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军 《冰雪运动》2014,(1):18-21
科学的营养补充对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体力和运动能力的发挥以及运动后的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短道速滑项群特点、青少年发育特征和训练环境特点等项目特点,总结出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训练中所需能量为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无机盐和维生素;并分别提出各种所需能量营养补充的方法和手段,为青少年短道速滑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中长跑运动项目特点和业余青少年训练的现状,从运动员的营养需求和运动训练的实际需要,充分考虑营养补充与运动训练实际需要、运动员自身的需求的关系,为运动员的生长发育、训练质量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打好坚实的基础。在实际训练工作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做好队伍的训练监控,指导运动员合理营养膳食和积极恢复。并结合营养补给的情况以此来指导教练员科学训练,同时结合运动训练安排来合理安排营养补充的时间,以保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状态,能较好地完成训练和比赛的负荷量。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营养需求高于普通青少年,也有别于其他项目运动员。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等方面加以分析,应用饮食营养干预和运动营养补剂全面调整其营养水平,保证其生长发育和日常训练需要。日常饮食供应充足碳水化合物,增加优质蛋白质摄入,限制脂肪供应比例,均衡适量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及时充分补水,适度摄入膳食纤维;应用运动营养补剂弥补饮食摄入不足,供应运动饮料满足训练需求,补充优质蛋白质促进疲劳恢复,按需补充钙和铁等补剂;同时加强运动营养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相关工作人员培训,建立完善的膳食营养管理体系。提升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营养水平,夯实其体能基础,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4.
支炜  李爱萍 《精武》2013,(18):17-18
很多优秀运动员的训练从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开始了。青少年运动员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很好训练效果,都与合理的运动营养搭配密切相关。但是,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补充和成年运动员又略有不同。本文分别从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多方面对青少年运动员的营养补充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竞技体育界常用的一个理论就是“无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随之就产生了一个新问题---高强度训练后的疲劳如何尽快消除。虽然可以运用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的手段之一营养恢复则是极为重要的,甚至说是不可或缺的。本文结合了激流回旋项目代谢特点及运动营养学相关理论,分别从营养恢复的概念意义、青少年激流回旋运动员的营养恢复原理及手段和运用运动营养恢复手段需要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对青少年激流回旋运动员在训练期和比赛期的营养与补充问题相关进行研究讨论,旨在为一线的激流回旋项目的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科学合理的营养补充是运动员取得良好运动成绩的前提条件。通过营养素的使用,使运动员能够跟上训练节奏,较好地完成教练员的训练计划。通过长期的运动训练实践,总结出如何进行力量训练的营养补充,以及达到怎样的恢复效果。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营养素(糖、电解质、维生素等)补充,可以帮助运动员加快运动后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朱煜 《中华武术》2009,(1):56-57
一、您好!我是体校教练员,我们现在正处于冬训期,这几周训练强度比较大。我想让我的运动员在训练后能够及时恢复体能,从营养方面应该怎样合理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研究择时营养补充对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和择时营养补充方法在自行车运动员营养调控中的应用,为运动时间营养学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8名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在珠海和深圳训练周期内的营养调控进行研究,测试部分血生化指标和心肺功能以及运动现场测试运动能力.结果:本实验发现,运动员在训练期间进行择时营养补充,男子血清总睾水平增加了9.22%(P<0.05);血清CK水平下降40.61%(P<0,05);动态追踪Hb、血糖和血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在训练周期内,Hb呈下降趋势,但仍能维持在较高水平,训练前后比较下降了9.74%(P<0.05),而血糖浓度和胰岛素水平的波动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以择时营养补充方法应用于优秀自行车运动员训练期间的营养调控,并遵循"择时补充、联合补充、个体化补充和交替刺激"的原则,可提高运动员体能和促进体能恢复,对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运动后骨骼肌机能的快速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营养与恢复的重要意义 运动营养与恢复是一门非常广泛的课题,是科学训练的组成部分。合理营养是运动员保持良好训练状态的物质基础,对运动员的体能状态、体力适应过程、运动后体力的恢复及防治运动性疾病有良好的作用。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身体总是处在一个训练疲劳——恢复——再训练的循环过程中,他们正处于身体生长时期,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0.
多数地市级体校把向上级体校或专业运动队输送运动员,在各级竞技比赛中夺取奖牌的数量作为教练员的责任目标,并把完成目标的结果与教练员的福利、待遇挂钩。而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运动员,在校期间大多处于运动技能学习中的“高原现象”期,运动技能提高缓慢,甚至停滞、下降。教练员为了完成其责任目标,往往采取“揠苗助长”式的训练方法,进行大运动量、高强度超负荷的训练,或使用不合理的营养补剂,违犯了运动训练的科学规律,影响了青少年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也使不少未突破“高原现象”期而具有良好运动潜力的青少年运动员被淘汰,造成人、财、物的浪费。最后提出了改变这一局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飞  刘超 《中华武术》2013,(11):31-32
一、青少年运动员身体训练概述 青少年运动员是指具备一定运动天赋、从事专门训练、接受专业指导、参加竞技比赛的青少年。我国的青少年运动员包括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进行有规律体育锻炼的中小学生、业余体校学生,以及专业或半专业训练的青少年。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结合自身多年的专业运动队训练经历和基层业余体校少儿举重训练经验,初步确立了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初选和试训选材阶段的各项影响指标,其中包括身体形态、运动素质、专项素质、心理素质等指标,为基层业余体校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力 《冰雪运动》2004,(9):16-16,42
体液环境代谢状态对于越野滑雪运动员体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液体补充,达到运动训练过程中,快速减轻疲劳现象,补充用于运动的能量源,重新激活运动机能.运动员需要把握体液补充与恢复的时机,这也是专项训练一种有效补充.在系统训练过程中就要养成高素质的体液补充与恢复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青少年运动员运动性贫血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几所省级重点体校的150名在训男女青少年运动员的血红蛋白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参加训练的青少年运动员因运动项目和性别的不同,在大运动量训练后其发生运动性贫血的程度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体液环境代谢状态对于越野滑雪运动员体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液体补充 ,达到运动训练过程中 ,快速减轻疲劳现象 ,补充用于运动的能量源 ,重新激活运动机能。运动员需要把握体液补充与恢复的时机 ,这也是专项训练一种有效补充。在系统训练过程中就要养成高素质的体液补充与恢复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周鸿雁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4):411-412,385
体能是篮球运动员运用技、战术的基础,合理补充营养是篮球运动员提高体能、消除运动疲劳的有效手段。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供能的特点,探讨篮球运动体能恢复的有效措施和运动营养措施,以期给篮球教学和训练中运动员的恢复与营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鸿雁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1):44-45,50
体能是篮球运动员运用技、战术的基础,合理补充营养是篮球运动员提高体能、消除运动疲劳的有效手段。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及其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供能的特点,探讨篮球运动体能恢复的有效措施和运动营养措施,以期给篮球教学和训练中运动员的恢复与营养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合理的膳食是其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对运动员而言,青少年时期是其打下牢固的运动基础,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时期。合理的膳食还是运动员保持良好训练状态的物质基础。它对运动员的机能状态,体力适应过程,运动后体力的恢复及防治运动  相似文献   

19.
柔道运动是一项技术和体力相结合的竞技运动,它不仅需要运动员具有过硬的身体素质,而且需要运动员巧妙地运用柔道技术达到攻守兼备从而取胜.基层体校是选拔专业柔道运动员的基地.青少年刚接触柔道运动,其身心发展尚不完善.科学、合理的力量训练有助于提高青少年柔道技术水平,为其身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发展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基层体校实际,...  相似文献   

20.
鲁毅  田峰 《体育师友》2012,(1):27-28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有关国内外青少年投掷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文献资料加以收集、整理、分析,结合青少年运动员的身体发育和标枪运动项目的特点,对广东省各级体校中青少年标枪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对比研究,希望能对青少年标枪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提高与改进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