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沈燕 《现代教学》2011,(7):106-107
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过程中,区县教研员的课程领导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种课程领导力主要体现在教研员对区域内学科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否发挥规划力和指导力。作为教研员,我认为要与基层学校充分对话,才能成为专业的课程领导者,才能实现有效的课程领导。尊重他们,倾听他们对学情、校情的分析与对学科课程标准的理解;引领他们,提升他们对区域学科课程内涵的理解,帮助他们深入梳理、重组和加工学科课程资源,从而支撑区域学科课程的科学规划与实施。  相似文献   

2.
谢海英 《现代教学》2011,(7):104-105
课程领导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行为的总称。课程领导不仅是保证课程规范实施的前提,更是创造性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教研员作为指导学科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整个区域课程质量提升的职责。因此,作为区域层面的课程引领者,将引领全区幼儿园、教师走向何方,如何走好是我们每一名教研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研员胜任力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教研员胜任力调查研究,发现当前中小学教研员胜任力发展具有自我成就的专业发展倾向。由于受性别、单位类别、教研年限、学历和职称等不同程度影响,教研员胜任力在专业知识、课程建设、教学发展、科学研究、组织领导和专业品质上表征各异。其中女性教研员专业品质胜任特征显著;研究生学历教研员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胜任特征显著;16-20年教研年限的教研员专业知识胜任特征显著。为组建高素质专业化教研员队伍,有必要突破传统教科研工作思路,凸显教研员的课程领导作用,不断涵养教研理性品质。  相似文献   

4.
教研员是我国区域教学质量的保障者。长期以来,我国学界缺乏对教研员素质的大型调查,导致教研员的专业发展长期停留在理论思辨和区域经验探索的层面。“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现状调研”对教研员的学历、职称、荣誉、知识、能力等进行了大型调研,发现教研员拥有较高的学历和职称,扎实的学科教学知识和能力,教学指导职能突出。相应的问题是,教研员荣誉评定受限,区县教研员职称上升空间有限;缺乏自身发展规划,教育理论知识薄弱;指导内容偏技能化和经验化。故发展针对性强的教研员专业培训,改进教育管理制度,提高教研员的工作认同感,支持中西部、区县教研员是其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围绕有效推进课程建设这一中心议题,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都须明确功能定位,确立目标任务,落实工作举措,形成整体推进合力。作为区域教育业务部门,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在推进区域课程改革中注重挖掘自身潜能,积极履行职能,发挥研究指导服务优势,全面增强广大校长、教研员和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合力。  相似文献   

6.
教研员是我国区域教学质量保障人员,为基础教育课程实施、教学改进、教师发展做出了贡献。随着教研员的地位与作用日显,有关教研员的研究表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在教研员角色、教研工作、教研员能力与发展方面经历了理念探讨与历史分析、制度关切与实证调研、国际比较与本土论证相交叉的研究过程,其中教研员角色研究起步最早,教研转型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多线并进的研究提出了三个重要且环环相扣的研究问题:教研制度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教研员作为教学领导与课程领导的关系,教研员核心能力的基础所依。未来教研员的研究应以体制机制研究推动教研员职能的转变,以教学研究为基础分析教研范式的转型,以国际比较视野构建教研员专业标准。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推进,教育理念的改变是先导,课程领导力的提升是关键,教师专业发展是焦点,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地区教师进修学院作为区域课程建设的业务主管部门,理应担当起课程改革赋予的新使命。区域课程领导力的内涵一、课程领导作为一个多层级的动态运动系统,不同层级的领导主体和职能是不一样的,校长、教研员与  相似文献   

8.
教研员作为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和推动教研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胜任力水平的高低能直接影响教研制度、教研理论与教研实践,并决定着我国特色教研系统建设成效。为找出教研员胜任教研岗位的职业特征和突出专业表现,研究基于数理循证思维,混合运用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厘清了教研员胜任力结构,构建出包括专业知识、课程建设、教学发展、科学研究、组织领导和专业品质六个维度的教研员胜任力理论模型,之后运用此模型探究教研员胜任力发展水平及作用机制,发现我国教研员总体能有效胜任教研工作,并在专业品质、教学发展和组织领导上有突出表现,在课程建设和科学研究上表现不稳定。为确证教研员胜任力发展的差异表现,研究在大数据理念和算法思维指导下,具体采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发现教研员之间存在明显的胜任力发展水平差异,划分出"消极谋生型""乐教潜力型"和"积极强研型"三类教研员,此外还明确了教研员胜任力作用机制,发现教研员自我效能对胜任力有直接影响,组织氛围主要通过教研员自我效能来影响胜任力。当前为促进所开发教研员胜任力模型的创新应用,应着眼中国特色教研理论话语体系的构建,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系统发展要求;完善教研员"选评聘"一体化的进出机制,并以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愿景助力教研员转型。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学》2012,(5):21
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是解决目前教育教学、课程建设等方面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各区县推进课程改革,进行一系列探索和实践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就是教师的能力如何与之匹配。在区域拓展型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各区县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为此,各区县围绕拓展型课程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教师教育探索。本期,我们选择了两个具有代表  相似文献   

10.
黄瑞  高静波 《今日教育》2010,(11):13-14
九月刚过,这场全面摸底重庆40个区县和7所委直属中学高中新课程实验情况的调研拉开了序幕。在重庆市教科院院长万明春,副院长陈定凡、李常明,院长助理姜伯成等领导带领下,教科院中教所所有教研员和课改中心成员兵分四路,奔赴全市各个调研点。  相似文献   

11.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学校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保障。基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概念解读与维度分解,研究探讨了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以及作用机制。以中小学校长为调研对象,采用描述性统计、PLS-SEM分别进行现状分析与模型检验,探究校长课程意识等对课程领导效能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小学校长的课程规划与管理能力较强,课程意识与课程评估能力则较为薄弱;校长课程管理能力与课程评估能力直接影响课程领导效能,而校长的课程意识会经由六条中介作用路径正向影响课程领导效能。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注重校长课程领导力培训的科学精准、加强对校长课程领导情智要素的实证研究、构建基于叙事的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性学校优秀教研组评选活动发现,以价值理念立魂、以实践跟进立行、以强化育人立德、以深研实修立品、以协同发展为终是区域教研组建设的宝贵经验。强化教研组的专业功能、关注学科本质及前沿问题、提升教研组长领导力应成为区域教研组建设的转型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以常熟理工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以问卷分析为研究方法,对文科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了量化分析。论文分析了实训课程设置与专业能力培养的匹配度、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实训课程对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实训方式、教师实训管理、实训时间安排等问题。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深化文科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完善实训课程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特色专业建设和核心竞争力分析的背景,对湖南省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特色建设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体育教育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口径较窄、专业类型单一化,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没有协调发展,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深入分析特色专...  相似文献   

15.
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已成为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有力工具,而加强专业群课程建设则是"十二五"期间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在分析建筑工程专业群各专业核心岗位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探究了专业群课程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和网络环境下课程的教学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地方高校专业设置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对现有专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布局、新专业的设置以及对现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方向的影响。因此,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方面如何主动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当地文化的建设,引导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是地方高校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In develop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chool leadership, school district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ternationally must consider who is being promoted, the training they are able to access beyond traditional university degree work, the schools in which these emerging leaders enter their first principalships, and how prepared these new leaders are to succeed and remain in the role. This study explores 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regarding school leader, particularly new leader, development, and placement. The study discusses what is happening internationally in terms of the gender distribution of school leaders and the literature of non-traditi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To explore gender, race, and ethnicity in hiring and promotion practices, the study employs the methodology of case study analysis. This case study analysis formed from a need to understand the changing dynamics of race, gender, and ethnicity in school leadership in four American school districts participating in a non-traditional regi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me. These districts, in the Richmond, Virginia (USA) metro area, are experiencing changing student demographics by race, ethnicity,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Specifically, the study addresses the demographic profile of those seeking leadership, the changing demographics of these communities, and the professional assignment of participating early career leaders.  相似文献   

18.
教师课程领导是指教师在课程事务上通过相互影响来实现课程发展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过程。目前教师课程领导仍处于自发状态的因素主要在于:传统学校课程管理体制的影响、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教师的课程参与意识不强、教师课程领导知能不足、教师文化的封闭与保守等方面。为使教师课程领导从自发走向自觉,应从赋予教师权限和建立对话平台,提高教师课程领导的专业知能,增强教师课程意识,建立合作开放的教师文化四方面努力,以促进教师课程领导。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是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进程中,对电子商务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电子商务专业开展创业能力培养有着一定的优势,在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创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从构建电子商务创业课程体系、重视教材建设、提升电子商务师资队伍的创业实践水平、搭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