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在证实变革型领导风格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的基础上,采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分析组织氛围和自我效能感两个变量在变革型领导风格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之间的中介效应。通过量化分析发现:(1)变革型领导风格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存在显著影响;(2)组织氛围在变革型领导风格的四个子维度(愿景激励、德行垂范、个性化关怀、领导魅力)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其中组织氛围在德行垂范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强,而且为完全中介;(3)自我效能感在变革型领导风格的三个子维度(愿景激励、个性化关怀、领导魅力)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影响中存在中介效应,自我效能感在德行垂范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影响中不具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2.
白华  朱生玉 《中国教师》2008,(16):57-58
<正>一、问题的提出自我领导力概念最早是由Charles·S·Manz(1983)提出来的,他把自我领导力定义为影响个人自我方向和自我激励建构的过程。自我领导力包含三大策略,即行为策略、内在动机策略和建设性思维策略。自我领导力概念的提出是基于替代管理学中的自我管理概念,目的是寻求使组织达到超级领导,最终获得组织和个人的绩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所载故事,以第一卷为例,其真实性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基本可信,例如<咬鬼>、<画壁>等篇;第二种是有部分可信性,例如<耳中人>、<捉狐>等篇;第三种是基本不可信或真实性尚不可考.聊斋故事的"真实性"问题已提到学术研究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对校长领导力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社会的发展,关键是政策;政策的意图,关键是领导;领导的作为,关键是素质.而自我认识的高低,又决定着校长素质与领导力的高低.正确认识自我既是心理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发挥个人能力和作用的前提,校长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在当前的社会认知背景下,自我认识素质在未来的学校领导中将会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当代的校长需要对自我,同时也包括对当前瞬息万变的组织内外部环境有一个清醒而正确的认知,才能保证学校发展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校长教学领导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长领导力指校长在学校领导实践中提出教学愿景、引领教学变革、促进师生发展的影响力,主要表现为教学价值观的塑造力、教学总目标的设定力、教学核心问题的捕捉力、教学组织的指导力、教学条件的保障力、教学质量的评估力。在学校生活中,校长正确地认识自我是提升教学领导力的前提条件,增强综合素养、注重实践锻炼是提升教学领导力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6.
基于自我概念理论,选取组织自尊和真实性感知两个变量,探讨谦逊型领导与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分析581份企业员工数据,结果表明:谦逊型领导行为有利于培养具有高水平组织自尊的员工,促进员工工作投入;员工对领导谦逊行为真实性的感知正向调节谦逊型领导和组织自尊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提出组织激发和提高员工工作投入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领导力,不仅是对群众学生的领导,更重要的是自我领导、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能力。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在道德品质和能力两方面都有着较高的目标和要求,为达成培养学生领导力的目的,文章提出了课程开发、培训开发、团队开发和实践开发四条路径为学生干部领导力开发提供大量的开发经历。  相似文献   

8.
生活经验、生活故事和生活历史是生活史方法的三个不同层面的核心概念,生活经验通过叙述者叙述成为生活故事,生活故事通过研究者在社会场域的解释成为生活历史.叙述者把抽象的、流动的、碎片化的生活经验变成线性的、因果的、整体的生活故事来呈现意义的自我.叙述者除了用语言的意义和主题,其选择性记忆、叙述框架、语调、叙述的话语、隐喻也可建构其意义自我.叙述者意义自我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与听者在一定的文化框架内共同建构,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高职教师领导力是高职院校教师主体地位和教育影响作用的再发现,主要由课程领导力、教学领导力、科研领导力和社会领导力等构成。高职教师领导力在高职院校学生成长成才、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团队建设和完善院校治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高职教师领导力发展要减轻制度惯性影响,转变领导力发展理念;突破领导象征生成,保障领导力实质运行;规避领导力负向影响,发挥领导力积极作用。通过强化自我领导、参与领导以及协同领导,切实提升教师领导力。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质疑小说故事的真实性入手,着重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马原小说创作中的叙事艺术:用表达印象代替塑造人物和叙述情节;用强化叙事形式模糊故事内容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