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从幼儿园管理的视域看,"安吉游戏"的价值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实现教师的放权放手,二是解放幼儿的身心,三是培养幼儿的冒险精神,四是创造真正的活动课程。同时"安吉游戏"也存在四个问题:一是放权不等于"放羊",教师不明确自己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二是游戏不等于学习,教师在支持幼儿学习上缺乏时间和能力;三是冒险不等于安全,"安吉游戏"的材料存在安全隐患;四是主体不等于主导,儿童主导活动课程,偏离课程方向。  相似文献   

2.
自主游戏是幼儿园组织与开展幼儿游戏的基本形式,并集中体现了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保教原则的贯彻与落实。科学而适宜地支持与引导幼儿的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表现。《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这是对于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及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如何发挥指导作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3.
朱延姝 《教师博览》2023,(36):16-17
幼儿游戏化课程的教学实践要始终以幼儿为本。游戏不仅是幼儿的认知方式、活动方式,还是幼儿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教师要开发游戏化课程内容,打造游戏化课程时空,引导游戏化课程互动。教师在开展幼儿游戏化课程与学习活动实践的过程中,要回归幼儿立场,努力让活动贴合幼儿心灵,提升幼儿活动的品质。只有引导幼儿全面、全程地参与活动,才能真正让幼儿积极主动、自由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23):42-43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幼儿的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支持和引导幼儿游戏的能力是核心专业能力之一。本文以中班"毛衫店"主题角色游戏为例谈教师在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行为与能力。本文提出教师要敏锐捕捉幼儿游戏的兴趣点,帮助孩子生成新的游戏主题;在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根据游戏进展情况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从而支持游戏情节的不断深化;教师要给予幼儿游戏空间规划、材料提供的支持等方面保障幼儿开展游戏的条件,从而引导幼儿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比较国外学前课程纲要,在游戏观上有三种政策取向,即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展开的活动而非教师强加的作业、游戏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游戏是幼儿的一种积极意义体验。据此反思我国幼儿园游戏,需处理好游戏活动与知识教学之间的关系、游戏中幼儿自主性与教师预设性之间的关系、游戏的形式与游戏者内在体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有游戏的需要和权利,但幼儿游戏的需要和权利能否得到满足取决于教师是否提供合理的帮助和支持。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辨别"真游戏"和"做游戏",合理指导和支持幼儿的"真游戏"。  相似文献   

7.
“追随幼儿,师幼同行”,主要指的是教师对幼儿的游戏活动给予关注,跟踪和支持对幼儿发展有益的生成活动,以幼儿游戏的同伴角色,支持幼儿游戏,促进幼儿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当前,幼儿教师普遍存在"无法抓住支持幼儿的适当时机及提供幼儿适宜支持"的问题,已成为阻碍幼儿在游戏中实现高阶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者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案例分析,推导出游戏中教师支持幼儿高阶发展的理论框架模型:一是当幼儿图式稳固平衡,对幼儿在游戏中呈现的两种状态,教师可采取的支持策略;二是当幼儿图式不平衡,对幼儿有挑战目标但处于不同层次的游戏状态时,教师可采取的支持策略。这一理论模型阐释了教师在幼儿图式状态转化过程中支持的时机与内容。  相似文献   

9.
当今幼儿园的课程模式大多以主题或话题为主,如何处理好话题与幼儿的自主游戏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成为幼儿园教师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幼儿自主参与游戏环境创设、游戏材料的搜集、游戏规则的制定、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教师引导下话题与自主游戏相互渗透,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0.
微型戏剧课程正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所认识,并逐渐成为许多幼儿园正在开展的主题式戏剧课程。在创意戏剧表演区中结合微型戏剧课程特点,通过细致的观察、分析、思考推进式地调整教育策略,有助于创意戏剧表演区游戏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在表演区活动中进行角色的转换,从游戏的控制者逐渐转变成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为幼儿提供游戏活动的背景与支持,调整与改进游戏指导策略,从而推动幼儿快乐游戏、自主学习,并从中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11.
游戏与教学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对幼儿园的游戏与教学进行整合,立足点是关注幼儿的主体性,原则是“教”追随“学”,方式是游戏与教学相互促进.游戏与教学整合的实质是从重视“外在”到关怀“内在”,从注重教师“教”到注重幼儿“学”,从分科课程到整合课程,它反映的是儿童观、教学观、课程观三方面的价值转变.据此,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与幼儿进行有效对话,适时介入幼儿活动;挖掘游戏与教学的整合点,巧妙设计和开展活动.  相似文献   

12.
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将学前教育课程与游戏进行整合,把课程活动目标与游戏的活动目标、课程内容与游戏内容、课程组织形式与游戏的组织形式、课程中的材料与游戏中的玩具作为整合点,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幼儿自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方式.为促进幼儿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要有创新实践的意识;需通过对游戏资源的整合与利用,支持与引导游戏过程;需通过对幼儿行为的观察和分析,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进程做出具体调控,为幼儿赢得游戏活动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4.
课程游戏化要求“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适合幼儿,让游戏精神落实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课程游戏化追求游戏与学习的相互统一,聚焦儿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一些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在落实和推进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出现了班级人数较多、区域材料投放不足、教师指导水平欠缺等问题。据此,本文尝试从实践层面寻求解决路径,为有效推进课程游戏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翟小萍 《甘肃教育》2014,(13):75-75
正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最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在幼儿园课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怎样将游戏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怎样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有机地整合?这才是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话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谈一谈幼儿园课程与游戏整合的策略。一、让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机会和时间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让幼儿有更多的游戏和自主活动的时间,教师就要逐步改变以往集体教学活动占主导地位的观  相似文献   

16.
王晓虹 《福建教育》2014,(1):107-109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活动,真正的游戏只有在教师开始放手以后才会开始。可是当教师放手以后,幼儿的游戏水平能不能得到保障,幼儿在游戏中能不能得到比较好的发展?究竟教师放手以后幼儿的游戏会怎样?让我们走进具体的结构游戏案例,分析、解读教师放手后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7.
顾煜 《教师》2024,(11):102-104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游戏化、生活化的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开始依托游戏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发展条件、环境与氛围,使幼儿能够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取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知识与经验。为了促进幼儿游戏活动的提质增效,文章聚焦游戏日记,基于游戏日记特征分析其在幼儿游戏中应用的价值,并在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下,从创设主题情境、重视过程记录、创新记录方法等方面出发,探究了运用游戏日记赋能幼儿游戏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以及学前教育地位不断提升的结果,是教师对幼儿教育的全新认识,可以说,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当前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游戏对幼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它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所提出的需求,换句话说,幼儿的许多能力都是从游戏中获得的。为此,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教师就要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情境,为幼儿提供更多游戏的空间,并给予其及时的引导,在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挖掘和生成主题游戏活动,使幼儿园得以真正实现课程的游戏化、教学的有效化。在此,本文就将从课程与区域游戏的结合、课程与户外游戏的结合、集体教学与游戏活动的结合这三个角度出发,以如何更好地加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教学为主要内容,进行相应的策略探究。  相似文献   

19.
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引领下,教师要结合园所实际,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坚持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聚焦核心素养,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培养幼儿勇敢、坚持、专注、思辨、创造、实践等优秀品质。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是落实课程游戏化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游戏和活动激发幼儿的潜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黄芳 《亚太教育》2020,(5):186-187
在玩沙游戏中,因空间、时间、材料和玩伴等元素不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游戏情景,教师如何支持幼儿的玩沙游戏,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发展,这是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中需要深入思考的。本文通过探讨沙池设计与布局,分析沙水游戏中的发展价值,运用“六元素”策略支持幼儿自主游戏,探讨在玩沙游戏中追随幼儿并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