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减负”的话题说到去年,形成了一个高潮。推动起这一高潮的,除了多年以来积淀下采的“民怨”,主要的还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层层下达的“减负”令。有人曾细细计算:到去年初教育部下令“减负”为止,国家已就“减负”问题下发了49道“金牌”!“49道”的说法不知是否确切,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多年来“减负”态度之坚决仅此可见。 然而尽管如此,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到目前仍未解决。据了解,今年的寒假,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春节就是在紧张的学习中度过的——许多学校虽然不再公开集中补课,但把补课的任务通过其它方式转化为学生繁重的自学。新年刚过,一位孩子才上三年级的家长就在汽车上抱怨:大年初一,就在家里陪着孩子做作业。因为一个寒假,儿子的学校仅作文就布置了15篇!其它作业就不必说啰。这才是小学三年级,高年级、初中、高中就可想而知,初三、高三就更不必说啰!由此推想下去:这才是寒假,开学之后,这又是一学年中的第二学期,每一个学生都将面临升级、升学——那境况就更不必说啰…… 为什么“减负”这一国家三令五申、社会和老百姓又普遍叫好的工作到今天仍难落实?换言之,为什么一件关系子孙后代的好事最终却不能做好、做到位?我们在新春伊始郑重地重拾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2.
涂皓 《教育》2013,(13):24-25
在北京各区县中,家长们一向认为西城区的学校相对均衡、学生课业负担相对也比较轻。但清明节假期的第一天,西城区某名校读初中的王莉雅下午就有"课",要到培训班参加考试——学校减负,作业少、考试少了,培训机构的课和测试就多起来了。她告诉《教育》旬刊记者:"老师说了,你们如果现在给自己减负,将来后悔都来不及。"不仅培训班的老师这样说,学校的老师也这样说,只不过后者不公开说。王莉雅的母亲、一位高学历的中央媒体工作者直言不讳地说她不赞成"减负":学校减了,孩子只能到校外培训机构去。  相似文献   

3.
最近,关于"减负"的话题在各大报纸和网络上每每多见,大家各抒己见,众说纷纭。但是,对"减负"工作的意义,并非所有人都很清楚。有个别地方、个别学校在"减负"中采取了简单的"剪"法:不是说"作业太多"吗?那就干脆不布置作业了;不是说"考试频繁"吗?那就干脆取消考试;不是说"课业负担重"吗?那就只管讲课,也不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了;"在校时间  相似文献   

4.
父母们聚在一起 ,恐怕谈得最多的都是关于孩子们的问题———谁不“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为此父母的确付出许多 ,实在“可怜天下父母心”。当今 ,最流行于父母孩子之间的话题便是“减负”。的确 ,孩子应当“减减负”了 ,“父母心”为孩子加上了各种负担 ,反而适得其反 ,这一现象是举不胜举的。为此政府为孩子们“出头” ,提出“减负” ,实令孩子们感激不尽。不过 ,据我发现 ,“减负”大多有名无实。孩子们在家中向父母提“减负” ,父母说“减负是学校的事 ,别人减负 ,你不减负 ,才能更有出息。”孩子们在学校向老师说“减负” ,老师说“减…  相似文献   

5.
<正>今年,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纷纷行动,就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采取了许多强有力的措施。但是,每个人都意识到减负并不等于不要教学质量,反而是强调"减负"的同时要能"增效"。那么在大力倡导轻负担、高质量的今天,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语文教师,如何做到既"减负"又"增效"呢?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中小学减负力度的不断加大,南京市放学时间大大提前,多数小学放学时间在下午3点或者4点左右。这就给很多的双职工家庭接孩子放学带来了不少后顾之忧。没人接怎么办?小孩放在托管班,安全怎么保证?不少家长开始期待:是否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后也能待在学校,等家长下班之后再去接。为了满足家长需求,前不久南京市在琅琊路小学、游府西街小学、汉口路小学等数所小学试点"弹性放学",家  相似文献   

7.
<正>每到学生放假时,补课就成了热门话题。为了给学生减负,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严禁学校、老师在寒暑假期间给学生补课。然而,这样好的政策却总是遭遇执行难,学生反感、家长抱怨,学校和老师也有自己的委屈。假期补课为何屡禁不止,真的是学生需要吗?一些家长和社会人士不禁质疑,这其中是否有老师借此增加收入、学校提高升学率之嫌?补课之风盛行,原因究竟何在?【你来问】家长王俊华:"我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五年级,还没放假的时候,老师就通知要假期补课,说是要赶赶课程好多留一些时间复习。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公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减负十条"一出,热议一片,有关部门当天就收到上千条意见。记者随即采访本市小学多名校长和教师后发现",不留作业"一条争议最大。(8月26日《北京日报》)"减负十条"让家长们怎么办?其实,给孩子留不留作业不是大家争论的中心,问题是应该给孩子们留多少作业?不留作业,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如何体  相似文献   

9.
新学期开始了,来自教育部的小学生减负"十条新规"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尽管其中包括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规定,包括不留书面家庭作业、一到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全面取消百分制等。"十条新规"真的能为学生减负吗?家长并不认同。道理很简单,社会竞争依然激烈,成绩不好就吃亏。新学期的普遍现象是,孩子刚刚出了学校,就被送进了辅导班,学习的负担一点没减少。学校的减负与社会竞争本身是矛盾的。现在,没个重点高校的文凭,连工作都找不到,如何在社会上立  相似文献   

10.
《中华家教》2011,(8):33
Q编辑老师:您好!今年9月份,我女儿该上小学一年级了,因为我和丈夫工作都很忙,离家也较远,孩子上学后中午吃饭和午休成了问题。前几天,我通过在孩子学校附近咨询了解到,学校附近的社区内有不少小饭桌可以给孩子提供午饭。但是,我应该怎样给孩子选择一个安全放心的"小饭桌"呢?A家长:您好!现在在很多城市中  相似文献   

11.
本期问题:现在,全国上下部在为中小学减负,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出台了许多减负的措施。幼儿园的孩子要不要减负?减什么?怎么减? 11月问题:幼儿园来了几位参观的客人。中班的强强正在看图书,一位客人老师对强强说:“你好,小朋友,你看的是什么呀?”“我才不愿理你呢!”强强头也不抬地说。如果你是强强班上的老师,你如何处理这尴尬局面? 截稿日期:2000年10月5日  相似文献   

12.
正今天是9月1日,又到秋季入学时。好多学龄孩子将从今天起,进入人生的学习旅程,成为一名小学生。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那么,古代的小学怎么上?开学时间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入学年龄有何要求?古代小学怎么考试?学校管理有哪些手段?古代小学何时开学南北朝时期"春夏务农冬入学"  相似文献   

13.
我读了今年第三期上刊登的《大中城市小学开办学前班利少弊多》一文后,也有同感。就拿我们广西省南宁市这几年的情况来说,学校办的学前班,一般都没有孩子午休和单独开饭的条件,下午也是早早放学。有的家长说,孩子一上学前班,就再也不能午睡了;做父母的还要忙着给孩子备午饭和接送。有的学校规定,孩子不上本校学前班,就不能入小学。因此家长意见很多。有的家长没有办法,就硬着头皮送孩子进学前班。  相似文献   

14.
陈纳 《教育发展研究》2006,26(23):81-83
说到“中小学生减负”,人们经常把中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学生负担的情况进行比较。相比之下,外国学生课量少、假期长、负担轻。由此,我们的减负也有了某种依据。其实,这后面往往隐藏着误解。前不久读到一篇关于减负的报道,说是“现在学校没有功课也没有了考试,孩子回到家就是看电视。频频在电视机前逗留让孩子的眼睛也出现了问题。这样的减负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实在忧心忡忡……”究竟有多少学校真的减负减到“没有功课也没有了考试”的程度?还不得而知。不过,这则报道反映了减负过程中的一种倾向,就是将“学生减负”简单地等同于一刀切的…  相似文献   

15.
时下,人们评论中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评价教育那就是:孩子苦,家长急,教师累,校长忙;评论老师那就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形容孩子是:一到五忙上学,六到七忙培优,每周七天无闲时。简而概之:中国教育很忙,中国教师很忙,中国孩子很忙,中国家长很忙。忙,意味着负担很重。中国教育为什么就负担这么重呢。大家都知道:负担过重,会让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负担过重,孩子就会变成非正常就学的孩子。其实,负担过重的问题早就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中国教育年年都在呼吁"减负"。今年新学期,全国各地"减负"之风刮得比往年更重。去年,个别省份主要领导同志还专门为"减负"呐喊。中国教育走在"减负"的道路上。作为一个老话题,今天,本刊编辑部还是推出"减负"一辑,以期与读者一起探讨"减负"之困,期待"小马"不再拉"大车"。  相似文献   

16.
儿子10岁,上小学四年级。在上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成绩不理想,语文82分,数学78分,在班里排名倒数第三。不光孩子受批评,就连我这个家长也被"请"到学校,让班主任老师狠狠数落了一顿……我十分纳闷,我和妻子为儿子的学习不能说呕心沥血,但也绝没有少花费心血,孩子的成绩为什么还这样一塌糊涂呢?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到底缺什么?同事们对我说,现在的  相似文献   

17.
记者采访合肥市南门小学的由头,缘于一个偶然事件:一位家长带着儿子去肯德基,临座一位陌生人问她:“您的孩子是不是在南门小学读书?”这位家长觉着很奇怪,就问他:“您怎么知道?”那位陌生人笑着说:“我的孩子也是南门小学的,南门小学的孩子跟其它学校的孩子不一样。”这件事在记者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一个有着暖暖阳光的深秋下午,记者走进了这座名闻遐迩的百年老校。  相似文献   

18.
<正>"教育减负",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教育部提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社会各界尤其是学生家长多少有些期待。一年后的2020年,减负的春风是否温暖了家长的心呢?我将今年暑假记录的两篇陪读日记分享给大家。陪读日记一:初尝陪读的不易真没想到,2020年暑假,我变换了一个崭新的角色——陪读家长。孩子9月份开学就高三了,这个暑假也是她高考前最关键的最后一个长假。都说抓住这个假期,孩子的学习就可以上一个台阶;抓不住,孩子就原地不动了。  相似文献   

19.
有家长埋怨小学作业过多,孩子吃不消,到学校去提意见。校长和老师感到委屈,因为每次"减负",都被另一批家长告状,认为教师"偷懒"。现在办学,如筑舍道旁,教育行政管理不坚决,媒体无事生非,家长观念差距大,学校左右为难,莫衷一是。目前对教学干扰最大的,往往是家长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小学生的作业少而精,讲究质量,有趣味,或者没有家庭作业,有什么不好?法国小学没有家庭作  相似文献   

20.
新学期伊始,北京市教委下达了中小学减负的"八项规定",显示了教育行政部门推动"减负"的决心,也向社会传递了推进素质教育的正面声音.应该说,学校是"减负令"的主要对象,也是减负令的主要宣传者和实践者."减负令"能不能一以贯之,考验学校的管理智慧. 新的"减负令"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作了很具体的规定,比如"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6小时""中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小学一至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作业""初中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等等.与过去相比,显然,学生用于学习的时间减少了,但是要实现减负不减质,适应减负带来的变化,学校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尤其是在推动育人上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