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运动向来有着鲜明的男女性别划分,具有浓厚的性别秩序色彩。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等方法,从身体体现、再现与表达的理论视角出发,探讨了体育运动的性别秩序的建立与破解。研究认为身体体现先决了体育的肌肉霸权、身体再现构建了体育的社会性别文化关系、身体表达塑造了体育的性别消费欲望,这种深深根植于事物(结构)和人类身体之中统治关系确立了男性在体育运动中第一性的地位,维持着体育运动性别秩序的超历史稳定性;性别“差异”下的自由之人格追求,是实现体育运动公正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从身体的角度看体育的"智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体育是一种人类特有的身体运动方式,而"身体"作为人的存在的根本维度,与体育运动始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从"身体"出发,阐述了体育之育的真正目的与效用--开发生物脑体以及发展身体智慧,把体育从"纯粹的无法思想的身体教育"中解放出来,视"身体"为可以思考、充满"智慧"的身体,说明了体育在"智识"教育上的真正意义,从而从根本上脱离了身心"二元论"并有力反驳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错误认识,以求让更多的人自觉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之中,感受体育的魅力,树立起终身体育的观念.  相似文献   

3.
“运动态身体”是克里斯·希林身体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希林以“肉身实在论”为理论基础对体育运动中身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质考察,提出身体是体育运动的源泉,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体育运动产生社会效应的定位场所.“运动态身体”也是一个未完成的概念,希林指出,现代东方体育运动的兴起无疑会丰富“运动态身体”的内涵.“运动态身体”为重新审视体育社会学的合理性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4.
无论在体育哲学还是体育史学层面上,欧洲中世纪体育运动一直倍受争议,支持其有承前启后的积极作用的"顶中世纪"派与认为其有"千年黑暗、断裂"的消极意义的"倒中世纪"派一直论战不休;这两派呈现出了"社会物理学"和"社会现象学"这两个显然对立的视角,但也隐含了在身体实体论上的共谋;而在身体关系论的视角下,中世纪体育运动并不呈现出或为积极或为消极的非此即彼的面貌,却更以社会、群体、自然等外在于身体的元素与身体之间亲疏关系的此消彼长来显现,体现了在文明进程中从整体论到个人主义的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5.
关于体育手段的讨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我国体育手段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认为,传统的体育手段定义混淆了与体育之间的区别,以致出现了以体育手段代替体育的问题。广义体育的核心手段是为实现体育目的的身体运动。体育运动技术则是身体运动的高级形式。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体育运动训练、体育游戏和体育竞赛不仅是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还是体育的基本手段。  相似文献   

6.
从身体的视角对中国体育文化中的身体政治现象进行了研究,身体的伦理化、国家化取向导致体育功能的嬗变与延伸.身体由“国家化”向“去国家化”发展,促使身体个性生命权力的张扬,运动休闲的兴起和发展与身体的个性化发展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运动休闲教育体现了体育的价值由“教化身体”向“解放身体、发展身体”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7.
体育人口概念研究   总被引:53,自引:6,他引:47  
仇军  高峰 《体育科学》1999,(2):11-14
从体育的概念和人口学视角,运用逻辑论证的方法对体育人口概念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后认为:体育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以增进身心健康或提高运动成绩为目标,以身体活动为共同标志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相似文献   

8.
《蹦床与技巧》2000,(1):13-19
苏联体育运动。体育的概念。体育和运动——社会主义化的一部分。体育与运动对增进健康,良好的身体发育和准备劳动与卫国,共产主义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17,(6):16-21
为继续阐赜体育学学科定性研究的方法论,以法国体育哲学协会主席Bernard Andrieu教授访问为契机,《体育与科学》杂志于2017年11月6日在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举办"体认的运动心灵塑造与显现论的运动身体图式"学术沙龙。此次学术沙龙基于Andrieu显现论、现象学和神经哲学的混合研究方法与程志理所提出的体认新范式,围绕活着的身体主体诠释何以可能,研究的进路和技术方法两个主要论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对话。对于如何在研究中介入活着的缄默身体,Andrieu提出了"浸没—显现"的"显现论"询证路线,程志理则基于口述史如何展开身体存在的丰富性,两者在交汇和碰撞中达成共识:身体是活着的主体,不可割裂,要想接近甚至完全呈现这一身体,应当在体验论和经验回述的质性研究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陈胜 《湖北体育科技》2008,27(4):376-378
按照“文化”的一般定义把“体育文化”概括为三个层次:表层是运动形式(包括身体运动形式及所使用的场地、器材等物质形态);中层是体育体制(包括体育的社会组织形态和教学训练体制等);深层体育观念(包括身体观、运动观、价值观、方法观等)。巾此演变而来的体育文化、终身体育、身体文化、身体娱乐、竞技与体育等概念术语具有学术上的不同含义和实践上的不同功能,只有准确界定他们的概念,才能在体育文化实践中广泛交流和应用,并正确指导人们从事和接受不同的体育文化活动,以避免因含糊不清的概念给体育文化实践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身体是福柯研究的一大领域,对身体为载体的体育运动研究中,借助了福柯概念系统。福柯视角下,体育运动过程中包含权力关系转移,在体育的话语结构下,所表现出的身体形态以及权力结构。本文通过简述福柯身体研究,呈现福柯思想对体育社会学思想的启发,话语建构下的体育运动,健身考古学的研究,以及西方体育研究者运用福柯思想的研究的相关研究,旨在呈现福柯身体研究的思想对体育社会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论体育运动     
长期以来,"体育亦体育运动"的认识观点,使体育运动失去了其独立研究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对体育运动的概念、由来、组成、属性的阐述,进而阐明体育运动与身体运动、竞技运动、体娱运动等运动文化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从而进一步发挥体育运动在运动健身过程中的作用。运动文化体育手段化是学校体育教材改革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它的启用与研究成果,将是打破学校体育教材竞技化的重要途径,是丰富充实学校体育教材、完善学校体育教材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默会认识论对两种意识——辅助意识和集中意识——相区分的基本观点,在意识维度上解析其中蕴含的"from-to"动态结构和"认识者"的理论地位,在身体维度上以人在身体中的"寓居"为基础,凸显了人类知识的身体根源和新的身心二元论,继而在运动技能的层面落实默会认识论的各个元素,实现对运动技能的作用过程进行默会认识论层面上的诠释,并以"范例"概念为基础,解析从运动技能到运动技艺的跨越中所蕴含的认识论内涵。结论:在体育哲学角度应用默会认识论,一方面能实现当代体育与古希腊哲学、古希腊体育运动中蕴含的"实践智慧"相承启的哲学史价值,另一方面发现体育运动中"经验"的哲学认识论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查德·舒斯特曼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身体实用主义美学的倡导者,他首次提出身体美学的概念,并提议建立身体美学学科.在舒斯特曼身体实用美学理论中,他构建了一个以审美经验为基础,以体育运动实现为主要手段的实践主义身体美学.文章通过身体转向分析了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主要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舒斯特曼身体美学对体育研究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将身体作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变革与发展的立论基点,从价值回归、目标整合、实践融合、过程统一四方面探讨了身体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理性回归。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经历了从"离身认知"向"具身认知"的范式转向,主要体现在身体的主体性、感知性、交互性与生成性上,并为新时代学校体育教育实践提供了行动逻辑导向:(1)遵循身体主体性原则确立学校体育教育目标,实现学生身体价值的理性回归;(2)依据身体感知通道建构情景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实现学生身体的深度学习;(3)参照身体互动方式建立对话式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实现学生身体的素养提升;(4)根据知识建构目标创建生成性的体育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身体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体育与科学》2017,(1):52-57
教会女学打开了封建思想对女性身体的禁锢,西方体育成为近代女子身体思维转向的逻辑中介。梳理津教会"兴女学"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从西方审美、社会意识和性别差异视域解读近代女子体育身体观,分析身体观生成的内在逻辑。研究认为,津教会"兴女学"中的体育教育大致可分为初创、发展和鼎盛三个时期;西方"身体—主体"审美哲学及身体思维"体现逻辑"成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发生、发展与延续的内在张力;西方教会平等、自由、博爱的社会意识成为中国近代女子体育价值观转向的逻辑中介,教会女学推进了近代女子体育的勃兴;西方哲学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思维批判对女子体育身体观的历史生成起到规范、导向和动力作用;近代津教会"兴女学"思潮影响下女子体育身体观生成逻辑表现为"工具理性→情感理性→个体自由和自我价值理性"的演化程式。  相似文献   

17.
试议体育与运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茅鹏 《体育与科学》1998,19(5):38-42
在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的推动下,需要澄清体育和运动概念的含义。体育是从身心发展出发,以身体活动为内容进行的教育行为。运动是有意识的身体活动。运动存在着种种不同的形式和内容,竞技运动是其中主要的一类。体育和运动是一对矛盾,并非是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王深 《体育学刊》2011,18(2):31-36
体育运动之美从身之动的主观体验来把握,可分为3种不同水平的审美体验:一是源自运动中肌肉系统产生的并伴随着情感体验的"运动快感";二是建立在第一反射运动快感基础上,源自对技术动作"内模仿"的"运动联想";三是超越于二级反射的感觉共鸣,是一种心灵走出感官与运动意义相融相忘的"身心通感"。只有从身体的外在形态转向对身体感觉与体验的关注,并致力于为身体的各种感觉,尤其是运动感觉在运动中的充分滋养与发展提供美学依据,体育美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9.
论“体育”不是“身体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体育"是"身体教育"的观点进行了质疑."体育"的发展演变经历了"身体教育"、"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和"运动教育"3个阶段,因而"体育"概念有"身体教育"、"通过运动进行的教育"和"运动教育"3种解释."体育"概念的解释具有普遍意义.由于目前我国"体育"处于"运动教育"阶段,所以"体育"不能解释为"身体教育".  相似文献   

20.
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获得良好和稳固的运动技能是体育教学和训练的一个基本目标.从生理学、心理学以及自然辩证法的视角探讨运动技能概念的非统一性,指出运动技能在田径技术表现上的动态性,为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与训练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