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晓凯 《收藏》2008,(4):139-141
前奏:清末“西方体育的引进” 1860年前后,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练习“新军”,引进西洋“兵操”。因而,最先引起中国的“西方体育”是“兵操”,最先大规模接受“西方体育”的是洋务派“新军”。  相似文献   

2.
体操动作源于生活,与生产、生活有密切联系,学会体操技能,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同时还可以纠正身体不良姿态,如:常见的“豆茅型”和“驼背”,可以说体操是全面锻炼身体的一个很好的运动项目。从去年的全国优质课评比和各省、市优质课评比的上课内容来看,体操课有回归的迹象,特别是一些难度动作,在以前的体育课中几乎绝迹,我们欣喜地看到有老师敢于站出来上了。基于上述原因,本刊将陆续推出高质量的体操教案,包括基本体操、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等。  相似文献   

3.
体操课是体育中专教学中的一门重要的普修课,它既为学生学习其它课程打下基础,又可以通过体操课学到很多技能,为今后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创造条件。但在体操课教学中学生普遍反映难学、害怕、学习效果差等,现根据从事体操课教学多年经验,谈谈提高体操教学的效果。1合理...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学校兵操兴衰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兵式体操在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兴起与发展、衰落与废止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军国民教育思想和中国留日学生对兵式体操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新文化运动,兵式体操本身存在的问题和弱点以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入是导致学校兵操衰落和最后废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体操课中实施美育教育 ,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是一条重要途径 ,尤为重要。通过体操课实践的尝试 ,摸索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也有助于体操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近百年来三次引进外国学校体育的经验教训,为今天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一)清朝末年以日本明治时期学校体育为样板,使近代学校设立了体操课;然而兵操不适合青少年特点。(二)20—30年代从模仿日本转为模仿欧美,跟上了世界潮流。但是,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不同,使自然体育在我国呈现“放羊式”。(三)解放初期,全面学习苏联。但是没有注意避免苏联体育的弊端,没有对旧中国体育做到批判的继承。近百年来在学习外国学校体育方面,以模仿为主,未能摆脱片面性和局限性。究其原因,一是对世界体育全貌及其发展趋势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二是没有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去开拓独具中国特色的体育。  相似文献   

7.
体操是我国主要体育运动项目之一。通过体操练习,促进身体协调发展,使学生具有健美的体型和正确的审美、表现美的能力,并把音乐引进体操课,陶冶情操,寓德育、美育、音乐于体育之中,进一步发挥体育的教育作用。目前在中学体育大纲中,有相当比重的体操,这是很必要的。体操有便于开展的一面,特别是徒手操和轻器械操,内容丰富,不受场地、器械的限制,可根据具体情况自由选择,动作简单,易于掌握,是中学体育课的基本内容之一。怎样上好中学体育课中15~25分钟的体操课呢?现就本人随81级赴中学教育实习接触到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体操运动是一项具有较高艺术性的项目,它不但可以塑造人的健美形体,陶冶情操,又可以提高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在体操课中进行审美的教育是体操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在体操课中对学生进行内在美的教育,塑造教育对象的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和谐统一,不仅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而且能开阔教学领域。 此外,学生存在爱美的心理,都希望  相似文献   

9.
体操教材在中学得不到贯彻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操运动在学校得不到贯彻,不少人仅仅将其归咎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以下简称“体锻”)未列入体操项目这一原因。从以长期的教学实践和调查研究中所获得的信息来看,这种观点未免失之偏颇。“体锻”中未设体操项目,这固然是体操运动在当前学校体育中未能占有一席之地的症结之一,除此以外,下列两大方面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精武体育会的前身是1909年霍元甲等人创办的精武体操学校。自霍元甲先生逝世后,陈公哲、陈铁笙、卢炜昌,姚蟾伯等人乃于1910年发起建立精武体育会,地点在上海培开尔路73号。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武术为主兼包其它各项近代体育运动的综合性民间体育组织。  相似文献   

11.
本对小学课余体操训练活动开展相对较好的广州地区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小学课余体操训练的基本规律,为体操后备人才合理开发和体操的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对策。研究认为:影响小学体操课余训练的因素主要有课余训练体制,学校环境,学生态度,赛制,项目特点,家庭影响等因素;采取发展学生素质教育,发挥社会力量,取得家长支持,调整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的关系等措施有利于小学体操业余训练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知网关于体操内容有代表性的研究加以综述,从体操范畴的不断扩大和体操内容的不同争议两个方面进行讨论,提出体操的“小体育”之说:体操不是一个体育项目,是“体育”中的“体育”;并提出,体操内容的混乱直接导致体操分类等研究的混乱,进而影响体操的研究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郎净 《体育科研》2016,(1):88-92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晚清著名教育家吴汝纶的体育教育思想进行研究,研究可知:吴汝纶有明确的国民教育思想,而体育教育,是培养尊君爱国的国民的重要工具;吴汝纶希望借教育提高中国的军事实力,提倡“寓兵于学”之模式,重视在学校中开展体操课程;吴汝纶把日本的学校体育介绍到中国,尤其强调体操与卫生之结合;在日常生活中,他反对繁重的课业,提倡劳逸结合,提倡身体练习。  相似文献   

14.
吴健 《体育教学》2008,(12):43-44
从双杠上滑下造成手臂骨折,篮球课上抢球“抢出”脑震荡,短跑被绊倒导致小腿骨折,长跑跑出昏厥和心脏病……这些都是体育课上的危险镜头,于是双杠下岗、“山羊”下课,体操联合器械成了光杆司令,体操课成了无人敢上的“危险课”。但实际上,只要有效预防,加强认识,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本专题我们看到了体育人的高声呼吁: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千万不要因噎废食。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及调查统计等方法,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较全面科学地探究和分析了当前一些体育院系体操课教学中的教学模式。结果表明体操教学应从课的组织、有效教法等多方面的协调配合入手才能提高体育院系体操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试谈艺术体操课中音乐──造型表现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谈艺术体操课中音乐──造型表现力的培养胡效芳(陕西师范大学西安710062)作为一项将体育运动与艺术相结合的运动项目,艺术体操教学与训练的基本目的是培养练习者把体操动作与音乐伴奏有机结合的综合能力,这包括控制身体姿势的能力,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法改革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体操课程的特点和目标,结合我国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实际要求,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调查访问等方法,对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教法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认为:体操教法应建立起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体操专业素质的教法新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体操是军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体操训练,能增强力量,发展身体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提高军人在各种军事活动中的抗晕眩抗颠簸的能力,为此总参将体操训练列入军人体育锻炼标准的必测项目,全军各院校都在为如何提高体操教学训练水平而努力探索。我院1985年以来,通过实施体操教学训练一体化的管理和不断改革体操的教学训练,培训体操骨干,开设体操课第二课堂,组织学院体操竞赛等活动,将体操的教学和训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先后有527人达国家体操等级运动员标准,连续四届获得陕西省高校体操  相似文献   

19.
<正> 1840年的炮声震动了天朝朝野。西方近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随着大炮的轰鸣,涌进了古老的国土,要求结束闭关锁国的政策,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的呼声,遍于域中。一个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热潮逐渐兴起。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指导下,兵操以一种实用技术引进了中国。兵操的传播,标志着近代外国体育引进的帷幕业已拉开。从19世纪中叶兵操的引进到20世纪初兵操的衰落,在半个世纪里,经历了从军队到学校的演进过程。最初引入的兵操,主要作为“新军”的训练手段之一。后来在洋  相似文献   

20.
"精武会"是中国近代体育组织的一面旗帜,从诞生起就有着深厚的政治背景,但以往研究涉及的却很少。文章在研究精武体操学校创办的过程中发现,学校的初创就得到同盟会的支持,而联想到同盟会组织者陈英士和农劲荪,以及财力方面的资助等。这种特殊关系便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链条:陈英士追随孙中山,成为中部同盟会的主要领导者,并与农劲荪共同筹划同盟会;农劲荪曾在天津开设怀庆药栈时,结识习武之人霍元甲,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情节,才特请霍元甲到上海与奥皮音比武,未遂后由陈、农二位撤霍元甲大旗创立了精武体操学校。透过这种现象反映出精武体操学校的创立之初是有深厚政治背景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