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金福 《现代传播》2014,(4):155-156
新记《大公报》的《科学周刊》《科学副刊》(以下简称科学类副刊)以"普及科学"为主旨,详实记录了20世纪20—30年代科学传播的内容和特点,是研究近代综合类报纸科学传播的重要内容。迄今为止,关于《大公报》副刊的研究文章很多,角度各异,但从科学传播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为此,笔者尝试以新记《大公报》科学类副刊为例,探寻我国近代史上综合性报纸在科学传播方面的概况,分析其传播特点和传播策略,以期为探究近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述了津版时期《大公报》文艺副刊的发展状况,对津版时期《大公报》文艺副刊数据库的内容和特色进行了梳理,分析了在建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与《大公报·文艺副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佳 《新闻大学》2004,5(2):37-40
提起沈从文,人们往往想到《边城》,想到《湘西》,想到他不朽的作品和他在中国文坛独一无二的地位。然而沈从文与《大公报》这份闻名遐迩的百年大报,特别是《大公报·文艺副刊》的不解之缘,却较少为人们问津。本文试图梳理沈从文编辑、支持《大公报·文艺副刊》的这段历史。 沈从文与《大公报》的缘分不仅仅在于一个多  相似文献   

4.
在"三驾马车"的新记时期,《大公报》不但注重社评、星期论文、通讯以及新闻,还对副刊、专刊格外重视。续刊初期就由何心冷于第八版创设名为《艺林》的综合性文艺副刊。《大公报》的众多专刊很好地记录和呈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变化,而其中的女性副刊,更是对研究民国时期中国妇女解放有着深远的意义。早在英敛之时期《大公报》就格外关注女性问题,提出反对女性缠足等旗帜鲜明的主张,创办天足社;大力主张自由恋爱、自由结婚:提倡兴办女学,鼓  相似文献   

5.
向敏 《编辑之友》2006,(6):77-79
绪言 《大公报》以"四不"方针和"文人论政"而著名,它的"社评"、"通讯"、"星期论文"和"副刊"深受时人的好评,被誉为"四绝".而吴宓主编的《大公报·文学副刊》(以下简称《文副》)作为《大公报》副刊的一种,被研究者认为是《大公报》诸副刊中学院气最浓的一个,"多为文学界大师们的宏论"[1],萧乾先生也曾说《文副》"登过不少精品"[2],创立初始就吸引了一批读者.《文副》存在了6年,共计出版了313期,在短命报刊泛滥一时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可谓得享天年者.作为出版史和编辑史的一个案例,其盛衰兴亡应该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晓宁 《传媒》2018,(1):77-78
本文分析了朗诵诗的兴起、发展与壮大的历史进程.同时,分析了《大公报》的副刊《战线》在朗诵诗和诗歌朗诵运动中的重要作用,认为朗诵诗的出现,既使《大公报》副刊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点,也反映了其紧密关注时代,注重以文艺形式触摸现实、接近民众、影响舆论的办报理念.  相似文献   

7.
方勤 《新闻大学》2002,(2):66-70
在新文学运动中,一些优秀的报纸副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从创刊起,直至抗战开始培植了一批青年作家,发表了不少作家的处女作、成名作,①成为20世纪30年代北方乃至全国颇具影响的文艺阵地。30年代《大公报》文艺副刊的盛况与它的灵魂人物——从1935年至1939年历任津、沪、港版《文艺》主编萧乾的功劳是密不可分的。萧乾是作家,是记者,同时也是个副刊编辑,关于他的副刊编辑思想在新闻史学界很少有人涉猎。本文打算在这方面作一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大公报》的百年沧桑中,其最受争议的发展阶段是新记公司主持阶段。本文通过书籍查阅和知网文献搜索,对新记《大公报》的历史研究成果按新闻、评论、广告、专刊和副刊五个类目进行分类归纳,目的在于让读者更直观地看到新记《大公报》的变化以及改革后的《大公报》对社会乃至中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胡丹 《东南传播》2012,(11):141-142
何心冷,民国著名的副刊编辑,他一生为副刊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大公报》任职期间,何心冷创办了"电影"副刊,用以发表影评与影片讯息。在"电影"副刊中,何心冷对于20世纪初期我国电影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批评意见。  相似文献   

10.
元三 《青年记者》2009,(17):47-48
初试锋芒 副刊,是中国报纸的一个传统,一大特点。尽管是“报屁股”、“龙尾巴”,但不可小觑。从上海的《申报》、《新闻报》,到北京的《京报》、《晨报》,再到《民国日报》、《时事新报》,以及后来的《大公报》、《文汇报》,无一家报纸没有副刊。这些副刊,有综合性的,有文艺性的,有综合性与文艺性相结合的——即综合性文艺副刊。言论是副刊的眼睛。鲁迅的杂文,大部分就是发表在报纸副刊上的,成为副刊的火眼金睛,引起社会的震动。  相似文献   

11.
夏文华 《晋图学刊》2011,(1):6-9,21
对OA资源的利用有利于补充现实馆藏、节省文献经费,已引起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的重视,引入OA资源对欠发达省份的高校图书馆意义更加重大。本文对山西省18所本科院校揭示OA资源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寻找问题并提出建议,从而促进省内各高校图书馆对OA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2.
在对几家著名的欧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员情况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发现国外实验室的人员规模普遍较 大。流动性、工作性质、学位、年龄、合同年限的角度对国外重点实验室的人员结构进行总结。在工资结构方面发现 美国和德国的国家实验室人员的高于我国的工资等级标准,保障了实验室人员的稳定性。合理的流动性保证了研究新 鲜血液的补充,固定人员和无限期合同人员保障了实验室研究的稳定性。合理的人员学历结构,避免了人才的浪费。  相似文献   

13.
论增刊的学术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刊是正刊的补充。虽然对增刊一直存在争议,褒贬不一,但增刊是有学术参考价值的。从政策制度为增刊的学术价值提供了保障;作者群为增刊的学术价值提供了基础;引用数据为增刊的学术价值提供了佐证等方面论证了增刊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电子资源大量涌入图书馆,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契机,高校图书馆对电子资源的进一步加工整理促进了电子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所有可收集的信息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编目系统,形成实体与虚拟两类信息资源集成的目录环境是高校图书馆组织整理资源的最高境界.本文就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编目的内涵、方法等进行了探讨.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15.
传统分类法在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分类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兰 《图书馆论坛》2004,24(5):150-151
通过对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分类研究,认为传统分类法的分类理论、类目设置的科学性、类目名称规范性等优势可以应用、借鉴在网络学术信息资源的分类中,将传统分类与计算机应用相结合制定网络分类标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毛健吾提出《大刚报》所持立场的评价是大骂小帮忙,有借《大公报》的声誉来抬高《大刚报》的社会影响力之嫌。检视《大刚报》1946年初和1949年初两个历史节点的实际表现,《大刚报》虽对国共两党都有骂,主观目的还是通过舆论引导帮国民党的忙。大骂小帮忙本质上与小骂大帮忙没有区别。考量其办报思想,《大刚报》秉持以站在人民立场作为评断骂和帮忙的标准,而赶超《大公报》的实际步骤则客观上帮助共产党进步势力逐步进入《大刚报》。  相似文献   

17.
文章梳理并总结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图书馆在长沙和昆明期间的图书馆馆舍建设、文献资源建设、规章制度建设和组织机构建设等,详细阐述了图书馆同仁坚守岗位,殚精竭虑,想尽一切办法补充图书报刊文献资源,规范图书馆工作流程,坚持不懈开展图书馆建设、图书馆管理、藏书建设、目录索引编制、文献资源保障、读者服务、馆际合作和学术研究等图书馆业务,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可靠的文献资源保障,其精神风貌和远见卓识令人敬佩。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服务营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当前金融危机下,高校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服务应采取的营销策略。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19.
外文学术资源建设和服务是公共图书馆需要加强的工作内容。公共图书馆在实践中为提高服务满意度和经费使用效果,积极探索外文学术资源保障方式,按需订购和共享国家图书馆资源。在开放存取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开放存取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好地保障外文文献服务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