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对于处于共性技术需求强的产业内的企业,组建专利池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重要模式。专利池的形成使池内企业通过技术交流、共享,突破技术瓶颈,并依靠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支持,防止垄断现象发生。现有研究大多以专利池对企业技术创新的结果为研究导向,并未对专利池从形成-共享-分配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进行剖析。为此,文章提出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的概念模型。通过分析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提炼出关键要素。以专利池运转机制为切入点,结合外部环境及内部影响要素,深入研究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影响机制。最后,利用系统动力学建立起影响机制的因果回路图与流图,更直接的呈现出专利池全过程影响机制的优点与不足。本文研究发现互兼容互操作的产业更适合构建专利池;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维持专利池持续运转;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为专利池提供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2.
方曦  梁天娇  尤宇  刘跃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2):161-167
现有研究缺乏对专利池的形成—共享—分配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进行剖析,为此,提出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全过程影响的概念模型,通过分析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提炼出关键要素,以专利池运转机制为切入点,结合外部环境及内部影响要素,深入研究专利池对池内企业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影响机制,并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起影响机制的因果回路图与流图,更直接地呈现出专利池全过程影响机制的优点与不足.研究发现互兼容互操作的产业更适合构建专利池;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有利于维持专利池持续运转;完善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可为专利池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3.
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雪忠  詹映  蒋逊明 《科研管理》2007,28(2):180-186
随着技术标准与专利的日益结合,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日渐成为举足轻重的专利许可主体。本文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剖析了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在专利池形成过程中,企业进入专利池的预期对我国自主创新有强激励作用,同时也可能导致重复研发。专利池所依附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自主创新的迟滞。专利池形成之后,通过促进技术扩散和技术溢出,将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专利池的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则会对我国的自主创新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专利池内部的“搭便车”行为和在位厂商地位也可能会妨碍创新。  相似文献   

4.
周青  陈畴镛 《科研管理》2012,33(1):41-46,55
本文基于浙江企业的调研数据,从联盟动机、合作方式和成果形式等方面实证分析了专利联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方式。实证结果表明获取技术领先优势和提升产品竞争优势的联盟动机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有着积极作用,"技术+技术"和共建研发机构的合作方式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市场融合、技术融合和专利融合的成果形式更有利于联盟活动的开展。而专利联盟作用的发挥更是需要有效的政策措施来加以引导保障,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可以确保专利联盟高效地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经济社会学理论中的嵌入性理论分析技术标准联盟伙伴间的嵌入安排及其对联盟竞争能力的影响。具体而言,首先,将嵌入性分为结构性嵌入和关系性嵌入,并且将技术标准联盟的竞争能力分为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然后,分别探讨两种嵌入安排对两种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设;最后,借助闪联联盟的案例对所提假设进行验证性分析。研究发现:(1)在关系性嵌入机制方面,在核心技术成员之间,当联盟技术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伙伴间隐性技能的共享时,伙伴间需要建立强关系,反之,如果是以共享显性的专利为主,适宜维持弱关系;在核心技术企业与其他产业链环节企业之间,核心研发企业与大型终端企业应该维持强关系,与小型终端企业和技术配套企业适宜维持弱关系。(2)在结构性嵌入机制方面,中介机构参与技术标准联盟有利于联盟竞争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新经济社会学理论中的嵌入性理论分析技术标准联盟伙伴间的嵌入安排及其对联盟竞争能力的影响.具体而言,首先,将嵌入性分为结构性嵌入和关系性嵌入,并且将技术标准联盟的竞争能力分为技术能力和市场能力;然后,分别探讨两种嵌入安排对两种竞争力的影响机制,并提出研究假设;最后,借助闪联联盟的案例对所提假设进行验证性分析.研究发现:(1)在关系性嵌入机制方面,在核心技术成员之间,当联盟技术能力的提高依赖于伙伴间隐性技能的共享时,伙伴间需要建立强关系,反之,如果是以共享显性的专利为主,适宜维持弱关系;在核心技术企业与其他产业链环节企业之间,核心研发企业与大型终端企业应该维持强关系,与小型终端企业和技术配套企业适宜维持弱关系.(2)在结构性嵌入机制方面,中介机构参与技术标准联盟有利于联盟竞争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在高新技术产业内,专利联盟已经成为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范式.本文以国内外MPEG 2、 TD—SCDMA和闪联等三个专利联盟为研究对象,收集联盟成立前后专利授权数量,运用趋势分析、双重差分估计和Wilcoxon秩和检验等方法对专利联盟的创新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专利联盟鼓励企业创新,加速企业创新进程,促进专利的研发、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专利池究竟是激励还是阻碍了创新?除了专利池本身引致的创新效应,各专利池之间密集的企业间重复联盟关系网络也极有可能产生创新效应。本文着眼于专利池重复联盟关系网络,以国际专利池管理机构MPEGLA管理的12个对外披露信息的专利池联盟内成员为研究样本,构建2 775组专利池联盟配对,实证探究专利池重复联盟关系对其成员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并分析探索性合作、学习强度与相对核心地位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专利池重复联盟关系与成员创新绩效之间呈倒U形关系;探索性合作、学习强度和相对核心地位均对重复联盟关系与创新绩效之间的倒U形关系起显著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在国外许多行业的专利池都已经建立,国内的相关行业要实现正常发展,都必然会涉及到相关产业专利池。同时,深圳市也提出要加强推进产业联盟建设。为此,本文对深圳市企业构建、运营及管理产业专利联盟等方面做了总体分析,希望对企业融入专利联盟、组建专利池、探索相关专利池的管理和应用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扩展适应是企业改进现有产品和技术以扩大市场的一种重要创新方法,但现有研究对此关注较少。研究结合数字经济的时代特征,基于IPO模型,构建专利池通过大数据能力和用户创新作用于扩展适应的链式中介模型。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收集了527份有效问卷,利用SPSS、AMOS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方法对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专利池对扩展适应起正向作用,大数据能力和用户创新在专利池和扩展适应在其间存在单一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研究为企业转变创新思路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1.
技术标准联盟作为融合专利和技术标准的特定产业联盟,其开展的技术标准制修订、推广和产业化等活动如何影响产业经济效益?针对此问题,本研究运用1995—2015年闪联联盟以及3C产业相关数据,采用依次检验回归系数的因果步骤法,实证研究技术标准联盟对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机制。验证了技术标准联盟对产业经济效益的三种影响机制:一是通过推动技术标准化,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二是通过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作为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技术载体以及产业创新的推动力,强化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之间互为促进的关系,最终推动产业经济效益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2.
《软科学》2019,(6):30-36
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对2007~2016年各国家高新区内上市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区的设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但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在企业产权性质上,示范区的设立对非国有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比国有企业明显;在区域差异方面,东部地区示范区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明显;从专利类型看,对企业发明专利的促进作用比外观设计专利明显。此外,引入三重差分模型进行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政策效应"和"集聚效应"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3.
联盟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是专利联盟的基本职能之一。我国专利联盟出现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尚未产生深层次的作用。联盟特质对联盟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着重要的影响。实证性的检验揭示了专利联盟中联盟企业技术创新的成长机理,发现了各项联盟特质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提出联盟企业技术创新的改进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专利联盟的市场价值。研究结论对我国专利联盟与联盟企业的发展均存在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专利组合的高技术企业技术标准联盟动力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战略联盟是企业实现技术标准化及其市场效益的重要形式,企业所拥有的专利组合是决定企业在联盟中地位、作用与利益分配谈判力的重要基础.本文应用Shapley值法构建企业技术标准联盟博弈模型,研究高技术企业基于专利组合的联盟动力与不同策略,揭示企业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合作机理.对TD-SCDMA案例的分析表明,实践与理论上的研究结论基本相符.这对于我国企业探索自主创新与技术标准化途径,推动产业技术进步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专利联盟中企业的专利战略:基于联盟要件的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专利联盟中各参与方之间的契约、专利联盟的属性、专利联盟成员的属性等专利联盟基本要件,分析这些专利联盟要件对专利联盟中组织的专利战略可能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这些要件将对联盟中企业的专利战略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并得到了部分假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匹配了2006—2015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以A股上市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企业发明专利申请行为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机制。分析表明:由于外部激励对内部激励的挤出效应,企业专利申请与其 研发支出呈U形关系,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由其他企业研发支出按各种权重加总形成的溢出池对企业专利的影响为负,即“技术机会”效应占优于“知识溢出”效应;企业自身研发支出与溢出池的交互效应为负,说明企业在专利申请方面是战略替代的。  相似文献   

17.
自主创新过程中企业专利能力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樊丽淑 《科研管理》2010,31(5):148-156
摘要: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也是专利能力形成和培育过程。文章从专利创造、专利运用、专利保护、专利管理能力等方面分析了自主创新不同阶段企业专利能力的培育,并分别对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不同创新模式下企业专利能力培育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企业角度提出了培育专利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谢明敦  马捷  孔虹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178-181,192
伴随着发达国家主导下的标准之争愈演愈烈的趋势,专利池逐渐引起我国社会各界的重视,学界对专利池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在分析专利池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阶段研究专利池正负效应存在比例失调的弊病,并倡导学界应着眼于专利池积极作用的研究。从专利池的天然优势、专利池的积极效应、专利池的终极追求三个层面来构建专利池优势系统,最后凝成一张专利池优势效力层级图,进而揭示出专利池对提升一国产业竞争力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专利联盟在序贯专利竞赛条件下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在多样化专利关系背景下,构建了一个同时描述企业研发投资和专利许可行为的动态博弈模型.在比较有、无联盟两种模型均衡的基础上,得出联盟对各阶段研发强度的影响,及联盟提高长期社会福利的充要条件.结果表明,不受专利关系影响,专利联盟总会提高各阶段研发强度,因此是鼓励创新的;且联盟能抑制领先者垄断市场的动机,提高外部参与者的研发积极性;但当且仅当专利互补程度足够高时,联盟才是提高长期社会福利的.  相似文献   

20.
将动态能力理论与企业自主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应用系统学分析工具,提出了“动态能力、自主创新机制、自主创新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D-I-P”模型,并应用统计软件(SPSS)和结构方程模型(SEM)开展了对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研究验证了以下命题:动态能力对企业自主创新机制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影响;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对绩效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影响;动态能力对自主创新绩效有着非显著性的正相关影响;自主创新机制在动态能力、创新绩效形成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中介变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