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区域间虚拟水贸易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基于我国南北地区间水资源禀赋差异大的特点,提出应通过区域间的虚拟水贸易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对我国区域间虚拟水贸易战略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及对策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
邹君  毛德华 《资源科学》2008,30(8):1122-1128
为量度区域虚拟水战略实施的适宜性以及虚拟水战略背景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等的影响程度,定义了区域虚拟水战略优势度概念,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从水资源禀赋、非农水资源需求、水资源管理和农业发展现状4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12个指标的综合定量评价体系,进而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我国内陆31个省级行政区虚拟水战略优势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在评价结果基础上,将31个省(市、区)划分成高优势度组、较高优势度组、中等优势度组和低优势度组4种类型区,并给出每一类型组虚拟水战略背景下的农业发展、水资源规划管理和虚拟水研究等方面的差别性建议。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我国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区域差异非常明显,呈现较为典型的“东部高、西部低”,“南部和北部高、中间低”的带状分布规律;从虚拟水战略优势度等级结构来看,基本呈现“中间多,两头少”的纺锤型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3.
中国水资源与经济发展要素的时空匹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吉辉  李健  唐燕 《资源科学》2012,34(8):1546-1555
水资源相对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4年-2009年我国31个省市水资源分布、水资源配置相关数据为基础,计算各地区水资源与人口、面积、GDP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基尼系数,对我国水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匹配关系的时间演变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资源分布与人口、GDP的匹配关系处于波动均衡状态,而与土地面积之间处于极不匹配状态;水资源配置与GDP、人口、土地面积分别表现为比较匹配、不匹配和极不匹配关系,且不匹配程度有缓慢加剧的趋势。另一方面,按照空间维度分析需要,将全国划分为七大地区,并以2009年为例,计算了各地区水资源一经济发展要素的不平衡指数,借此阐释水资源分布、配置与经济发展要素在空间维度上的协调规律,找出主要影响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以期为缓解区域水资源短缺、调节水资源分布和配置的失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产品虚拟水与资源环境经济要素的时空匹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才志  刘玉玉  张蕾 《资源科学》2010,32(3):512-519
虚拟水是当今水科学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解决水资源与粮食安全的重要策略。本文在计算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虚拟水总量的基础上,计算出1996年—2006年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虚拟水与水资源、耕地、人口、化肥施用和水土流失治理以及GDP等要素的基尼系数,对中国农产品虚拟水与资源环境经济要素匹配的时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虚拟水与水资源、化肥施用近10年来地域匹配差异呈振荡特征,虚拟水与水资源匹配程度最差;中国农产品虚拟水与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地域差异性在缓慢减小,匹配程度在变好;中国农产品虚拟水与人口、GDP地域差异性在缓慢扩大,匹配程度在下降。之后对上述规律进行了分析。在空间上,将全国分为八大区域,以2006年为例,通过计算各区农产品虚拟水-资源环境经济要素不平衡指数,分析各地区农产品虚拟水与资源环境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匹配规律,找出各类影响外部不公平性的主要地区。同时,本文研究结论表明:虚拟水战略有其现实局限性,对其作用应该有客观的评价,对其适用性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国区域水足迹的估算   总被引:31,自引:9,他引:31  
马静  汪党献  来海亮  王茵 《资源科学》2005,27(5):96-100
水足迹和虚拟水是目前国际水资源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借助水足迹和虚拟水的概念,计算了我国及各区域主要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通过分析区域的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关系,计算了我国国际和国内区域间的虚拟水流量,以及相应的水足迹和水的自给率,并进行了相关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中国是一个水资源高度自给的国家,但区域间差别较大.绿色水在我国国内总用水中占具了较大份额,对于我国农业生产意义重大.北方地区通过农产品贸易1999年向南方地区输出的虚拟水达到520×108m3,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同时认为,人的消费模式,特别是膳食结构对水资源消耗的影响非常显著,我国人均水足迹的计算结果与这一结论基本吻合,因此倡导节约的消费方式,研究并推荐符合中国国情的膳食结构,将有助于全面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产品虚拟水-耕地资源区域时空差异演变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孙才志  张蕾 《资源科学》2009,31(1):84-93
虚拟水是当今水科学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解决粮食与水资源安全的重要策略。本文在测算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虚拟水总量的基础上,得出1996年~2006年中国农产品虚拟水与耕地资源基尼系数在0.2~0.3之间,并呈波动下降趋势,这表明二者分布“相对均衡”,且均衡程度在增强。同时,运用锡尔指数的分解方法,对中国区域农产品虚拟水空间总差异分解成区域内部差异和区域间差异。结果表明:农产品虚拟水区域总体差异有缩小趋势,影响八大区域总体差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区际间差异,另外,引入区域分离系数的方法,表明中国地均农产品虚拟水南北方区域差异变化呈现出收敛趋同的态势。通过地均农产品虚拟水变化对区域差异收敛与发散贡献的空间分析,最终将中国各省市划分为6种发展模式。通过对虚拟水净出口量与各种资源要素的秩相关系数的计算,表明驱动农产品虚拟水流动的主要原因是耕地资源而不是水资源,同时也表明农产品虚拟水与地区虚拟水流量呈现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果可揭示地均农产品虚拟水区域差异背后体现的农业集约化空间分异特征规律,为制定不同区域类型的农业发展决策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资源禀赋、资源优化配置、经济价值以及自然属性等角度对粮食虚拟水流动格局的驱动成因进行探讨,利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各地区农业资源利用相对效率测算的,结果表明,中国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具有很大的提高潜力.对"虚拟水战略"在我国实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针对以上结果提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水安全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大国经济体",各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禀赋、劳动力禀赋、资本禀赋和技术禀赋等都差异巨大.为丰富和完善要素禀赋的相关研究,明确区域要素禀赋的差异对于地方因地制宜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对2007年和2016年各区域要素禀赋状况与按要素密集度分类的制造业进行了分类测度和整体评估,然后用耦合协调理论分析各区域要素禀赋与按要素密集度分类的制造业之间的交互作用,最后对比随年份变化这种交互作用的改变.研究表明,两者之间的联系存在着区域异质性,总体表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特征,大多数省份的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状态.但从协调度的角度来看,2007—2016年间,处于良好协调阶段的省份变多,而大多数省份仍然处于低度协调状态.该研究的结论可为各区域立足自身要素禀赋情况寻找符合实际的制造业发展道路、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虚拟水贸易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机理及贡献份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资源约束下虚拟水贸易的实施目标,基于节水效应及经济价值两个角度阐释虚拟水战略的经济学内涵,从技术层面、产业层面及区际层面分别建立数理分析模型,论证虚拟水贸易如何促进缺水地区的经济增长,并在计算2005 - 2009年我国国际间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的基础上,对虚拟水贸易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提高水价是虚拟水战略实施的根本路径依赖,辅以适当的财政补贴可以在实现节水的同时增加农户收益;虚拟水贸易将引发产业间的用水转移,优化水资源配置并实现当地产出的帕累托改进;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实施区际间虚拟水贸易,能够有效缓解缺水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更大范围内发挥虚拟水的经济价值,促进当地经济发展;2009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虚拟水贸易对国内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24045.05亿元,约占当年GDP的7.06%.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9,(1):50-55
综合运用ESDA分析框架对黄河流域内各省水足迹、GDP空间分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尺度上,黄河流域水资源诅咒现象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区域尺度上,虚拟水贸易是影响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关键要素,水足迹存在显著空间分异;省域尺度上,强、中资源诅咒区省份种植结构的虚拟水含量较高,弱资源诅咒区省份种植结构的虚拟水含量较低;黄河流域各省水足迹和GDP空间分布趋同,均在下游弱资源诅咒区高值集聚,上游强资源诅咒区低值集聚。  相似文献   

11.
虚拟水——中国水资源安全战略的新思路   总被引:212,自引:0,他引:2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虚拟水是指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虚拟水战略是指贫水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国家或地区购买水密集型农产品(粮食)来获得本地区水和粮食的安全.文章引入虚拟水的概念,将水资源管理分为供给管理、需求管理、内部结构性管理和社会化管理四个层次,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水资源社会化管理与水资源恢复重建的关系;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为例,初步计算了2000年西北各省(区)虚拟水消费量,表明虚拟水是不可忽视的水资源形式;探讨了虚拟水战略的政策含义,提出了实施虚拟水战略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虚拟水交易: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与粮食安全的一种选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虚拟水交易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与粮食安全的新选择.本文介绍了虚拟水和虚拟水交易的概念,分析了我国的水危机和粮食安全问题,提出虚拟水交易解决中国水资源和粮食问题的建议.作者认为未来30年,中国水资源短缺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作用将更加显著,中国要在30年左右的时间增加1.5×108t粮食生产能力难度比较大,采用传统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粮食缺口,虚拟水交易成为解决此缺口的一种选择.作者根据全国目前实际缺水量,结合其它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虚拟水交易需要解决300×108m3的水资源缺口,需要增加进口粮食3000×104t.增加进口3 000×104t粮食不会动摇世界粮食市场,我国外汇储备能满足粮食进口的需求.虚拟水交易对农民增收也是一种机遇.与南水北调工程相比,虚拟水交易成本比较低.因此,作者认为增加进口3 000×104t粮食解决中国目前和将来的水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问题的建议是可行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区域间虚拟水贸易模型及其在山西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水贸易是实现水资源区域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区域间的虚拟水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区域间贸易模型和各地产业用水系数,构建虚拟水贸易模型,以模拟区域间的虚拟水贸易格局。选取山西省为案例区,利用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年鉴等相关数据,计算山西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结合山西省与全国其他省区的贸易关系,估算山西与其他省区的虚拟水贸易量,揭示山西虚拟水贸易的空间格局。主要结论有:①2007年,山西省用水总量为58.71亿m^3,通过工农业产品贸易共产生了1.53亿m^3的虚拟水净调入量,对本省水资源短缺局面有缓解作用;②通过农业贸易净调入虚拟水4.89亿m^3,主要来自于新疆、陕西、河北、安徽等省区;通过工业产品贸易净调出虚拟水3-36亿m^3,主要调往河北、江苏、山东、湖北、浙江和广东等省;③山西省虚拟水的来源地主要是我国西部和东北地区,输出地则主要是东部沿海省份,与传统的虚拟水战略相违背;④在工业部门,主要的调出部门是能源相关行业,主要净调入部门则是制造业。建议山西省积极推行虚拟水政策,发展节水产业,通过工农业产品贸易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入虚拟水,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水资源利用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沧州市水资源现状以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引出虚拟水概念,并从两个方面即农作物产品和动物产品分别给出虚拟水的定量计算方法,同时对沧州市2015年的虚拟水进行估算;最后通过虚拟水含量对比说明产品中所包含的虚拟水总量是相当可观的,虚拟水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对区域水资源的互补和水资源平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虚拟水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37  
虚拟水是在水资源商品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背景下,Tony Allan于1993年提出的新概念。自问世以来,虚拟水以其形象的表达以及丰富的内涵,已成为水资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介绍了虚拟水研究的基本概念及量化方法,并从资源流动、资源替代、比较优势3个方面对虚拟水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目前关于虚拟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探讨虚拟水与水资源安全的关系;研究国家或地区间虚拟水贸易及其导致的虚拟水流动;通过水足迹计算来揭示人类对水资源的实际需求和占用。作者认为,“虚拟水”概念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水资源观,将成为相关水问题研究的重要的创新领域,并就水足迹概念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启示和我国开展虚拟水相关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2000年水资源足迹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水资源足迹是真实反映人类对水资源消费利用的新概念,能深刻揭示社会经济系统对水资源的真实消费,水资源足迹核算为水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文章提出了水资源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甘肃省为例,运用产品虚拟水研究方法核算并分析了2000年的虚拟水消费和水资源足迹.结果表明,2000年甘肃省全社会的水资源足迹为221.231×108m3,人均水足迹为865.24m3/人·年和2 371L/人·天,大大高于统计的水资源利用量;虚拟水计算基础上的水资源足迹衡量不仅深刻刻画了人类对水资源的真实占用情况,同时对我国干旱区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启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人类消费结构及消费模式和虚拟水进口.  相似文献   

17.
程慧平 《情报杂志》2012,(10):165-169
通过区位熵指数对2001-2010年我国信息服务业人才集聚优势分析发现:东西中部地区呈现依次分布格局;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人才优势呈现依次减弱格局.并运用θi指数法分别对2001-2010年我国30省信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资本要素禀赋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发现劳动生产率、资本要素禀赋排序显著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329.通过劳动生产率与资本要素禀赋面板数据模型的Hausman检验,显示固定效应模型更适合,回归系数为0.7536,表示提高资本劳动要素配置结构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劳动生产率、资本要素禀赋角度对30省信息服务业产业集聚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中国大陆地区“北粮南运”的主要农产品品种,玉米区际贸易量约占玉米总产量的1/3。玉米区际贸易通过隐含在其中的“虚拟资源”流动对区域水土资源平衡产生的重要影响。玉米虚拟水和虚拟耕地资源流动量分别达到(387~500)×108m3和(929~1 125)×104hm2,两者占到玉米流出区和流入区水、土资源总量的2.6%~10%左右,说明玉米虚拟资源流动已经成为我国区域水土资源配置的重要形式。虚拟资源流动缓解了南方地区的耕地短缺,提高了全国的水土资源生产效率,却因虚拟水资源的逆向配置拉大了水土不平衡的差距。其原因主要有: ①北方玉米生产的比较优势提高了平均生产效率,这种高效率通过玉米这一载体的流动传递给了南方; ②水土两种资源的含义和属性差异所导致的经济重要性不同; ③降水资源对北方的玉米生产具有重要贡献。玉米虚拟水土资源流动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耕地资源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最具限制性的因子,而水资源对北方地区尤其是华北地区生产发展的约束也不可忽视。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改善区域水土资源平衡具有积极的意义,“北粮南运”与“南水北调”同时并存的矛盾局面也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虚拟水流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超  许长新  田贵良 《资源科学》2011,33(4):729-735
基于虚拟水战略视角,在综述国内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2005年-2009年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虚拟水流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得出:我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依然存在较大逆差,由此决定了虚拟水净进口量的逐年增加,2005年-2009年间,我国平均每年约有900亿m~3虚拟水净输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水资源短缺问题;金融危机引起了我国农产品贸易中逆差的持续加大,2008年我国农产品虚拟水净进口量首次超过1000亿m~3,意味着对虚拟水进口依赖程度的显著增加;金融危机导致农产品贸易的内部结构发生了一定改变,而从贸易品种来看,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结构依然较为单一。同时研究认为,应将虚拟水贸易理论引入我国农产品贸易体系,按照虚拟水要素的比较优势制定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相关政策,为改变目前虚拟水对外依赖程度较高和农产品贸易结构单一的格局,应努力实现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优化及贸易伙伴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是辽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因素,虚拟水战略对于保障辽西水资源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应用虚拟水相关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辽西主要农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计算及对未来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预测,提出进口虚拟水的方式是解决水资源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