”进入档案界20年,每年都参加省里举办的各种业务活动。老包形象特别,面色微黑、身体稍胖、略微驼背、两目有神、嗓音洪亮、为人豪爽、性格刚直,活脱一个“老包”;也因为老包业务精通,工作有能力,踏实勤恳,为集安市的档案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曾多次获得通化市档案先进工作者和集安市档案先进工作者称号,他就是集安市档案局副局级巡视员包庆利.  相似文献   

6.
5招建立自信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身体行为能够影响人的情绪。例如,脸上的微笑会不知不觉引起内心的愉悦;器宇轩昂地站着,比垂头丧气地佝偻着更容易产生优越感。习惯于皱眉头的人,心情老是阴沉沉的。 改变动作能改变情绪。羞于做自我介绍的人,只要同时做三种简单动作,就能让自信赶走羞涩:第一、伸出您的手,紧握住对方的手;第二、直视着对方的眼睛;第三、说“我很高兴认识你”。就这么简单。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身体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人的精神可分为三个层次,精神的第一个层次藏在人的大脑里,被称为意识,人们常常用它来思考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精神的第二个层次藏在人心里,在这个层面上,人们常常会产生宁静、忧虑和恐惧等情绪。精神的第三个层次藏在人的肝里,中医称为魂,《黄帝内经》说“心藏神、肝藏魂”。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医中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经数千年智慧之积累,留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它施治的是人之身体。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发动群众,凝聚力量,克敌制胜的“传家宝”,它触及的是人之灵魂。中医中药与思想政治工作,一“外”一“内”,初看上去,相距甚远,互不关联。  相似文献   

9.
王妍  梁国伟 《新闻界》2007,(3):31-33
“意境”与“灵境”分属艺术与技术两个不同领域,这两种由不同传播交流媒介和方式所产生的精神活动,具有许多本质上的同一性。“意境”是艺术创作和接受过程中,通过联想和想象的所创造出来的精神的传播交流场域;而“灵境”,不仅是人类与当代特定的技术设备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精神交流活动的场域,而且是一种身体实践活动的场域。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说,“灵境”是一种比“意境”更具象、更实际、由身体直接触发、感官直接接受的生存实践活动。“意境”与“灵境”是人类自由发展的本性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媒介形态和媒介方式的表征。  相似文献   

10.
身体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作为劳动的身体却极少受到学界关注。文章以平台劳动下的外卖送餐员为例,通过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的方式,探究平台劳动者的身体如何作为一种媒介,在城市化过程中通过时空、流动、病痛、个体认知等视角形塑自我的基础设施属性。调研发现,外卖骑手的身体是一个多方协商和博弈的场域,在此过程中,身体经历了标准化与职业的“适配”,经历了伤痛、区隔和作为“肉身电池”的使用,同时尝试通过反抗性、策略性的身体技术,来生产劳动者新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身体作为基础设施”的研究视角,不但扩展了我们对于“基础设施-平台”关系的理解,同时也提醒我们需要对基础设施的研究投射更多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1.
身体是事件的缩影,后人类身体浓缩着技术与人身体遭遇后的种种形态。身体的赛博格化,是技术事件,也是文化事件。技术构成了身体的第二起源,身体表现出向技术进化的过程。重塑、增强与被抛呈现的是技术“拼接”“嵌入”“取代”身体的由外而内、由局部至整体的路径与企图。技术侵入,也“撕裂”了身体的文化事实。纯粹人性、公平正义、道德价值是否会随之倾塌,令人忧虑。技术不具备创造自身的动因,技术与身体的碰撞乃是人性自我的较量。但人无法脱离技术,需要重建关于“身体”的童话与想象,接受“本体流动性”后身体世界即将到来的事实。  相似文献   

12.
说说王保春     
王保春是何许人也?《北京日报》郊区版(现更名为《京郊日报》)的副刊编辑,现已退休,而且身体不大好。 王保春中等个儿,白净脸儿,浓眉大眼,不说话的时候嘴边常带着笑,说起话来京腔京韵生动活泼,最突出的特点是长得比较胖,什么时候都得腆着个“啤酒肚”。大约就是因为身体富态这一点,被人送了绰号叫“老地主”。实际上,和他相处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为人善良、本分、厚道、诚恳的知识分子。 我认识王保春是在80年代中期,开始只是在各种文学与文艺的座谈会上点点头。说几句,并没有深的交往。真正有更多的接触是在一次《新剧本》办的笔会上,当时我们住在东海的普陀山,朝夕共处了一个星期。最早引起我注意的是,王保春不大爱出去游山玩水,常常是大家都走了,他却一个人闷在招待所  相似文献   

13.
人的身体分为自然身体和社会身体,自然身体向社会身体转化的过程就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呈现一个合适的形象是社会身体对自然身体的必然要求.在消费日渐成为主流的当前社会,为呈现合适的形象而引发了一场巨大的“身体消费”.身体消费现象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广告作品中.本文分析了身体消费现象在广告中的表现,探寻了广告引发身体消费的原因,对...  相似文献   

14.
年轻时拿命换钱,年老时拿钱换命。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下.人们拼命工作.拼命挣钱。虽然我们现代人更加关注于自身的健康和生命的质量,但由于环境恶化,生存的压力.“亚健康”、“三高三脂”也越来越低龄化.普遍化。“不得病”、“少吃药”、“治未病”.怎样才能通过自身内在的调理.让身体达到最健康状态.是我们每个人最关心、最迫切想知道的。  相似文献   

15.
浏览报纸,《“热点”追踪》、《“热点”透视》、《“热点”纪实》等几乎随处可见。既然,“热点新闻”作为热点事件发展的同步录,在形式、阵势上,已形成新闻报道的一种时尚,那么,如何让“热点新闻”真正“热”起来,即能产生某种相应的“热效应”——或在读者中引起震动、呼应,或在有关部门间引起关注,并促使问题得以解决,等等,这已成为我们报界一个不应回避的论题。 《热点新观察》作为宜昌市《三峡晚报》报道热点新闻的一个专栏,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我们觉得,热点新闻要产生热效应,强力进攻“选题”和“策划”,可谓一条有效通道。  相似文献   

16.
徐辰烨  彭兰 《新闻界》2023,(4):34-46
赛博格的产生、发展与技术物有着密切的关联。随着越来越多与人形成紧密关系的技术物的出现,“赛博格”得以从军事、医疗和文艺创作领域进入日常生活中,促使交往主体从“人”向“赛博格”转变。笔者立足于耳机这一具体的技术物,试图揭示出技术物作为交往主体转变的重要因素,如何对人们的日常交往行为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当技术物作为交互对象时,能够对空间进行改造,并让人们获得一种全新的存在方式——“半在场”或“半缺席”;在人际交流中,技术物能够增加交往中的边界,以自身的媒介技术逻辑影响交往行为;而当其作为“赛博格”身体的一部分时,技术物则能够起到展示姿态和反映关系的作用,赛博格的身体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17.
我们常把“呆”理解为“呆子”。以为呆是犯傻,其实不然,呆也是一种健康的活法,我们不妨在繁忙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抽点时间让自己静静“呆一会”,也就是让自己发一下呆。 呆,就是一种身体和表情的平静、自然、停顿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传统中医中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经数千年智慧之积累,留给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它施治的是人之身体。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发动群众,凝聚力量,克敌制胜的“传家宝”,它触及的是人之灵魂。中医中药与思想政治工作,一“外”一“内”,初看上去,相距甚远,互不关联。但笔者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深深感到,祖国传统中医中药理论中,蕴含着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辨证施治等深刻的哲学。特别是其临床中的“四诊”之法(望、闻、问、切),对增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影响力、感染力,颇有启发。现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体会,对如何借…  相似文献   

19.
刘瑀钒  冉华 《编辑之友》2023,(7):72-79+96
在身体传播的实践中,社会性从未缺席,数字交往者的主体性只有通过社会身体才得以持存。文章从社会身体的基本面向出发,以阿瑟·弗兰克的身体行动观为逻辑起点,结合社交媒体平台的身体呈现现象,建构了数字时代“社会态”身体的理论内涵与框架。文章认为,“社会态”身体的理论意涵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作为社会空间人际交往媒介的物质性身体质态,其二是受到数字文化规范形塑的视觉性身体形态。在社交媒体环境中,图像是身体表征的普遍载体,揭示出身体、技术与文化的勾连,“社会态”身体以社会身体为基石,呈现出“镜像态”“交际态”“规训态”的三维特征。“社会态”身体的理论建构为身体研究开启了新的视角,并强调了数字空间中身体属人的主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故事从一本书开始——《睡人》。“听萨克斯医生讲故事”,是这本书的宣传语。这是一本真实的故事书,萨克斯医生用文学化的语言集中讲述了20个“睡人”的治疗故事,他们因帕金森病或脑炎后遗症等不同病因,都在不同程度上丧失了对于自己部分身体机能的控制。作者以文学的语言、大量的修辞表达“睡人”罹患疾病的痛苦和治疗过程中遭遇的挑战和问题,同时又以穿插其中的科学的医疗记录内容,增加了记录的真实性,从而增强了其震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