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采编能办培养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西方的新闻教育模式来看,美国的新闻学教育是典型的实用教育.他们在大学新闻专业教育上,走的是以实践环节为主的路子.我国早在1918年新闻教育发轫之时,"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就聘请当时的<京报>社长、名记者邵飘萍为导师,以"增长新闻经验","谋求新闻事业之发展",可见在那时新闻教育中实践教育之重要性已经被有识之士所认识.  相似文献   

2.
走通识教育与学术相结合之路的"威斯康星模式",虽然没有像"密苏里模式"在中国的推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人"与"资金"的流动,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国早期新闻教育的发展形态以及新闻学理论引进中,找到受"威斯康星模式"影响的一鳞半爪。平民大学新闻学系的课程设置是通识教育理念的本土化实践;而我国早期新闻理论家在消化、吸收作为新闻学核心理论的"新闻价值标准说"的过程中,受到把新闻学定位于社会科学的"威斯康星模式"的影响为甚。  相似文献   

3.
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新闻学家和新闻教育家,徐宝璜的新闻实践仅仅是在北京<晨报>做过短期的编辑,但他却在新闻学领域开创了无人能及的"三个第一":第一个在大学讲授新闻学课程,第一个参与创办新闻学研究团体,第一个出版新闻学专著,这些奠定了徐宝璜在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地位,他也因此被誉为"新闻教育第一位的大师"、"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  相似文献   

4.
新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新闻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国内新闻院校也在积极探索新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坚持"素质为本,实践为用,面向主流,培养高手"的办学理念.南京大学新闻学专业形成了"课外实习与课堂教学并重,实践教学贯穿本科教学始终"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9,(6):17-29
2018年对于中国新闻学来说,是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一年。因为2018年不仅是中国新闻学研究诞辰百年的一年,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新时代的一年。所以,站在今天,回顾中国新闻学的百年发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简言之,即既可"承前",又可"启后"。"承前"是指,继承中国新闻学经过几代新闻报人与新闻学人的不懈努力与辛勤耕耘,历经理论孕育期(1834-1917)、奠基与多元发展期(1918-1948)、"苏联化"和政治化时期(1949-1977)、调整重建与发展繁荣期(1978-2017),从无到有,由术入道,从小到大,从自发到自觉,不断发展壮大,所形成的三种贯穿新闻学发展始终的研究传统:业界的实践新闻学研究传统、政治新闻学研究传统、学术新闻学研究传统";启后"是指,有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谱写具有"中国经验"、"中国智慧"、"中国模式"、"中国特色"的新闻学。但中国新闻学要想在新时代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学模式,为人类文明贡献出"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则必须从现实中中国新闻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和历史上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学脉这两个维度出发,为中国新闻学理论研究找寻新的发展出路、方法,指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广播电视新闻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都很强的社会学科,实践教学作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检验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新闻采编等业务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恒军 《新闻爱好者》2011,(16):117-118
新闻学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作为新闻学专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建议从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方式、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及"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角度入手,构建出一套系统性的新闻实践教学模式,探寻适合当今新闻专业课堂实践教学的全新发展之路,使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孙彦  洪超 《今传媒》2015,(4):117-119
新闻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对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但是,在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及学校教学实践现状并不乐观.在众多涉及新闻教育实践的文献中,对于新闻教育中的“实践”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存在“轻实践”现象,亟待加强实践技能培训;也有学者认为我国高校新闻学教育中存在“重实践”的现象,需要淡化“实践”意识.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及结合观察,对我国新闻学教育中的实践课程的教学现状作以分析,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并不矛盾,我国的新闻教育要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要做到“两手抓两手硬”.  相似文献   

9.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 ,这是他对文学本质的深刻感悟.当我们对新闻学有了很深的感悟的时候,同样会由高尔基的文学观联想到新闻学的本质,新闻学的本质应该是实践基础上的人学,我们且称之为"实践性与人学性"并重的科学.这里所说的"实践性与人学性"是笔者提出的概括新闻学本质的一个新闻学语句,其内涵界定为:新闻学是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实践中把握的人学,即新闻传播主体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对人生、社会、政治以及传播环境等制约新闻传播因素的整体驾驭能力和水平.因此,新闻学的本质是,研究新闻传播主体如何驾驭传播环境的科学,它充分体现出实践性与人学性有机融合的形态,是在实践性与人学性基础上进行架构的科学.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时代亟需"全媒体人才",在此背景下,地方院校的新闻学专业教学面临巨大的挑战.而作为新闻学核心业务课程之一的新闻写作课程,更是面对诸多困难.如何"融",是摆在地方院校新闻写作教师面前的现实困境.本文结合实际,梳理总结地方院校新闻写作教学中的实际困境,并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改革意见,探索其"融合"之路.  相似文献   

11.
黄燕萍 《青年记者》2017,(26):111-112
任白涛是我国最早研究新闻学的学者之一,他从辛亥革命之后开始从事新闻实践和新闻学术研究.任白涛的新闻学相关著作包括《应用新闻学》《国际通讯的机构及其作用》《抗战期间的新闻宣传》《日本对华的宣传政策》及《综合新闻学》,是我国近代学术成果较多的新闻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12.
百年以来,博采众长、兼修并蓄的通才教育曾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长期贯彻的办学指针.近40年来,对我国新闻学教育影响最大的变革,前20年是西方传播学的引入,后20年是网络新媒体的崛起.这两次冲击,构成了两次"拆墙",新闻学教育教学体系虽然极大地延拓了边界,丰富了教学课程和研究内容,但也出现了失去以新闻媒介为核心的"无边界"的...  相似文献   

13.
曾丽红 《今传媒》2014,(5):149-150
目前高校新闻学教育面临的现状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媒体实际需要脱节。笔者以为,适当引入"对话"思维和情境"对话"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丰盈新闻学教育的理念和内涵,还能够进一步推动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4.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采编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从西方的新闻教育模式来看,美国的新闻学教育是典型的实用教育。他们在大学新闻专业教育上,走的是以实践环节为主的路子。我国早在1918年新闻教育发轫之时,"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就聘请当时的《京  相似文献   

15.
李强 《青年记者》2017,(9):97-98
美韩两国新闻学教育简述 1.美国新闻学教育简述 现在我们看到的美国新闻学教育繁盛景象,源于两百多年不断探索实践,破旧立新而形成的较科学完备的教学体系,是在欧洲报业文明溯源基础上的本土化改造与创新成果.美国新闻学教育发端于19世纪中后期,从最早出现新闻学教育的密苏里、明尼苏达、威斯康星等州发轫之日起,就步入了快速科学发展的轨道中.自威斯康星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相继开设四年制新闻本科教育之后,密苏里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创办了新闻学院,使新闻学教育逐渐具有了科学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本文提出,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主体是多元的,关系也是比较清楚的,主要表现为:作为领导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核心建构主体的当代中国新闻学的学术共同体,作为主要参与主体的当代中国新闻领域的实践主体,以及作为参照主体的各种“他主”新闻学知识体系的创建主体。所有主体都以不同方式对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和影响,共同塑造着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质内容与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17.
陈明 《新闻知识》2007,(4):59-61
近几年来,新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业界和理论界的关注和思考,涉及新闻学教育的研讨会纷纷召开,一些新闻学教师就如何更好地进行新闻学教育申报了各级课题,以期对其进行仔细认真的研究和梳理。作为一位高校新闻学教育的老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同时,笔者也想结合自己的感受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宁玲 《新闻传播》2012,(6):17-18
中国传统的"士"阶层和过渡时期的知识分子之所以不能创立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学理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知识分子的自我意识,只是把新闻视为救亡图存或者进行政治宣传的工具,并不能将新闻看做一种独立而神圣的事业来对待。只有待新闻界知识分子真正成型之后,才能凭借他们对新闻学的终极关怀去创立独立的新闻学理论。因而,新闻界知识分子的成形是中国现代新闻学理论得以创建的人文基础。当然,中国新闻学理论的创立同时也是中西文化交流与冲突的结果,是新闻界知识分子吸收西方新闻学理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问题与成绩同行:1978-2008中国新闻教育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有关新闻传播学教育的讨论.其基本问题有三:其一,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的理念冲突,其中尤以关于传统的新闻学教育的出路的歧见为甚.本文反对"取代论",也不完全赞同"融合论",而主张"区隔-扩展论".其二,新闻传播学的学术本位与教育本位的纠葛.本文认为,无法应对社会的需求与挑战,当代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新闻传播学作为应用型学科,其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的导向必须回归教育本位.其三,新闻传播教学的模式问题.本文论述了在当前制度缺陷、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在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大力推行通识教育、实践化教学、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战略意义,认为只有缩减规模、提高人才培养深度,才能摆脱目前低端化、低效率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闻学教育的基础和必修课程,新闻理论课程在我国一直处于地位重要但教学“鸡肋化”的尴尬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效果不彰是当前我国新闻理论教育的最大弊病.引进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案例的吸引力和导向力,让学生在现实情境的积极讨论中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理论教学回归到“实践·理论·实践”的科学模式,是促进和改善新闻理论教学的有效途径,也应成为今后我国新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