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慧城市是一个包含着多个子系统的复合巨系统。为了更好地认识智慧城市,了解智慧城市的系统结构,本文在介绍智慧城市的背景与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了智慧城市系统包含的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子系统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智慧城市系统对几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规划进行了分析,为智慧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智慧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构建智慧城市发展指数,并运用智慧城市发展指数对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程度进行综合测度,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50个城市进行综合分析和分类。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各类智慧城市群发展水平的提升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7,(18)
现如今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是目前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更加的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资源能源,建立循环经济,有效的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智慧生态城市是生态城市和智慧城市的有效结合,在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生态学的原则,城市应用和服务管理用最新的信息化技术、智能运用,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宜居性城市。本文就智慧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4.
作为城市风险预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识别是开展城市风险预警的前期基础性环节。本文从智慧城市的理念出发,以城市风险理论为指导,对影响城市风险的各类诱发因素进行系统剖析,从生态本底、物质资源、经济运行和社会组织等4个层面建立城市风险来源的金字塔式分析框架,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运作思路;随后结合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构建智慧城市视野下的城市风险识别系统,以期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和智能城市后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是信息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智慧城市对城市的经济转型、居民生活方式变革、环境保护和社会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千城一面,缺乏特色”,“重项目、轻规划”,“重建设、轻应用”,“重模仿、轻研发”,资源整合难度大等问题.文章建议,智慧城市建设应高度重视差异定位,注重区域特色激发智慧城市发展活力;秉承“应用为王”的原则,以市场需求引导项目建设;坚持技术支撑,以技术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依托;推进智慧整合,破解“信息孤岛”问题.  相似文献   

6.
"智慧城市"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理念。在分析智慧城市的内涵及其概念框架的基础上,从战略体系、社会活动体系、经济活动体系、支撑体系和空间体系5个方面分析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规划设计与统筹推进、社会管理与民生服务、科技创新与智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及其智能化、空间战略调整与空间结构优化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前,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了我国不少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在梳理智慧城市含义与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从智慧人群、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环境与智慧规划建设七个维度出发,构建了一套客观性强、指向明确、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为智慧城市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技术发展与资源观念演变切入,纵论城市建设与资源之间的关系,分别论述了与数字城市相对应的信息资源、与智能城市相对应的软件资源、与网络城市相对应的组织资源等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了审视智慧城市的综合视角:智慧城市的规划、智慧城市的价值观、智慧城市的特色化和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的好坏对城市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否适应时代发展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制约城市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关键因素.传统对生态城市的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创新理念,如何建设具有合理因素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成为笔者不断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面对智慧城市日益突出的公共信息服务质量问题,从信息生态角度对其进行探讨,以期识别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方法/过程】从信息生态视角构建了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体系,利用DEMATEL法对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结论】根据各指标要素的分析结果,结合因果四象限图,识别出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从辨析智慧城市、智能城市,数字城市等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其之间的联系入手,厘清了“智慧城市”中“智慧(smart)”的本义强调的是“灵敏、快速反应能力”,进而阐释了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建设要领和易走入的误区:论述了智慧城市规划中信息化的“复杂性问题和不确定性问题”及其解决思路;论述了规划智慧城市的战略视角、思维方法和战略重点;详述了智能城市的规划与顶层设计;指出了政府在智慧城市长远发展中的作用,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合乎逻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智慧城市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2008年IBM提出智慧城市理念及愿景后,建设智慧城市很快成为世界各国及城市在金融危机后寻求新一轮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智慧城市不仅能引发新一轮技术创新及物联网产业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智慧化,而且能促进城市建设管理智慧化,使人类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城市生产与生活,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简要介绍智慧城市产生背景、内涵和特征,分析对城市发展产生的影响和面临问题,提出包括加快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社会发展和城市管理智慧化、重点领域应用示范等发展策略,为智慧城市赢在未来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政策形态是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基于城市应用服务的智慧城市政策推动了城市技术创新。应用核密度估计与核函数分解,分析智慧城市引导型、支持型与均衡型政策的动态演化,明晰异质引导与协同溢出两个演化特征阶段,基于政策传导领域因素构建智慧城市政策推进城市技术创新的机理模型,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智慧城市政策演化具有阶段差异,智慧城市政策能够促进城市技术创新且产生技术正向外溢;智慧城市物联网络基础设施结构嵌入与城市技术创新呈现正相关关系;信息服务价值嵌入、智慧应用资源配置与智慧产业结构性竞争呈现正相关关系;智慧产业结构性竞争在信息服务价值嵌入与城市技术创新、智慧应用资源配置与城市技术创新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理论导向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进入以城市文明为主导的城市社会后,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城市经济发展的粗放式、低端化,公共设施与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城市管理的复杂性、难度不断增大,城市资源与环境问题严峻,城市的无序扩张与空间功能失衡等。智慧城市建设从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空间规划五大方面推进智能感知、互联互通、创新应用,推动城市系统的优化提升,为解决城市社会来临后城市发展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与路径。通过加强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规划与实施,部署完备的保障体系,保证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5.
智慧城市是城市化和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相融合的产物。文章从国内几个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及实践入手,着重阐述了智慧城市提出的背景和现实要求、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并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点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智慧城市是通过开发、整合、运用城市的"智慧"资源实现科学发展的城市。本文分别从系统科学理论、公共管理理论和城市规划理论角度探讨了智慧城市的理论视角,构建了智慧城市的五维度模型,包括理念层、活动层、物理层三个层次,发展战略维度、经济活动维度、社会活动维度、基础支撑维度、城市空间维度五个组成部分,并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智慧广州的五维度模型。  相似文献   

17.
关于智慧城市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的意见并不统一,大体上都是从政治、经济、生态、文化和技术5个方面来阐述。全球在信息技术普及后,形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其中欧洲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和项目领先于全球。法国的数字计划、爱尔兰都柏林的SmartBay项目、斯德哥尔摩的智能交通系统等都采用了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公众驱动的治理创新模式,即一整一跨,也就是整体推动和跨区域合作战略。然而,我国目前在智慧城市的实践和建设方面尚未具备完善的系统,可以从欧洲国家的实践中汲取一定的建设经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发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8.
智慧城市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标准体系缺失和资金瓶颈已成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目前理论界尚未充分从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体系的整体视角研究金融支持问题。本文认为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体系及其应用必须与金融支持充分结合,构建智慧城市技术标准化全业务链、全生命周期、多元化融资机制,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9.
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对智慧城市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模式,指出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设计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智慧城市”对城市产生多方面的社会影响.“智慧城市”的发展有利于张扬绿色消费模式、满足居民安全需求、提高闲暇生活质量、拓展人际交往空间和扩大居民社会参与.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家庭结构的多元化、推动社会阶层结构的中产化、实现社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促进城乡发展与区域发展一体化和推动社会消费结构的高度化.为促进智慧城市的发展,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升级“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推动“智慧城市”的产业发展,加大对智慧城市的投入力度,着力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培养智慧人才,营造“智慧城市”发展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