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经历了基础设施与技术层面的发展之后,内容建设问题成为企业E-learning发展的瓶颈。内容服务提供商开发的E-learning课程普遍存在开发成本高、周期长、欠缺针对性与实用性、知识内化困难等问题。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全体员工为开发主体.以课程元为组成单位、以“能力提高”为目标的岗位课程开发模型。  相似文献   

2.
协商课程——一种新的课程范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协商课程是为培养学生批判的、探究的、反思的意识与能力而提出的一种新的课程模式。它摒弃了传统目标课程模式的弊端,强调师生共同研制课程过程,重视伴随性、自组织的教育与学习过程,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课程的时代状况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作为核心手段与途径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的发居与改革,无不主要指向对课程的探究与定位,以课程变革为主旋律。然而,课程的存在状况却令人担忧。历史发展表明,课程领域存在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理论的外化与冲突、实践的封闭与单向度、改革的失败与钊摆现象等方面的问题。不解决这些问题,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就难以摆脱困境,课程改革就难以取得实剩与成功。  相似文献   

4.
课程代价是从课程本体出发把握代价与课程发展的关系,为课程设置提供一种理性的新视野,促进课程可持续发展。课程代价具有复杂性、隐蔽性、滞后性和可控性,课程代价是以课程进步为前提的代价,评估课程代价应采用要素投入的二重性方法。课程代价的观点,对课程设置健康有序地发展有启示。  相似文献   

5.
课程的产业特性表现在生产性、商品性、求利性和组织性等方面。作为其核心的课程成本主要呈现为机会性、类型多样和贯穿始终等特点,且能够规范课程投入、为课程评估提供参照和促进课程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课程实践。《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课程标准、课程管理和教材等方面蕴含了产业思路。  相似文献   

6.
课程落差是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形与课程理念、课程计划之间的差距.课程落差具有客观实在性、动态可变性和学科差异性等特征,主要表现为领悟落差、运作落差和经验落差.课程落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课程协商运作不畅、学校课程领导乏力、教师课程能力不足和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减小课程落差,就需要达成课程共识,强化学校课程领导,提升教师课程素养,健全课程视导体系.  相似文献   

7.
亲亲课程以"善于学习、趣于生活、敢于创造、亲于做人"为课程目标;构建了以学生成长为圆心,以国家课程、体验拓展课程、特长彰显课程为课程圈的"三级同心圆"课程结构;规制了"国家课程校本化"与"校本课程个性化"的课程开发具体运作机制;践行了国家课程、经验拓展课程和特长彰显课程的运作模式;设计了囊括学生学习、教师教学以及课程设计三维要素的课程评价框架。  相似文献   

8.
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成分,课程整合无疑是一大难点所在。莱州市以"解决现实问题,普惠一般学校"为导向,以地方课程为切点的课程整合行动,立足于国家课程,从顶层设计入手,步步为营,扎实做好教研与实验工作。在丰富学科课程内涵的同时做到"课程时空1+1=1",实现了"课程投入集约化""育人效益最大化"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县为整体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进一步深化区域课程改革,以地方课程为抓手,以重大项目实施为载体,全面推进落实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以下是我县的具体做法。一、关注八个力建设,整体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  相似文献   

10.
以教师为本位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途径。因为教师对国家课程的取舍修正形成课堂课程,其中包含着隐性的校本课程,隐性的校本课程具有校本课程的许多特质,可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切入点。本文试以教师为本位的角度论述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课程落差是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形与课程理念、课程计划之间的差距.课程落差具有客观实在性、动态可变性和学科差异性等特征,主要表现为领悟落差、运作落差和经验落差.课程落差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课程协商运作不畅、学校课程领导乏力、教师课程能力不足和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为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减小课程落差,就需要达成课程共识,强化学校课程领导,提升教师课程素养,健全课程视导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人物访谈相结合的手段,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和评估方法,以纵向的时间发展为线索,以泰勒的课程观和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为理论基础,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最主要的任务,对喀什地区学前双语教育课程进行全面分析和梳理,并认真思考新时期课程变革。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调研、归纳综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课程选择、课程改编、课程整合、课程拓展和课程新编等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形式从其内涵、特征以及具体的运用步骤方面进行剖析,以期为我国中小学推行校本体育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课程别论     
本文在理论和现实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的和原始的课程——课程别论。课程别论隐藏于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之中,它可以利用这些课程的弱点,通过五个步骤转化为显性课程。对其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显性课程的了解及利用两者可以相互转换的关系,为教育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法规时提供有利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从课程概念出发,进而探讨课程的结构和功能,在优化课程结构的基础上,探讨实现最大课程功能的途径,在此基础上,阐明课程建设的含义、程序及阶段,为学校课程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基于课程论观点的远程教育课程界定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和远程教育课程的现实情况,从课程论的角度全面认识远程教育课程是一项基础工作。远程教育课程与传统教育课程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从课程论的视角来看,远程教育课程在课程要素或属性层面上应以经验为主导,在课程功能或作用层面上应以活动和进程为特点,在课程层次或结构层面上应是一种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的结合。远程教育课程不应过分强调课程的学术性和知识的体系结构,不应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课程标准和纲要,而应由远程教育机构按照实际需求来合理设置,应强调学生经验的获取,重视课程的动态性和过程性。这些特征突出地体现在远程教育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古代传统"学以成人,积以成性"的教育哲学,深圳市坪山区中山小学以国家课程创造性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开发为突破点,聚焦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习性养成,构建了"三类—六维—二层"的"六习"校本课程体系,并提炼出"习性准备—习性助学—多维习得"的"三环节"学科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课程的实施是教学的中心环节。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离,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相分离,课程内部各知识之间相互孤立、缺乏沟通和综合等问题。以"能力本位"为培养目标的课程项目化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为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寻找到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从调查幼儿教师的角度,调查了该地区幼儿园课程的现状、民族特色及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困难。调查结果显示,教材脱离幼儿生活实际;师资配备不足,教师培训机会少,专业发展受限;园本课程开发,方向不明确,存在盲目性,为该地区幼儿园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现存问题为当地学前课程发展提供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汉语语素的构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从两个视角进行理解。从课程与教学论的视角,可理解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教育技术的视角,又可理解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两个视角的研究应该沟通、共融,从而和谐发展,达到最终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