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历史观和结构观是历史制度主义理论分析制度变迁的两个重要维度。40余年来中国高职招生制度按照依附普通高考、实施分类考试、构建职教高考的逻辑递嬗演进,经历了制度生成、制度分化、制度独立三个发展阶段。宏观的经济体制改革与教育体制改革直接推动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高职招生制度的生成。中国高职招生制度从依附普通高考阶段向实施分类考试阶段的变迁存在着明显的路径依赖,但是,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职教高考意味着必须打破路径依赖。打通利益调整之路与理顺变迁动力机制,是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实现高职招生制度变迁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经历了渐进性制度转换、探索性制度置换、建构性制度微调等三个阶段。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可以发现,政府决策和社会市场需求等宏观性因素影响着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学习效应、协调效应、适应效应及高昂的运行成本等阻碍性因素使劳动教育政策变迁产生路径依赖。劳动教育政策变迁的内在动力来源于政府、市场、学校三方的权力博弈。如何抓住制度创新的重要契机,不断突破路径依赖,是我国劳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制度变革的选择目标与发展趋势之一。许多发达国家推行现代学徒制取得了成功,证明现代学徒制是符合产业发展需要、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制度创新需要、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发展需要的重要制度成果。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分析,现代学徒制本质上是职业教育制度性变革。中国推行现代学徒制是新时期经济新常态发展、职业教育转型和实现职业教育学生终身职业发展的要求。现代学徒制改革实践迫切需要在理论上给予解释、指导和支持。建立中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应该是:遵循路径依赖规律,顶层设计与碎片化改革并举,学徒制改革的本土化、区域化与多样化发展,行业企业与职业院校基层自主创新,国际化发展的制度移植。  相似文献   

4.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的结构和历史变迁,为分析该项政策的制度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宏观的制度情境及其变化,经济、利益与观念等多元变量的排列序列以及情境中政治行动者的行为互动与选择构成了大学治理政策变迁的结构逻辑。由于学习效应、协同效应、适应性预期等机制对初始行为选择的强化,我国公立大学治理政策表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的色彩。对大学治理政策变迁中路径依赖困境的破解有赖于作为历史否决主体的政治行动者对新的制度变革情境的深刻认知、对历史否决点的准确把握以及治理智慧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回顾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百余年历程,并分析该制度变迁的制度逻辑。研究发现,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为宏观制度环境所主导,并受到经济发展、利益因素、观念等相关政治变量序列以及行为与制度互动的制约、影响;中国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变迁存在路径依赖特性,也存在"历史否决点"。为此,推动高校教师职称晋升制度的进一步变迁,需进一步优化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制度,充分把握制度变迁的关键节点和路径依赖规律,平衡行为主体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对英国职业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逻辑和制度逻辑进行分析。英国职业教育制度经历了4个阶段,以个人需求、产业需求和国家需求为推动力,克服了企业积极性欠缺和政府主动性欠缺的问题,实现了职业教育制度变迁模式的转化。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转变轻视职业教育的文化观念,兼顾职业教育相关各方需求,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70年来,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先后经历全面学习"苏联模式"、教学管理制度从分权走向集权(1949-1977),恢复重建教学管理秩序、建立"学分制"学籍管理制度(1978-1984),下放高校管理权、增强教学管理制度弹性(1985-2009)以及逐步扩大师生权利、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2010年迄今)四个阶段的变迁。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变迁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转型及国家人才培养需求转向的宏观制度环境变化密切耦合,高校与政府的权力重组及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的权利衡平推动其变迁。但同时也发现,受制于高昂的固定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和适应性期望,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变迁呈现出局部替换的渐进式变革特征,存在明显的路径依赖现象。  相似文献   

8.
结合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方法,探究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变迁的逻辑进路,以关键事件为节点,将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变迁分为四个阶段,学校体育目的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经历了社会性功能为主向社会功能和个人功能并进的转变,“健康第一”是现代学校体育目的的核心价值追求。从学校体育目的的制度生成、体育目的变迁的路径依赖和我国学校体育目的演变的“制度断裂点”三个层面阐释我国学校体育目的演进的逻辑进路,为我国体育理论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为新时期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民办高校现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办高校进行财政资助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举措。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发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高校财政资助制度历经初步形成、法制化建设、多样化发展以及差别化扶持四个阶段,其制度变迁深受宏观制度环境、民办高校发展受重视程度以及财政资助目标转变的影响,变迁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现象,在整体上呈现出以诱致性变迁为主、强制性变迁为辅的变迁逻辑。后续民办高校财政资助制度的发展,将注重经费投入增加与支出结构优化相协调、充分体现财政杠杆的三重作用、平衡好财政资助的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分析框架,对我国学术不端行为治理政策文本进行解析,发现:该政策经历了初设探索、调整推进、完善规范三个阶段,渐进地指向以高校为主体的政策发展方向,进入以“善治”语境为核心的改革模式;其中不仅政府、市场与文化、组织作为深层结构影响着政策变迁,又因政策设置的高昂成本、学习效应、协作效应、适应性预期对初始行为的选择强化,致使政策具有较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更有不同利益主体间博弈、国外相关政策示范效应和社会舆论监督催化驱动三大动力机制贯穿政策演进发展始末。以史为鉴,我国学术不端行为治理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学术委员会关键行动者的核心引领作用,关注权力的安排、规划与机制。  相似文献   

11.
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回顾了浙江独立学院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从制度的深层结构、制度自身以及行动者三个因素入手,阐释了浙江独立学院发展变迁的逻辑,分析了影响独立学院发展的深层结构、独立学院发展的路径依赖以及独立学院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得出结论认为:浙江独立学院的产生受制于宏观的"制度的深层结构",其产生与发展呈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现象,同时是政府、民间、社会以及高等教育本身各方面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李政 《江苏高教》2021,(5):103-109
通过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检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的变迁逻辑发现:高职教育项目制治理模式是在财税制度改革与高等教育的新自由主义风潮下形成的;人才需求变迁、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职业教育发展定位、意识形态建设等因素深度影响项目制的内容与实施;在项目制的形塑下,政府与学校之间以“委托—代理”关系互动,进而形成了高职院校独特的行动模式。项目制在其演化过程中存在着自我强化的路径依赖,但同时职业教育类型地位的确立,也成为该制度在内容和实施层面演变的一个“关键节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对政治学领域存在的五种代表性绩效观的分析,借鉴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四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做了梳理,指出了新中国政府绩效制度变迁的三个发展趋势,概括出新中国绩效管理制度变迁的独特模式,即诱发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统一、通过渐进式改革维持断续性平衡、"问题-政治-政策"之多元汇流,剖析了绩效管理制度变迁的六种动力学说和四种路径依赖,并对路径依赖之所以产生的三种效应,即成本担忧效应、制度协调效应与集体博弈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政府绩效管理改革的理论共识和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1949年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政策,可以发现其历经了起步探索、规范建设、变革调整、深化改革四个阶段。从动力机制上看,政治经济体制变革、文化观念转变以及政策与行为主体的互动是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政策变革的主要动力。从变迁路径上看,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政策呈现出从路径依赖到路径突破的特征。未来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政策需要遵循宏观制度结构调整的客观规律,把握好政策变迁的路径依赖和关键节点以及平衡好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5.
实施现代学徒制不仅是高等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职业教育体系与产业经济体系互动、扩展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还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抉择。现代学徒制在西方国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已被实践证明是一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阐明参与到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构建的相关主体及其利益诉求,本文借助经济社会学"社会建构"这一理论视角,分析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构建所面临的制度障碍及其消极影响;并针对当下高职院校构建与实践现代学徒制面临的制度困境,通过深入剖析某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实践案例,提出了五大机制制度,为作为基层创新与实践主体的高职院校指出了在当前制度环境下现代学徒制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世界职业教育典范的德国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基础上演化形成的,其发展经历了手工业学徒制——工业化学徒制——现代学徒制三个阶段。德国现代学徒制形成发展的制度基础主要包括投资成本共担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多方参与协同治理制度、重视技能和工匠的社会文化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经历了从任命制到聘任制的变迁。职称制度作为高校师资管理的核心制度,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看,其结构变迁的方向深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制度的影响,并与教育场域内各利益主体的博弈结果密切相关;与此同时,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历史变迁产生了“制度锁定”的路径依赖,延滞了制度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打破行动集团的博弈均衡,突破历史否决点,才能实现高校教师职称制度的转变和创新。  相似文献   

18.
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60年的变迁趋势是由集权走向分权,大体上经历了激进式制度变迁和渐进式制度变迁两个时期,呈现出制度断裂与演进交织并行的状态。计划经济色彩的体制、集权管理模式和社会本位的文化模式是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国情特征。同时,在适应性预期、协作效益和学习效应的合力作用下,行动者对既定的研究生招生制度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创新的契机是制度断裂的关键性支节点和阈值临界点,这为当前深化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提供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学徒制制度是现代学徒制在新时代中国的制度实现形态,是中国特色学徒制政策发展的逻辑起点。以2012-2022年中国特色学徒制政策文本内容为依据,从政策视角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学徒制制度进行分析表明,中国特色学徒制制度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建立在新时代学徒制本土化实践试验的基础上,融汇聚力政校行企等多元主体参与学徒人才培养,最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针对中国特色学徒制制度构建中所面临的难点,未来还需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强化制度供给,协调各方利益、构建共治网络,引导行业参与、增强校企合力,完善质量体系、提升应用价值,由此推动中国特色学徒制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借鉴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分析我国大学内部治理制度的变迁经历了国家控制的内部治理探索期(1949-1977年)、初步自主的内部管理建设期(1978-1997年)、法人治理的依法治校完善期(1998-2012年)、多元治理的多元共治建设期(2013年至今)等四个阶段。政治体制与政策、经济体制与环境、文化观念与认知、行动者等因素构成了影响制度变迁的深层结构,关键节点与路径依赖塑造了断续相接的制度变迁历程,制度变迁呈现出从国家控制到多元共治的演进逻辑。未来,应把握当前制度发展阶段特点,推动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的有序运转来构建大学善治格局,与外部治理制度协调推动现代大学治理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