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练习水平大学生以不同动作幅度进行42式太极拳演练时,运动强度变化对心率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采用Polar心率遥测仪全程记录运动中的心率变化,采用意大利氧自由基生化分析仪测定练习者运动前后血液氧自由基的水平.结果:武术队员练习42式太极拳时较武术专选学生动作幅度大,练习过程中心率起伏大,练习前后血液氧自由基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需要长期坚持练习42式太极拳,熟练演练,尽量加大动作幅度,才能取得较理想的练习效果.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动作基本时空特征及其对平衡稳定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4式太极拳动作基本时空特征,探讨太极拳运动影响平衡能力的要素.结果显示:练习24式太极拳过程中,单脚支撑是一个难度较高且不稳定的动作,单脚支撑时相占1/3时间;长期练习太极拳,有利于发展中高龄练习者平衡能力,增强其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3.
于洋 《拳击与格斗》2023,(10):67-69
太极拳作为一项传统的健身运动,已经被证明在改善运动能力和灵活性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增强肌肉力量和心肺耐力,太极拳运动提升了身体的运动能力。它还有助于提升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减少了摔倒和受伤的风险。在灵活性方面,太极拳通过对身体控制和动作范围的练习,显著提高了关节的灵活性。太极拳的练习能对神经系统、肌肉和骨骼系统产生积极影响,增强动作反应速度和协调性。总之,太极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改善运动能力和灵活性,提高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昌棉 《武当》2012,(4):29-30
三从一、从青年时,开始学习太极拳人的青年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那时候学什么都容易,也是记忆力最好的阶段。青年时代是学习太极拳的黄金时代。太极拳不仅是肢体运动,也是锻炼大脑神经的运动。青年时期学习太极拳,也更有益于年轻人的身心成长。太极拳套路是由几十个动作组成的,而每个动作又是若干个上下肢动作的活动组合,故在每次练习中,先要记住动作名称,再练这个动作的组合,这就要求练习者在练拳时,首先要排除杂念,一心一意地练拳,这样,才能记住动作的名称和动作组合,然后一招一式地按步骤习练。二、从基础练习太极拳的基础很重要,各门派的太极拳又有不同的要求。故初练太极拳的人,首先应选定太极拳的门派,然后再学习该门派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5.
论太极拳运动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运动讲究中正安舒,无过无不及,运动中的动作始终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到顶点,使运动具有中和之美。同时,太极拳运动的精神以虚灵为极致,主体在虚静至一的状态下与自然融为一体,使动作具有淡、静、空、松、柔、圆等运动特征,体现了太极拳运动的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6.
为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太极拳,笔者总结了太极拳教学四部曲。1.观看太极图,使学生了解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一表示其运动和结构有规则,二表示其运动以旋转为基本形式,三表示其运动是流畅圆润的,也就是说,太极拳的手法、身法、步法的动作轨迹呈弧形,拳式与拳式之间的动作衔接也是“圆”。2.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手形、步形、预备势、站桩和缠丝,因太极拳动作是以各种弧形曲线为基础构成,基本动作学习要求学生尽量将动作做得舒展大方,克服紧张僵硬,要有意识地强调…  相似文献   

7.
论太极拳中的"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太极拳运动是一项集哲理、健身、技击于一身的体育运动,它以弧形的运动轨迹来体现“万变不离其圆“的哲理,本文试论述了太极拳拳理、拳架练习、技击中“圆“的体现,使人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太极拳的实质,以期为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试论太极拳的呼吸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珍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1):101-102
太极拳运动中的呼吸方式与动作的配合,对于提高太极拳演练水平和技击技巧以及健身效果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太极拳运动深入发展的课题.文章运用综合论述法对太极拳运动中的几种呼吸方式进行阐述与分析,着重论述了不同的呼吸方式在太极拳运动中的运用,以及在练习太极拳时常见的几种影响呼吸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呼吸在太极拳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太极拳运动中,通过利用呼吸与动作意识的紧密配合.来调节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以及适应性.使在练习太极拳运动中采用合理的呼吸方法,起到提高技术水平和健身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作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项目,在新时期传承和发展太极拳的传统理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太极拳吸收中医整体观念思想,强调意念、呼吸、动作导引相联系,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和逻辑分析法对太极拳养生观进行研究,论述中医经络基础理论及相关理论,阐述太极拳运动中的意念、呼吸、动作肌肉变化与中医经络联系,指出太极拳练习中"以意运气、以气运身、以体导气",三者相互联系,密切配合,通过意念的调控,气的吐纳及调息、肌肉运动和动作导引来达到疏通经络,养生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圆道观哲学思想是以圆周运动、对立统一、相互反馈为特征的宏观哲学理论体系,它揭示了宇宙万物循环往复的圆周运动规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圆道观哲学思想的角度对中国太极拳行功走架、气机运行与理法中的"圆"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由外到内,由表及里,从肢体运动到气机运行,无不遵循着圆道螺旋运动规律;同时,太极拳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圆道智慧——智圆思维与和谐思维。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运动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拳理深邃精密,技法独具风格。文章以太极拳拳理为指导,对太极拳运动“三层九级制”习练标准、方法及太极拳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揭示太极拳运动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练习法则,即:“明白原理,练熟身法,善于用意,巧于运气”,从而为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太极拳练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是中国体育文化中的瑰宝,它以丰富的哲理内涵、医学原理及优美绵柔的形体动作,吸引着海内外的爱好者。由于太极拳具有与其它拳种截然不同的特点,太极拳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则更具有特殊意义。太极拳入门训练的时间较长,特别注重自我控制和意念引导,而在赛场上因动作缓慢、演练时间较长(5-6分钟)更容易显现心理情绪方面的问题,进而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教学再探——表象训练在太极拳求形阶段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一种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理论来解释拳理而命名的拳术。在太极拳整套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由于太极拳动作比较复杂,而且还经常伴有转体进退和改变方向,使初学者往往手脚不能兼顾,很难形成完整的动作技能。针对以上的情况,在教学中运用心理技能训练中的表象训练来辅助教学,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表象训练方法对太极拳教学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杨敏 《体育学刊》2002,9(5):68-69
把表象训练的理论及方法运用在“简化太极拳”的教学中,这是符合教学的巩固性和实践实效性原则和现代自控式教学原则的。实验结果表明,它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巩固正确动作的动力定型,加深动作记忆。在简化太极拳教学中,用表象训练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对增强女大学生血清总补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太极拳运动对四年级女大学生血清补体3(C3)与补体4(C4)及总补体活性的影响,为在高年级大学生中开展太极拳有氧运动提供免疫学实验依据。从南华大学护理学院2001级随机抽取40名女生,分成4组,分别设为对照组、实验1、23、组。实验组分别每周进行1、2、3次太极拳训练。于0、2、4、6、8、10、12周后抽血分离血清,分别利用免疫球透射比浊法与50%溶血法(CH50)测定训练前后血清中补体C3、C4质量浓度与总补体活性。结果显示每周参加3次太极拳训练者,血清补体C3、C4质量浓度与总补体活性比对照组及每周锻炼1或2次者高,且在第10周与第12周与对照组及每周锻炼1次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坚持运动量适中的太极拳有氧运动,能提高高年级女大学生机体合成C3与C4的能力,增强总补体活性。从而增强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提高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中老年人42式太极拳全套演练过程中心率的动态监测,分析42式太极拳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规律,并进行运动强度个人感觉评价指标对照,结果表明,42式太极拳符合全民健身活动的标准,中老年人通过42式太极拳的练习可以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锻炼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阳  王德建 《体育科研》2003,24(6):52-54
运用文献法,依据近年来若干实证研究,综述了太极拳锻炼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军 《搏击·武术科学》2010,7(10):41-41,52
文章以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应该是全方位的研究,不能仅限于对太极拳拳理和技术动作的范围研究,而是应该拓展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人类社会、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医疗保健功能等领域的研究为出发点,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门武学,更是一门人学,它可以强健人的身体,防身技击,更能够改善人的思维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修补人的性格缺陷,使人不仅能够在身体方面适应自然界,还可以使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全面论述了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只有不断地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才能使太极拳的理论和技术水平进一步地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中老年知识分子42式太极拳锻炼的血液动力流变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XG-D型心功能测仪对集美老年大学42式太极拳班39名中老年知识分子进行练拳前和练拳1年后在安静状态下的血液动力流变学32个参数的检测。结果表明,坚持太极拳练习可出现:每搏输出量(SV)增加、脉率(PR)减慢、左心能量有效利用率(EWK)提高、心肌耗氧量(HOV)和耗氧指数(HOI)降低等血液动力学中枢效应;收缩压(SP)和平均收缩压(MSP)、总外周阻力(TPR)和标准用阻(SPR)降低等血液动力学外用效应。但对血粘度(η)和微循环状况的改善不具统计学意义。初步观察到42式太极拳练习对血液动力流变学具有双向性调节作用,其机理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