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关于档案学逻辑起点的研究,从最开始仅限于概念的思考到全面展开地研究经历了二十几年的时间,所出成果亦很可观,但仍没有形成一致的共识,甚至有许多观点是源于对逻辑起点和认识起点、研究起点等的混淆和滥用。本文总结认为中国档案学逻辑起点研究基本上形成了探索期、萌芽期和全面展开期;通过对各种观点逐一比较研究认为各种观点总体上自然地分成了四个方向;最后提出我国档案学逻辑起点研究历史地将形成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逻辑起点?中国档案学有没有逻辑起点?中国档案学的逻辑起点是什么?逻辑起点的确立对于中国档案学发展有何意义?本文致力于就这些在学界包括档案界内部,产生过广泛讨论的问题进行一些尝试性探讨.初步梳理基于逻辑起点选择的差异而产生的档案学内部“学派化”趋向,并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李佳男 《档案管理》2022,(5):18-22+26
档案学逻辑起点的确定是其理论体系严密科学性的根本保证,在档案记忆理论与实践不断变化发展的当下,将社会记忆作为档案学的逻辑起点的研究具有基础性意义。首先通过对相关文献分析发现档案学逻辑起点研究成果较少且说法各异,现有的主要观点存在抽象不足和抽象过度的问题。因此,回归到学者们思考逻辑起点问题的原始文本,通过对黑格尔《逻辑学》以及马克思《资本论》逻辑起点问题和相关文献的阅读,提出对确定逻辑起点问题的批判思考。最后,文章从逻辑起点是对研究对象的抽象、是发现对象领域的原始基本关系、是与历史起点的统一、是与逻辑终点的辩证统一、是建构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五个方面对社会记忆可以作为档案学的逻辑起点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4.
档案学逻辑起点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记忆——档案学逻辑起点探究》一文论证了社会记忆作为档案学逻辑起点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启发价值,但也存在值得商榷之处。科学性和专业性是档案学逻辑起点的价值旨归,社会记忆的定位和内涵并不符合这两个价值旨归。档案信息不仅符合逻辑起点之质的规定性,也符合科学性与专业性的价值旨归,宜将其作为档案学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郝春红 《云南档案》2012,(11):27-30
本文从档案学的逻辑起点即档案定义入手,述评了档案除具有原始记录作用的固化信息的主流定义之外的六种"非主流"档案定义,即"社会记忆"说"、归档保存"说、"备以查考"说、"积累物"说、"副产品"说和"历史再现"说,以期为档案学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国内档案学界对档案学的逻辑起点有不同的认识,分别主张将档案、文件的归宿、管理和档案物质实体的双重构成作为档案学的逻辑起点.本文认为原始记录性材料内容有用性是档案学的逻辑起点,原始记录性材料内容潜在的有用性是档案的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7.
耿磊 《湖北档案》2012,(4):17-19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应有其特有的逻辑起点,自然学科如此,人文学科亦如此,正如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其间包含着一个学科从其逻辑起点发展为一门独立的、综合性学科的深刻道理。一、我国档案学发展历史回顾中国自古便有档案学的"种子"。  相似文献   

8.
潘连根教授所著《档案学元理论研究》是国内第一部较全面地研究档案学元理论的学术著作.在该书中,作者以档案学元理论为研究对象,对档案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等12个元科学问题进行了探索.该书具有观点新颖、视野开阔、语言通俗等特点,就档案学元理论提出了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有力地扩充和丰富了档案学理论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论结构思想与方法下的现代档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学理论已经过了百年的历练,但以档案学为独立研究对象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的十几年中,我国出版了不同作者的四部五个版本的<档案学概论>,我近期档案学理论研究也变得异常活跃,档案学理论界开始思考一些过去未曾思考过的问题:档案学应该用什么样的结构来容纳档案实践经验和知识?怎样将它们组织成为一个科学的概念体系?如何利用这个科学体系发现更多的现象本质和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它预测档案学和档案实践发展的未来?而诸如:档案学研究对象、档案学学科体系、档案学科学体系、档案学理论体系、档案学理论层次结构、档案学理论内核、档案学理论逻辑起点、档案学理论内在逻辑、档案学的理论纲领、档案学研究范式、甚至是档案学本体论等等问题,一下都涌现出来.而这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我国档案学理论界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表明我国的档案学研究已进入以档案学为独立研究对象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0.
<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一书出版于2005年9月,是<当代档案学理论丛书>之一.该书主要包括中国档案学的逻辑起点、形成因素、基本结构和学科价值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1.
现代档案学理论的逻辑起点——档案物质实体的双重构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史证明:任何一门科学体系的建立,理论与概念体系的形成,都必须明确其思维得以发展的那一抽象概念--逻辑起点.档案学也不例外.要使档案学理论实现从"经验科学"到"解释性科学"的过渡,使其具有"科学"所应具有的基本品质,就必须找到整个理论体系得以发展和完善的逻辑起点,否则,档案学就不可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相似文献   

12.
西方档案学对中国档案学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领先于西方 ,但中国档案学产生晚于西方。中国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局限于档案现象 ;而西方将档案学的研究对象扩大至广义的文件现象。中国档案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 ,侧重于历史方法和逻辑方法 ;西方档案学以不同的哲学思想为指导 ,运用多门学科的研究方法。中国许多档案学者或缺良好的高等教育 ,或缺丰富的实践经验 ;而西方档案学者大多两者兼具。中国档案学应该借鉴西方档案学的长处。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档案学先后经历了探索期、发展期和创新期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厘清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学科内核和学理内涵,是保持学科独立性、提升学科话语权、推动学科持续发展的必需之举。本文结合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历史沿革与研究内容,总结出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四个基本范畴及其十六个核心命题,并阐释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在四个基本范畴中,档案的本质及其形成规律是学科的逻辑起点,档案管理核心环节设计及理论应用是学科的立足之道,档案事业研究及其社会服务是学科的生存之基,档案学理论与方法是学科持续发展的活力之源。总结归纳中国特色档案学的基本范畴与核心命题,有助于更新和延展学科内涵,使档案学以全新的面貌立足于学科之林。图1。参考文献42。  相似文献   

14.
论传统档案学的转变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传统档案学与现代档案学的概念 ,这对概念的界定是主动建设档案学逻辑起点 ,然后从宏观角度对传统档案学作了评价 ,认为它具有定性、面向过程、学术性欠佳等特点 ,根据这些特点 ,指出传统档案学的转变核心 ,最后提出了现代档案学建设的具体导向 :模型导向、虚实结合导向、规范化导向。  相似文献   

15.
1952—1955年,新中国依托苏联专家和中国人民大学学习苏联档案学高等教育经验,通过培养档案学课程教员、建立课程教学研究组织、编译苏联专家讲义和苏联教材及著作等方法推动新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创建。在这一过程中,苏联专家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教研人员一起不断推进苏联经验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强调对中国档案学史、机关工作史等中国档案学的研究,强调课程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强调档案学学科研究与全国档案工作的相互促进。新中国档案学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建立,为新中国培养了第一批高级档案专业人才,为我国档案工作提供了系统的档案学理论和方法指导,成为新中国高校档案学学科建设的重要起点。  相似文献   

16.
闫静 《兰台世界》2019,(5):13-19
从学术发展的"后瞻"之中"前瞻"档案学的未来,是中国档案学走向学科成熟与学术繁荣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档案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创建肇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彼时的档案学人群体十分重视对实践经验的研究、重视应对本土化的挑战,在学科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成果。但"由外而内"的建设路径也带来了"问题逻辑"导向的缺乏,有待档案学科体系重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闫静著《1949年至1966年的中国档案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创建》是中国档案学史领域的首部断代史研究的著作。该书以“一门独立学科的创建”命题为导向,对这一历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发展历程进行条分缕析。梳理全文脉络,发现此书有两大特点:逻辑严密,注重历史考据;视角独特,宏观微观并重。该书为进一步深入探讨与研究中国档案学断代史和元理论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档案学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档案学人对于档案学研究的天然好奇心和满足于成果认同的好利心,构成中国档案学发展的微观动力基础.档案学科自身的内在逻辑、上位学科的整体推动与相关学科的开放式学习,共同在理论上驱动中国档案学的繁荣.社会的需要尤其是档案职业的需要,在实践上为中国档案学提供发展的环境与土壤.而由大学、研究机构、政府和企业联合形成的档案学科学共同体,则从制度层面为中国档案学的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档案领域的渗透,以及学科融合发展,催生了计算档案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对其出场逻辑的探究,可深化学界对计算档案学的认知,推动计算档案学的发展.从生成逻辑看,计算档案学在档案学自身矛盾与社会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出场;从理论逻辑看,计算科学、信息科学与档案学之间的双向互动改变了档案学的研究走向,拓展了档案学的研究空间,推动了计算档案学的出场;从实践逻辑看,计算档案学实践对档案业务活动的优化提升了计算档案学的影响力,档案学教育变革与科研合作推动了计算档案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宝康教授向来重视对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尤其重视对中国档案学演变史的研究,他把中国档案学演变史分为"史前时期"、萌芽时期、形成时期和发展时期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发展状况做出了客观中肯的评价。吴宝康熟练地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较为准确地为我们描绘了中国档案学演变的全过程,并指明了中国档案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