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比卡因与布比卡因均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它们的化学结构和药理学特性相似 ,但实验表明 ,罗比卡因对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和心血管毒性较布比卡因低。我们将罗比卡因和布比卡因分别用于腰麻下行剖宫产术进行观察 ,比较二者麻醉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血压心率变化、不良反应及新生儿娩出后即刻Apgar评分等 ,从而得出这两种药物分别应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麻醉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 80例行剖宫产术患者 (ASA -Ⅱ级 )随机分成两组 ,即罗比卡因组 (GroupR)和布比卡因组 (GroupB) ,每组 4 0例。表 1 各项指标比较组别 麻醉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东莨菪碱-哌氟合剂防治硬膜外阻滞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上腹部手术患者30例,均采用硬膜外阻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辅助用药为东莨菪碱-哌氟合剂,对照组辅助用药为哌氟合剂。观察两组防治牵拉反应的效果,同时记录手术不同阶段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防治牵拉反应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牵拉内脏时,对照组心率明显降低,与实验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血压下降,与实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东莨菪碱可增加哌替啶的镇痛作用,有效对抗迷走神经引起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比较剖宫产手术中使用芬太尼和吗啡单独或联合进行罗派卡因蛛网蟆下腔阻滞效果差别。方法99例择期在0.75%罗哌卡因7.5mg蛛网膜下腔阻滞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配到三组;F组在蛛网膜下腔同时给与芬太尼15^ug,M组给与吗啡0.25mg,FM组给与芬太尼150^ug+吗啡0.25mg,所有的产妇在手术以后给与病人自控镇痛系统(PCA)进行吗啡术后镇痛。结果各组在术中舒适度、麻黄碱消费量、恶心呕吐、瘙痒和镇静等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F组和FM组与M组之间相比取得感觉阻滞效果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F组和M组以及F和FM组之间,吗啡术后镇痛消耗量在4,8,12和24小时有显著的差异(p〈0.01),在2小时点,F组和FM组之间已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芬太尼比较,蛛网膜下腔吗啡与芬太尼合用可以提供更加良好的术后镇痛,与单独使用吗啡相比,蛛网膜下腔吗啡与芬太尼合用可以更快的建立阻滞平面;结果表明不同给药途径吗啡单独使用在手术后均能够提供良好的镇痛。  相似文献   

4.
我院妇产科804例手术中,剖宫产为136例,在妇产科手术中占16.91%,且有上升趋势。剖宫产的术后镇痛,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我院自1991年4月以来,采用高渗盐水(含 Nacl10%)硬膜外腔注入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胸术后胸部硬膜外镇痛对术后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33例择期剖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丁哌卡因-芬太尼镇痛组(Ⅰ组,n=10)、硬膜外丁哌卡因-吗啡镇痛组(Ⅱ组,n=12)和对照组(Ⅲ组,n=11)术后进行镇痛治疗,监测镇痛效果(VAS评分)和手术前后呼吸功能的动态改变。结果:(1)Ⅰ、Ⅱ组病人术后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明显低于Ⅲ组(P<0.01),以Ⅱ组效果最佳。(2)Ⅰ、Ⅱ组病人术后呼吸平静,VT、MV、VC、FVC、FEVI和MVV等均高于Ⅲ组,Ⅲ组病人呈浅快式呼吸。(3)术后三组病人的PaO_2与SaO_2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A-aDO_2增大(P<0.05),七日内均不能恢复。其中,Ⅰ、Ⅱ组病人的平均PaO_2与SaO_2明显高于Ⅲ组(P<0.01),A-aDO_2亦较Ⅲ组小(P<0.01),而且上述指标的恢复Ⅰ、Ⅱ组较Ⅲ组快。结论:胸部硬膜外镇痛能够显著改善剖胸手术后病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对吗啡镇痛引起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选择子宫切除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手术结束前观察组一次性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 mg 地塞米松10mg 0.9%生理盐水6 mL.对照组吗啡2 mg 0.9%生理盐水至6 mL.记录24 h内病人的镇痛效果和PONV的发生率.结果表明,术后24 h内PONV总发生率:观察组9.2%,对照组为42%.(P<0.01).可见,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抑制手术后吗啡镇痛引起的PONV.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对吗啡镇痛引起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作用.选择子宫切除手术患者2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手术结束前观察组一次性硬膜外腔注入吗啡2 mg+地塞米松10mg+0.9%生理盐水6 mL.对照组吗啡2 mg+0.9%生理盐水至6 mL.记录24 h内病人的镇痛效果和PONV的发生率.结果表明,术后24 h内PONV总发生率:观察组9.2%,对照组为42%.(P〈0.01).可见,硬膜外腔注射地塞米松可有效抑制手术后吗啡镇痛引起的PONV.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研究。方法:剖宫产术产妇188例,使用最小不平衡指数的分组方法,将使用自控镇痛泵的95例作为实验组,常规治疗与护理的9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术后12h产妇的镇痛效果及临床症状与体征(恶心呕吐、低血压、皮肤瘙痒、腹胀)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12h镇痛效果显效率为31.58%,对照组显效率为1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妇术后临床症状与体征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术后12h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与护理,而症状与体征无明显差异,故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实验组好于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硬膜外麻醉手术病人硬膜外腔应用阿片类药物用于手术后镇痛,具有方法简单、安全、镇痛效果良好,已被普遍应用于临床。我科应用硬膜外腔保留管小剂量吗啡手术后镇痛107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后镇痛病人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人107例,ASAⅠ-Ⅱ级,年龄18~72岁(平均年龄48.6±1.4),均术前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手术分类:腹股沟斜疝修补术48倒,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落术30例。常规硬膜外麻醉操作,术中呼吸、循环平稳。手术结束前5~10min经硬膜外腔导管注入吗啡2mg 氟哌啶5mg 生理盐水共8~10ml,保留导管回病房,以后在疼痛明显  相似文献   

10.
吗啡作为强效镇痛药已被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 ,镇痛效果确切可靠。但由于可能发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 ,常常给病人增加痛苦。为增强术后镇痛效果 ,减少吗啡并发症 ,我们采用吗啡与新斯的明合用的方法 ,临床效果确切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 180例择期子宫切除术或卵巢肿物切除术病人 ,ASAⅠ~Ⅱ级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 ,每组 90例。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和手术种类等基本相似 (P >0 .0 5 )。1.2 麻醉方法 麻醉前 30min肌肉注射鲁米那钠 0 .2、阿托品 0 .5mg。均选用连续硬膜外麻醉 ,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芬太尼、罗比卡因配伍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ASAI-Ⅱ级择期直肠癌切除术患者60例,按术后硬膜外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Ⅰ级(观察组)术后硬膜外用药为2ml/h微量止痛泵加入0.2%罗比卡因100ml、芬太尼0.2mg,Ⅱ组(对照组)术后硬膜外用药为2ml/h微量止痛泵中入0.25%布比卡因100ml、芬太尼0.2mg术后行视觉模拟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ale),BCS(bruggrmann comfort scale)舒适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Ⅰ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B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均无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芬太尼、罗比卡因配伍硬膜持续应用可获得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开展小儿术后疼痛治疗,不仅可减轻患儿痛苦,而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与病死率,为日后康复创造有利条件.我们采用罗哌卡因、氟美松骶管阻滞用于小儿术后镇痛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格拉斯琼联合小剂量纳洛酮对术后镇痛中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150例ASA Ⅰ~Ⅱ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格拉斯琼组(C组)纳洛酮组(N组)和格拉斯琼加纳洛酮组(GN组).均选择硬膜外麻醉,术毕行静脉镇痛,评估手术后48h内病人的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镇痛、镇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N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为14%,低于C组的32%和N组的30%(P<0.05).结论:5-HT3受体拮抗药与阿片受体拮抗药联合应用对预防术后镇痛中PONV的发生效果显著,且明显优于两类药单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宫颈旁封闭麻醉人流术与静脉给药麻醉人流术镇痛效果之比。方法:随机将340例人流术者分为两组,实验组行静脉给药麻醉人流术,对照组行宫颈旁局部封闭麻醉人流术。结果:两组间镇痛效果有显著差异,静脉麻组明显优于局麻组。结论:静脉给药麻醉下手术,患者无疼痛感,消除了患者对人流术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肠淋巴管引流术,在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的基础上,观察高渗盐水治疗失血性休克过程中肠淋巴流量及其蛋白含量的变化,旨在探讨高渗盐水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治疗的淋巴机制。结果表明,休克大鼠输入高渗盐水或生理盐水后,两组大鼠的血压、肠淋巴流量及其蛋白输出量均比休克期明显升高,高渗盐水治疗组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而且治疗组大鼠肠淋巴流量及其蛋白输出量远远高于休克前水平(P<0.01)。结果提示,高渗盐水的抗休克机制可能与其恢复休克大鼠的淋巴流量及其蛋白输出量、改善休克时肠淋巴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硬膜外腔注入小剂量吗啡阑干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但其副作用较多,故对其并发症的处置及护理尤显重要。笔秆就93~94年间怀来县医院采用此法术后镇痛100例并发症的处置及护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19例,女71例,年龄16~68岁,平均41岁。手术种类:上腹部手术61例,下腹部手术32例,下肢手术7例,均为延续硬膜外麻醉。全部病例于手术结束前5~10分钟从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取不同麻醉方式对人工流产术的影响 [方法〗将行人工流产术的291例孕妇分为三组:Ⅰ组采用静脉麻醉142例,Ⅱ组采用宫颈局部麻醉并用安定阿托品95例,Ⅲ组为对照组未采用任何药物54例,观察镇痛效果,宫颈松弛情况,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Ⅰ、Ⅱ组的镇痛效果及避免并发症的出现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1),但宫颈松弛程度、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 05) [结论〗静脉麻醉及宫颈局部麻醉结合安定、阿托品的使用镇痛效果确切,可减少人流并发症的发生,对人工流产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芬太尼在开胸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芬太尼在开胸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中的镇痛效果及副反应情况。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和对照组,芬太尼组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镇痛药物为芬太尼10μg/mL,对照组根据患者要求肌注盐酸哌替啶50mg。记录比较镇痛效果、副反应及生命体征情况。结果:芬太尼组可获得有效的镇痛效果,VAS评分F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副反应较多,恶心发生率最高(8例)。结论:芬太尼在开胸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有确切的镇痛效果,镇痛安全确切,而且副反应较少,能够在术后镇痛方面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环丁甲羟氢吗啡(Nalbuphine)对芬太尼的呼吸反应未曾有过报导,本文作者对60例 ASA Ⅰ—Ⅱ级病人术中接受大量足以引起术后呼吸抑制的芬太尼,经静脉注入20mg 环丁甲羟氢吗啡,结果立即逆转呼吸抑制而镇痛作用不变。[方法]:60例 ASA Ⅰ或Ⅱ级择期手术病人无肝、肾、心脏病;非妊娠、精神迟钝、口齿不清者。术前夜给予安定10mg,苯巴比妥200mg 口服。麻醉前氟芬合剂2ml 及0.5mg 阿托平肌注。麻醉诱导采用环已烯巴比妥3mg/kg,氟哌啶0.15mg/kg,芬太尼0.007mg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吗啡+氯胺酮+可乐定对晚期癌痛的自控镇痛效果。方法:60例三阶梯疗法欠佳的晚期癌症疼痛病人随机均分4组,分别配制吗啡、吗啡+氯胺酮、吗啡+可乐定、吗啡+氯胺酮+可乐定镇痛液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记录第1、3、6、10、15、17、20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血压、脉搏、氧饱和度,并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治疗前后的抑郁情绪评估,记录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果:吗啡+氯胺酮+可乐定组VAS评分和HAMD评分均较其他3组低、不良反应次数最少。结论:吗啡+氯胺酮+可乐定用于晚期癌症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