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研究生学制缩短宜乎慎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与国际接轨、提高效率的直接促动下,不少高校尝试将硕士研究生的学制由三年改成两年或更短。面对此等形势,硕士研究生的质量和规格成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认为研究生学制改革必须与培养方案设计的改革同步进行,而且研究生学制改革方向应实行弹性化区别对行,而不是统一的缩短化倾向,如此才与大众化形势相符。因此针对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特殊情况,学制缩短的改革举措宜乎慎行。  相似文献   

2.
硕士研究生学制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是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西方发达国家硕士研究生学制具有如下特点:学制普遍较短,一般不超过两年;学制有弹性;学制分类,不同学位类别学制也不同。我国应推进硕士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缩短学制;保证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实行弹性学制;发展职业型硕士,以一年学制为宜。  相似文献   

3.
彭毅 《现代企业教育》2008,(24):208-209
1999年高等教育的扩招导致我国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增加,质量难以保证。很多高校只好把精英教育上移到了博士研究生阶段,硕士研究生的目标定位已经出现偏差,所以研究生的学制改革显得尤为迫切。通过与其他国家研究生学制的比较,再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笔者认为我国高校在进行研究生学制改革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学制改革多样化、弹性化、整体化、民主化等。  相似文献   

4.
陈宁 《江苏高教》2007,(4):84-86
我国2002年开始实施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对待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应理性分析,引导其走出尴尬境地.其措施包括需要灵活把握弹性学制特点,结合我国教育传统借鉴国外硕士研究生和国内本科生学制改革的探索经验,循序渐进地进行硕士研究生的学制改革,逐步摆脱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学制及其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别敦荣  陈亚玲 《教育研究》2005,26(11):49-54
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实行的是长学制,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育层次,为我国各类高校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输送了数十万生力军,在未来一个时期仍然是影响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教育层次和教育形式。与此同时, 短学制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强,这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结果。因此,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积极探索长短学制并存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改革学制的同时,加强教育观念创新,深化培养和管理工作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的硕士研究生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6.
全面质量观与多元培养目标——论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辨析了有关学制的几个概念,分析了我国现行研究生学制存在的问题,指出学制改革是树立全面质量观的客观要求和培养目标调整的必然结果。认为硕士研究生学制改革的方向是实施以两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及学分制。指出实施弹性学制及学分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系列制度的相互配合和支撑: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弹性的培养计划;改革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弹性学制的本质;创新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就业派遣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学制存在着两年、两年半和三年参差不齐的情况,关于研究生学制两年还是三年的争论,专家学者也未达成共识。鉴于此,总结我国研究生学制中存在的两大矛盾,即人才目标定位与学位过渡性质的矛盾和单一的培养模式与多样的社会需求的矛盾,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硕士生学制的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对缩短硕士研究生学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硕士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缩短硕士研究生学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认为弹性学制是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提出应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的经验,在理念上,要明确弹性学制的真正内涵和要求,以进行学制弹性为发端的系统化改革;在实践上,要处理好弹性学制的实施与政府、高校、专业、导师和学生五方面的关系,从而构建提高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综合平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硕士研究生两年制和三年制学制的比较,文章总结出实施弹性学制是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之路。其具体路径是:强化质量观念,淡化年限意识;全面推行学分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1.
作为利益相关者组织的大学——在职工程硕士教育系统是一个集知识传授、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诸多组织活动的联合,是一个包括政府、大学、生源单位和学生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体"。在职工程硕士教育质量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和内部利益相关者。外部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管理部门、生源单位和社会各界等;内部利益相关者包括大学管理层、教职员工和工程硕士学员等。不同利益相关者对教育质量保障的期望、价值和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为了实现利益相关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确保在职工程硕士教育质量,需要在工程硕士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权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学习经验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对我国27所高校2781名硕士生学习经验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改革我国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五项建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研究生教育过程的宏观管理和质量监控,促使研究生教育由数量发展向质量提高转变;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计划要以人为本,既要关注“硬件”建设,更要关注“软件”建设;鼓励博士生导师指导硕士研究生;鼓励研究生结合导师的研究课题开展学位论文工作;注意缩小研究生教育的区域差异,积极推动西部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人才培养学科体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突出职业素养培育、强化全程职业教育、重视多元主体办学、追求学生对口择业,办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然而,目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着政府"一刀切"推进、社会认同度不高、高校认识与准备不足、导师主动性不强、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不完善等诸多问题,无法彰显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色。加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必须政府、高校、社会、导师等共同努力,允许高校差异化发展,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共赢机制,构建"两段式、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目前,我国应增加应用型研究生数量,推行研究生学制改革,构建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以改革研究生培养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培育高质量的研究生是评估地方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使得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成为地方高校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基于系统论视角,以整体性、动态性、关联性等为原则,构建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利益相关主体系统、多元配套支持系统、评价监督管理系统三大子系统,并细分...  相似文献   

16.
比较教育视野里的中国大学经济学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学科设置、学生培养、师资建设三个方面全面比较了中国高校经济学教学体系与国外知名大学教学体系之间的差距,在总结国外知名高校经济学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师资力量培养与维持经验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经济学教学体系改革的宏观思路和微观措施。  相似文献   

17.
比较中国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识别高校地理学研究生教育的空间性及其生产机制。研究发现:(1)研究生培养单位分布区域不平衡显著,隶属关系与区位差异直接影响培养方向、目标、创新能力等方面育成途径差异,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日益重视学科内部交叉,以及与生态环境、测绘、海洋、经济、城乡规划与资源环境管理等外部学科交叉衍生;(2)中央政府直属高校自然地理人才培养面向全球变化、资源利用与自然灾害,人文地理人才培养集中在经济、城市、旅游等三级分支理论研究及其服务国家发展规划,地理信息系统人才养集中在资源环境遥感原理与应用、生态环境监测;省属高校地理学研究生培养更加注重地方发展、资源环境利用与中学师资等方向。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比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借鉴法国、美国和英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三种基本模式,阐述了我国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中,如何处理好政府、社会中介机构和高校三的关系,并着重强调高校应当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部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专科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管理不能完全照搬中学或大学的办法,要借鉴中学的经验,融合高校的做法,创新形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阶段,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事务日趋繁琐,管理工作难度增大。为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提高高校内部管理质量,中国于2000年开始进行高校教育职员制度改革。改革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制度层面和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问题,需要健全法律法规,完善分类聘任和薪酬制度,探索建立政府引导的自下而上的改革新路径,发挥高校教育职员改革主体作用,以进一步推进和深化高校教育职员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