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历届奥运会田径耐力性项群比赛前3名成绩进行整理、统计,对田径耐力性项群成绩演进历程及递进速度加以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男女各单项成绩的进展速度与该时期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密不可分,并受当时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影响;不同的训练理论和方法给予该项群各单项勾勒出特有的演进轨迹;男女各单项间速度发展是不平衡的,并有着各自的演进特征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数理统计、比较等方法,对1996—2005年世界及中国田径跳跃项群历年各单项前10名的成绩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表明:世界田径跳跃项群各单项成绩处于停滞和下滑阶段,我国田径跳跃项群各单项呈稳步增长的态势;世界田径跳跃项群发展无明显周期规律,我国主要以全运会为周期“波浪式”向前发展;不同性别各单项发展速度是极不平衡的,并有各自的演变趋向及发展空间极限。  相似文献   

3.
以1990~2000年中国和世界田径快速力量性项群前10名成绩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和世界田径快速力量性项群前10名成绩的进展作出综合评估,结果表明:10年来,中国与世界田径该项群总体水平发展均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且中国快于世界。世界发展速度相对较平稳,无明显周期规律,而我国主要以全运会为周期“波浪式”向前发展。不同性别各单项问发展速度是极不平衡的,并有着各自的演变趋向及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对第17-19届田径世锦赛田径优势项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美国田径实力最强,3届均位居榜首,第2名分别是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加拿大,总体竞技实力较强。其中肯尼亚在这3届田径世锦赛中成绩呈下滑趋势,埃塞俄比亚的成绩有所波动,牙买加成绩比较稳定,加拿大进步比较大,中国在第19届田径世锦赛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成绩。各国优势项目分布广泛,快速力量性项群竞技实力强的国家有美国;速度性项群竞技实力强的国家有美国、牙买加、英国,我国速度性项群竞技实力水平较弱;耐力性项群竞技实力强的国家有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我国田径总体呈现女强男弱的特点,我国快速力量性项群获奖项目为女子铅球、女子链球、女子标枪,女子20km竞走、女子50km竞走是我国在耐力性项群的主要获奖项目。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近20年我国女子田径耐力性项群竞技水平的发展轨迹,结果表明:20年来,我国女子耐力性项群竞技水平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与突破,1993年的第7届全运会是我国耐力性项群最辉煌的时期;在经历了第7届全运会的鼎盛高峰期后,无论是整体水平,还是优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逐渐衰退,且下滑的态势基本一致;女子耐力性的各个小项目的运动成绩几乎快要回落到20年前的运动水平,只有女子马拉松项目一直在稳步上升.造成女子耐力性项群竞技水平持续性下滑的至关重要原因在于思想开放不够、人才储备匮乏、缺乏科学训练等综合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历届奥运会田径男子快速力量性项群比赛前3名成绩进行整理统计,对其成绩发展变化过程和成绩的递进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单项间发展速度存在着不平衡性,田径快速力量性项群成绩一直都表现出持续和快速的增长,呈现出波浪式发展趋势。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也可以改变成绩的发展曲线。通过对历届奥运会成绩的统计分析,用详实的数据来定量研究奥运会快速力量性项群的发展特征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为田径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世界田径短跨项群演进特征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990~2000年间中国和世界田径短跨类项群前10名成绩的演变与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与世界田径该项群总体水平发展均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且中国快于世界。世界发展速度相对较平稳,无明显周期规律,而我国主要以全运会为周期“波浪式”向前发展、不同性别各单项间发展速度是极不平衡的,并有着各自的演变趋向及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高水平耐力性项群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丰富训练周期理论和更有效地指导不同项目的运动训练实践。本运用调查、访问,个例分析等方法对耐力性项群高水平运动员的年度参赛次数及运动成绩变化,年度训练内容安排,年度运动负荷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揭示出了高水平耐力性项群运动员年度周期的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9.
从第1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分析当今世界田坛新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研究2009年柏林世界田径锦标赛的奖牌榜和前8名成绩,并且与北京奥运会田径比赛成绩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田径运动全球化和国际化趋势明显,62个国家拿到了积分;美国稳坐田坛老大的位置,牙买加迅速崛起,俄罗斯逐渐衰退;北美洲、欧洲和非洲的优势项群分别为速度项群、快速力量项群和耐力项群;中国代表团取得16年来的最好成绩,但是依然没有改变落后局面。  相似文献   

10.
对历届奥运会田径男子快速力量性项群比赛前3名成绩进行整理统计,对其成绩发展变化过程和成绩的递进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单项间发展速度存在着不平衡性,即铁饼〉标枪〉铅球〉撑杆跳高〉链球〉跳高〉三级跳远〉跳远。  相似文献   

11.
以1999-2004年我国田径比赛各项最好成绩为基础,利用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方法探讨了6年来我国田径项目的发展变化趋势,旨在为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和制定奥运会田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我国男子的22个田径项目中有12个是呈发展趋势的,其中110米栏发展最快。女子的20个项目中有10项目是向上发展的,但大部分的径赛项目则呈衰退态势。  相似文献   

12.
以1999 ̄2004年我国女子田径各项比赛最好成绩为基础,利用灰色理论的GM(1,1)模型方法探讨了6年来我国女子田径项目的发展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我国女子径赛项目中的中、短距离项目发展水平总体上呈衰退态势,长距离跑和400m栏项目呈发展上升趋势;我国大部分女子田赛项目的竞技水平均呈发展势头,而跳远、铅球、标枪等项目呈衰退态势。  相似文献   

13.
据现代竞技运动发展特征,以亚洲男子田径运动员历届大赛成绩、创造世界纪录情况及当前世界和亚洲纪录为切入点,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尝试量化分析亚洲男子田径运动发展轨迹,揭示其发展规律和特征,为确立今后发展方向和提高运动水平提供研究依据。研究表明:在竞技体育发展的自然发展和新技术阶段个别跳跃类项目存在优势;大负荷阶段整体实力低迷,优势在周期耐力和跳跃类项目;科学化训练阶段获奖项目和国家增多,周期耐力、部分短跨和投掷类项目成绩突出。百余年间4个国家和1个地区运动员在7个项目上创造或平过世界纪录;当前亚洲田径运动开展仍然不是均衡。  相似文献   

14.
1980~1990年世界和中国田径运动发展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试图在和分析1980-1990年世界和中国田径运动名单次历年前10名成绩的基础上,揭示了最近10年世界和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规律和动态特征,并采用比较体育学的原理,对中国和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找出了我国田径发展中的一些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5.
在田径全能比赛中,运动员要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多个单项的比赛,全能裁判根据运动员单项成绩得分总和多少来判定名次。由于全能项目的特点及双倍计分的原因,加之田径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全能比赛竞争异常激烈。而目前对总分相等判定名次的具体方法尚未统一,直接影响了运动员的比赛名次。为此,笔者认为根据1992年田径竞赛规则的精神以及1997年田径竞赛规则的修改内容,确定一个较为合理的判定方法十分必要,对指导田径全能裁判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第24~27届奥运会田径项目竞技水平发展变化进行了探讨,揭示了近几届奥运会男、女田径各项竞技水平发展变化的总态势,对其发展和衰退和程度进行了排序,旨在为我国田径运动项目的合理布局和制定奥运会田径训练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颜茹玉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251-251,253
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对2019年多哈田径世锦赛的金牌及奖牌数进行统计分析,对奖牌的设立、奖牌的洲际分布情况和各个田径项群的竞技实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美洲冠绝一时,在金牌和奖牌总数上仍然首屈一指,尤其是在速度性项目和快速力量性项目上独占鳌头,欧洲的竞技实力被削弱,但在体能综合类项目上实力超群;非洲在具有传统优势的耐力项目上发挥出色,形成垄断,但其他项目亟待发展;大洋洲的表现平澹无奇,成绩不如上届;亚洲的整体发展水平提高,主要体现在快速力量性和竞走项目上,其中国队创下了26年来最佳战绩。  相似文献   

18.
曹景伟  李军 《体育科学》2000,20(2):43-46
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归纳法,以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田径决赛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讨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项群特征,以揭示田径运动不同亚类项群及其分组项目运动员在上述3指标上的量值模式及特点。结果表明;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具有鲜明的项群特征。不同亚类项群及其分组项目运动员在上述3指标上不仅差异显著,而且其量值排序具有一致性。说明上述3指标可作为基础形态指标应用于不同田径亚类项群及其分组项目的科学选材。建议尽快建立中国田径不同亚类项群及其分组项目优秀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常模标准,以提高我国田径运动项目选材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