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肉类型运动员的肌肉由快肌纤维(白肌纤维)和慢肌纤维(红肌纤维)构成,其比例是不相同的。多数短距离运动员的快肌纤维占的比例大,长距离运动员的慢肌纤维则占更大的比例。  相似文献   

2.
800m跑是典型的无氧耐力运动项目,属于次最大强度的运动,运动中肌糖原无氧酵解供能的比例极高。优秀800m跑运动员既要有良好的无氧耐力做基础,又要具备很高的速度水平。随着800m跑运动员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其训练特征也逐渐发生变化,无氧耐力和速度训练受到高度重视,速度耐力训练已成为800m跑专项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1800m跑的项目特征无氧代谢能力的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肌纤维类型。毫无疑问,优秀800m跑运动员的快肌纤维应占很高的比例。由于运动过程中乳酸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场地和实验室结合的方法估计肌纤维成份。受试者为39名男性,其中有16名为短跑运动员,19名为长跑运动员,4名其它项目的运动员,年龄在20—31岁之间,在实验室里,测出受试者膝关节伸时肌肉最大等长力量和最大功率。场地测试项目为50m疾速跑和12分钟跑。用针刺活检技术取出受试者股四头肌外侧头的样品并分析其中的快肌比例。运用回归分析获得测试变量与肌纤维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实验室测试方法估计快肌(FT)的百分数,正确性概率较低(R~2: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骨骼肌纤维中的肌红蛋白对体育训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生理学家的注意。人类的肌肉纤维可以以分为两人类型,即Ⅰ型肌纤维(也可叫作慢一红型肌纤维或者慢一氧化型肌纤维)和Ⅱ型肌纤维(也时叫作快一白型肌纤  相似文献   

5.
美国运动生理学家科斯蒂尔发现肌纤维类型有红白两种。长跑运动员和短跑运动员,这两种肌纤维所占的比例有很大的不同。他发现短跑运动员小腿腓肠肌中,红肌(慢肌)只占24%(男)和27.4%(女),中跑运动员占51.9%(男)与60.6%(女),长跑则占69.4%(男)。而短跑运动员无论男女,平均白肌(快肌)纤维占60~70%。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SDH-AchE结合法染色,光镜下观察了不同负荷训练的小白鼠胫骨前肌的肌纤维型和运动终板的变化。本研究证明:间歇跑训练组的红肌纤维数量明显减少,自肌纤维及中间肌纤维数量明显增多;连续跑训练的白肌纤维数量明显减少,中间肌纤维数量明显增多,红肌纤维数量无明显改变。雄性鼠三型肌纤维的平均直径训练组与对照组相比呈一致性显著增加;雌性鼠三型肌纤维的平均直径:连续跑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间歇跑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三型肌纤维上的运动终板数量百分比无明显改变。本文就观察结果讨论了这些变化的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大鼠力竭性运动为模型,观察了牛磺酸和/或递增负荷训练对大鼠力竭运动后即刻红、白肌线粒体Ca^2 -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安静时白肌纤维线粒体Ca^2 -ATP酶活性较红肌的高;2)力竭运动使白肌纤维线粒体Ca^2 -ATP酶活性降低,红肌的则升高;3)5周递增负荷训练对白肌纤维线粒体Ca^2 -ATP酶活性影响较大,而对红肌的几乎没有什么影响;4)牛磺酸能使力竭运动后白肌和红肌张维线粒体Ca^2 -ATP酶活性升高,结合训练其作用更明显。结果提示:递增负荷训练中慢运动单位可能较少参与运动,所以该方法可能只对白肌起到积极的锻炼作用,牛磺酸和/或训练有保护白肌和红肌线粒体的功能和防止红肌线粒体功能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有些人很容易发胖,而另一些人却毫不费力地保持苗条身材。据研究,原因可能是这两种人的肌纤维有所不同。骨骼肌中不同类型的肌纤维的相对比例可能是造成过度肥胖的因素之一。 骨骼肌由多种肌纤维组成,是人体的最大组织。其中慢肌纤维(或称红肌纤维)的主要能源,来自脂肪酸,即脂肪成分。由于肌纤维中贮有脂肪,所以慢肌纤维比较能抗疲劳。快肌纤维(或称白肌纤维)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  相似文献   

9.
1972年戈立克应用针刺活检技术,对48名不同运动项目的优秀运动员与26名无训练者的股外肌和三角肌中肌纤维类型的横向比较研究发现,耐力运动员股外肌中慢肌纤维的百分组成占优势。嗣后,在杰出的长距离跑、自行车、划船以及越野滑雪等项目运动员的股外肌、腓肠肌或肱三头肌中慢肌纤维的百分率较高,短跑、跳跃和举重运动员的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的百分率较高。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了运动员的主要肌群中两类肌纤维的配布与运动项目特点有明显的依从关系。由此引起了不同项目优秀运动员的肌纤维配布是先天遗传的,还是由于长时间专项训练所产生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根据普通人运动测验成绩推测大腿股外肌肌纤维组成(快肌纤维面积百分比)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通过针剌活检法观察了10名普通男学生的肌纤维组成。运动测验内容为50米跑和12分钟跑。推测肌纤维组成的模型为回归方程式:Y=64.807×—52.42,此式是由与肌纤组成高度相关(r=0.763)的50米跑平均速度和12分钟跑平均速度之比(50mV/12miuV)建立的。实际测得的肌纤维组成与推测值之间的误差平均为7.5±4.0%最大为13.2%,最小为3.3%。误差在10%以上者可能是在12分钟跑时未尽全力。研究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是可以用来推测普通人股外肌的肌纤维组成的。  相似文献   

11.
肌纤维与游泳训练──澳大利亚的游泳训练观念与方法郑闽生编译不仅仅是运动员,任何人生下来以后都有红慢肌纤维、红快肌纤维、白快肌纤维。红慢肌纤维又称之为Ⅰ型、红快肌纤维又称之为A型、白快肌纤维又称之为B型肌纤维。白快肌纤维(B)比红快肌纤维大,红快肌纤维...  相似文献   

12.
用肌匀浆酸碱滴定法测定小鼠腓肠肌红、白肌部分,趾肌、比目鱼肌和股外肌红、白肌部分的酸碱缓冲容量。其值分别为84.9、87.1、76.6、78.2、77.6、和86.1 slykes。腓肠肌的红、白肌部分,以及股外肌白端的缓冲容量显著高于其他三类肌肉(P<0.05)。似乎,含快肌成分愈高的肌肉,其缓冲容量愈大。  相似文献   

13.
根据现代概念,大量的人体骨骼肌是由结构、代谢、功能等不同类型的肌纤维组成的形态机能多相系。从肌纤维中可分为慢的、红的、氧化的、耐疲劳的1型;快的、红的。氧化酵解的、耐疲劳的11—A型;快的、白的、酵解的、易疲劳的11—B型。肌肉中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就叫做“肌纤维的成分”。当前确认,肌纤维的成分是遗传决定的,除了所谓的假定肌肉之外,绝大多数的肌肉都具有这一个体特征。不过,在文献中也还存在相反的意见。因此,关于肌纤维成分由遗传决定的问题决不能认为是最后的结论。它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此外,肌肉内部由遗传决定的肌纤维成分作为人体结构的一个因素即  相似文献   

14.
训练能否使两类骨骼肌纤维产生互变之我见山东师范大学体育系高慧莲目前,在运动生理、运动生物化学的学术研究中,对人体骨骼肌的两类肌纤维-红肌(慢肌)、白肌(快肌)与运动训练的关系及相互转化问题的研究,尚存在着两种不同观点,还未取得一致的结论。人体两类骨骼...  相似文献   

15.
WARM-UP热身     
《健与美》2020,(1):14-15
深蹲时如何避免腿粗?深蹲是臀腿部增肌、塑形的非常好的锻炼动作。要控制增肌程度,关键在于训练组数、次数以及重量上的改变。如果每次都以大重量进行训练,那么对肌肉纤维中的白肌纤维的刺激会比较大,这种肌纤维的横断面较粗,训练后容易发达粗壮。如果训练采取的是轻重量、多次数,那么相对刺激较多的是红肌纤维,肌肉的增长就不太显著了。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急性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不同肌纤维内Ca^2 转运功能变化,测定了股四头肌红肌和白肌线粒体钙含量和肌浆网Ca^2 -ATP酶活性,结果红肌和白肌线粒体^2 含量增加,肌浆网Ca^2 -ATP酶活性降低,说明急性力竭运动后肌细胞内Ca^2 转动功能发生了改变,影响了肌肉收缩特性,从而导致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根据周期性项目运动强度的划分方法,400m跑和800m跑虽然都属于次最大强度工作,能量供应主要由乳酸能无氧代谢系统提供,但由于两者距离不同,运动持续时间不同,运动强度仍然存在一定的区别,肌肉收缩动用的能量供应系统比例也不尽相同.400m跑能量供应系统中,非乳酸能无氧供能比例高于800m跑,运动肌细胞内乳酸堆积的速率明显高于800m跑,但运动结束后血浆中乳酸堆积的程度却低于800m跑,  相似文献   

18.
肌电刺激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新 《体育科研》2003,24(3):54-54
肌电刺激(EMS)通过利用代谢作用的特点而征募了快肌纤维。在100-120Hz且是3-5s短时冲动和较长的恢复期下,就会发生高频刺激。高频率确保了快肌纤维的募集。由于这种刺激的结果,要么更多的快肌纤维得到发展,要么受到刺激的肌肉群中的慢肌纤维转变为快肌纤维。 在耐力性项目中,慢肌纤维更为理想,可以使用18~19Hz的低频刺激。通过延长刺激时间(到8秒)和缩短恢复期,慢肌纤维的糖原氧化通道得到加强。  ·肌电刺激(EMS)可以在不造成身体和心理疲劳的情况下,增加频率和训练的强度。  ·不会对关节和韧带造成压力,降低了受伤的风险。这…  相似文献   

19.
G804.6 20010552肌肉的红、白肌纤维成分与人体基本运动能力、动作结构的生物力学特征关系的研究=Research onrelationship between Fast-twitch andSlow-twitch muscular fiber elements,baskphysical performance of human body andbio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ovementstructure[刊,中,A]/曲峰,李良标,仰红慧//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3).-342-344表7 参8(TY)肌纤维//肌肉//动作//运动能力//运动生物力学//快肌//慢肌运用实验的方法初步考察了肌肉的快、慢纤维对人体基本能力及动作结构的生物力学特征影响。在进行单个环节及全身最简单的运动时,快、慢肌纤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动作的力及速度方面。但在进行较复  相似文献   

20.
从体质测试资料分析影响男生短跑成绩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研究目的短跑是处于缺氧状态下完成的大强度肌肉活动,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它既是奥运会的主要竞赛项目,同时又是学校体育中最基本的教材内容。研究影响短跑成绩因素的文献已有不少。从竞技体育的角度分析优秀运动员的短跑,普遍认为遗传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训练对步频的影响甚微,训练不能改变红、白肌纤维的比例等等;而对学校体育来说,起点较低,训练的因素对学生短跑成绩的影响还是相当明显,故对影响学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