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随着需求的涌现与高端技术的不断迭代,服务化转型逐渐成为大多数制造企业面临的战略性挑战。研究发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能够促进服务化转型,但却对两者之间的协同互动作用缺乏深刻的解读。研究以沈阳机床集团为例,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情景下,深入研究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动态互动机制,提出服务化转型启动和推进及完善的过程机制。研究识别出对于服务化战略决定、交易渠道创新和收益模式及成本结构变化等要素创新的行业属性、技术创新模式、服务化类型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交易渠道创新是面向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还发现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转型过程是一个陪伴协同式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服务创新融高技术和管理创新于一体,受到制造业服务化趋势、生产性服务市场需求转换和全球价值网络重组的驱动,围绕系统的解决方案形成一个开放的、网络化的、模块嵌入式的集成创新过程.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开放式集成模式成为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主题.学者们从服务创新与先进制造业服务化、价值联合创造机制、高技术服务解决方案与界面标准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并探索不同的研究方法.基于这一主题,系统研究高技术服务创新开放系统、解决方案和界面标准平台竞合与价值创造机理,高技术服务创新网络开放式集成模式结构、机理及演进与优化,以及实证与应用对策等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服务化商业模式创新:基于资源基础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整合制造业服务化与商业模式创新两个领域的前沿理论,基于资源基础观,采用我国两家装备制造企业的双案例研究,揭示制造企业服务化的商业模式创新机理。研究结论表明:第一,制造服务化的外在表现是企业价值主张、业务流程、盈利模式与外部关系的重构,而内在动力是企业关键资源与能力的重新整合。第二,为实现服务化,企业内资源可以打破重组,以商业模式各要素为属性进行资源整合;制造企业原有的关键资源与能力是企业赖以转型的必要基础。第三,制造服务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于不同服务化程度的企业,资源整合的重点及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4.
江积海  沈艳 《科学学研究》2016,(7):1103-1110
制造服务化和服务产品化是制造型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趋势。本文引入服务主导逻辑的新理论基础,尝试从用户价值主张考查商业模式创新的新视角,即重点细分功能型与情感型的价值主张,构建它们与服务化程度、制造型企业绩效的关系框架,探讨制造服务化中情感型价值主张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同时,论文选取我国创业板上339家上市制造型企业为样本,通过文本挖掘和扎根理论方法,对样本企业的价值主张进行聚类,并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三者间关系。研究表明:商业模式创新在制造服务化中起着正向的调节作用,即提供情感型价值主张会高于提供功能型价值主张的企业绩效,而服务化程度则与制造型企业绩效存在"U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5.
   一方面,大数据使整合更大范围内的互补资源成为可能,制造业服务供给能力日益集中;另一方面,大数据也提供了满足服务需要的更多实现形式与获取途径,制造业服务需求日益异质;如何响应数据赋能对制造业服务化的供给侧、需求侧以及两者匹配的三重冲击决定了制造企业服务化的成败。基于“供给-需求”匹配视角,本文利用美的单案例扎根探究,采用商业模式创新框架分析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作用路径,研究表明:(1)数据赋能分别通过战略导向、数据特征利用与多主体实时交互,继之以资源利用为共通媒介,然后影响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捕获三个维度来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2)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业服务化表现为“数据赋能-工业数字化能力、产品数据利用能力、客户价值互动能力的提升-工业服务化、客户服务化与价值服务化的组合影响”的动态过程。本研究引入了制造业服务化的需求侧,扩展了数据赋能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的作用路径,为制造企业服务化提供了以“供给-需求”匹配为核心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惠娟  谭清美  王磊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20):204-211
从客户价值主张、关键资源、盈利模式、关键流程四要素入手,探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趋势如何影响企业商业模式变革,分析制造业企业新型商业模式运行机制;在此基础上,以企业服务化综合水平测度为基础,定量设计企业新型商业模式选择基准;最后,以江苏3家无人机制造企业为例,分析服务化转型背景下新型商业模式选择,从而检验新型商业模式构建及选择的合理性。研究发现:(1)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发生变革,客户价值主张以客户为导向,由产品需求向服务需求转变;关键资源由产品、产品质量向服务、服务质量转变;盈利模式由产品利润向服务利润转变;关键流程由产品售出为终结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转变。(2)企业服务化水平、商业模式组成要素特征不同,衍生出服务配套、服务均衡和服务主导的3类新型商业模式,受外界因素影响,企业新商业模式四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更加敏感、高效;根据测算结果,企业服务化综合水平属于[0.75,1]的应选择服务主导商业模式,属于[0.50,0.75)的应选择服务均衡商业模式,属于[0,0.50)的应选择服务配套商业模式。(3)案例分析表明,案例企业分别依据其服务化综合水平测度结果选择的商业模式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新型商业模式及选择基准的合理性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重塑价值创造、交付和获取方式而实施的变革,在数字经济时代备受政府和业界关注,但既有研究对此却鲜有涉及。基于2013--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机制差异以及情境调节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第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作用。第三,战略激进度在企业数字化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却并不显著。本文丰富了关于企业数字化后果的文献,亦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服务化和商业模式理论,构建服务化战略、商业模式创新及企业绩效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以我国236家实施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导向的服务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客户导向的服务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则呈U型曲线关系;商业模式创新在服务化战略影响企业绩效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从商业模式创新视角揭示了服务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路径,拓展了服务化战略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理论,并对实施服务化战略的制造企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来提升企业绩效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了回答制造企业服务平台如何创造价值这一问题,本文选取两家制造企业的服务平台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案例研究发现:价值创造过程由连接、互动、重组三个杠杆组成,连接产生网络效应,互动促进创新,重组高效匹配供需资源;存在供应商弱势和顾客弱势两种价值创造模式,其杠杆作用方式有所不同;制造企业服务平台创造产品相关服务快速扩张、大量且快速的服务创新、促进产品销售和创新3方面的价值,进而加快制造企业的服务化转型、提升其价值创造能力。本文归纳了价值创造机制的理论模型,揭示了已有制造业服务化理论尚未关注的与多顾客、多供应商价值共创的关系和过程,以及平台生态系统供应商侧与顾客侧价值共创的关系和过程。研究结论推动了不同视角平台研究的整合。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制造企业实施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服务化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三种创新进程分析制造企业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服务化转型,阐述广电运通如何成功进行服务化转型。验证商业模式创新理论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并以期为我国制造企业进行服务化转型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曲婉  穆荣平  李铭禄 《科研管理》2012,33(10):64-71
本文从服务创新和价值迁移视角出发,深入分析制造企业的服务转型过程,研究提出了制造企业服务转型的影响因素模型,最后通过戴姆勒公司"Car2go"项目分析,对制造企业服务转型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为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建议。本文研究发现,服务创新、客户需求、技术进步和宏观环境等因素在增强制造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推动制造企业服务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组织生态视角下制造企业服务化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挺 《科研管理》2019,40(6):153-163
一般认为,通过服务化构建产品差异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但现有的文献较少考虑到服务化战略开展的环境匹配问题。本研究尝试从组织生态角度分析各种环境因素对中国企业服务化战略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增进了研究者对于中国服务化战略推进的认知,为决策层制定推进我国制造业向服务化方向发展的相关政策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山西省传统资源型制造企业为研究载体,从创新生态化视角,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生态化(EBMI)与技术创新生态化(ETI)的匹配模式研究假设。运用匹配测度模型与GE矩阵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239家企业为样本数据,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和讨论,结果显示:初创期或蜕变期,企业表现出新颖型EBMI与探索型ETI的最佳匹配模式;成长期表现出效率型EBMI与利用型ETI的最佳匹配模式;成熟期表现出系统型EBMI与双元型ETI的最佳匹配模式。该研究为企业在不同时期开展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协同创造的创新活动中,选择合适的创新生态化匹配模式,促进企业转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学术界缺乏对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制造业服务化模式创新影响因素和驱动机理探究的现状,选取在工业互联网背景下实施制造业服务化的18个典型案例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展开质性研究.通过对案例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性编码以及选择性编码,共得到104个概念、20项主要影响因素,类属于5个主范畴,包括模式创新前期基础、模式创...  相似文献   

15.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s and services into a bundled product/service offering by manufacturing organisations is seen as a global trend in today’s competitive business environment. The shift of product-based manufacturers towards offering business solutions and value-added services to consumers is termed as ‘Servitization’. Contrary to the potential benefits expected by adding service activities to the offerings, advocates voice their concerns towards experiential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employing the servitization strategy – termed as ‘Servitization Paradox’. Nevertheless, the shift from product-based delivery to a service-based provis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significantly impact on developing sustainable and eco-friendly environment. To provide greater insights to the servitization phenomenon,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servitization implementation in manufacturing organisations. In order to respond to the latter, we propose the following three research questions “Q1 – what a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servitization strategies”, “Q2 – what are the different servitization definitions”, “Q3 – what are the potential benefits in selecting a servitization strategy?”, “Q4 – what are the challenges in transitioning towards servitizati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s carried out to understand the past trends and extant patterns/themes in the servitization strategy research area, evaluate contributions, summarise knowledge, thereby identifying limitations, implications and potential further research avenues. The key findings confirm servitization studies have contributed both conceptually and empirically to the development and accumulation of intellectual wealth to the manufacturing operations and supply chain discipline. Moreover, the findings clearly indicate the potential of servitization in transitioning manufacturing organisations (e.g. benefits) and utilising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to generate business value. Nevertheless, some voices are backing further research/development in the area of servitization due to the several existing challeng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