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字汇》的语音材料因来源不同而有不同的意义。通过对几种相关韵书、字书部分音注材料的对比、分析可知,《字汇》反切的来源是《洪武正韵》;直音的来源则主要是《篇海》一系字书,最主要的是经过南京人李登校订的《重刊详校篇海》;除此之外,则来自梅膺祚自己的方言。  相似文献   

2.
张社列  孙青 《沧州师专学报》2013,29(1):56-59,62
《新修玉篇》是金代河北沧县人邢准在王太的《类玉篇海》的基础上编纂的一部大型字书,也是目前已知的收字最多的古代字书.考证邢准的故里,探求《新修玉篇》的成书过程、邢准对《类玉篇海》的改进、《新修玉篇》的体例及其在字书史上的价值,肯定了邢准在字书编纂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字汇》以前字书改进《说文》部首的努力中国编纂字书的历史始自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说文》以前的字书,《苍颉》残篇和《急就篇》均按照意义类别编排。《说文》在编排上大有突破,创立了“分别部居,不相杂厕”,“建类一首,据形系联”的编排原则。这些原则给后代字书的影响非常之大,成为历代编纂字书的楷模。  相似文献   

4.
宋元时代,我国出现了三部引人注目的字书。一是宋王洙、司马光的《类篇》,—是辽僧行均的《龙龛手镜》,再就是金韩孝彦、韩道昭父子编写的《四声篇海》。在这三部字书中,由于《四声篇海》晚出,又是在《玉篇》《类篇》《龙龛手镜。》等前代字书的基础上编  相似文献   

5.
明代张自烈所著《正字通》,上承《字汇》下启《康熙字典》,在文字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界对《正字通》的研究主要有版本的源流考述、作者考、内容研究、与其他大型字书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字通》是明代张自烈编纂的一部大型字书,其主旨在于补正明代梅膺祚编纂的《字汇》。《正字通》对《字汇》的增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增补字头,在收字数量上有所增加。第二,增补义项。第三,为义项增补书证。《正字通》对《字汇》的匡正,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对《字汇》编排方法的匡正。第二,对《字汇》字头及其笔画数、异体字性质判定的匡正。第三,对《字汇》注音的匡正。第四,对《字汇》释义的匡正。  相似文献   

7.
《正字通》与《字汇》作为两部重要字书,二者相互参协,但《正字通》调整了《字汇》释义、安排书证的顺序,使之更加科学;收字"从古"、"遵时",反映了语言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8.
《正字通》与《字汇》作为两部重要字书,二者相互参协,但《正字通》调整了《字汇》释义、安排书证的顺序,使之更加科学;收字“从古”、“遵时”,反映了语言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9.
正《新修累音引证群籍玉篇》(简称《新修玉篇》)是金人邢准所编的一部大型字书,它和金人韩道昭所编的《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简称《篇海》)并为金代的两部重要字书,是今天我们考释疑难字的重要参考资料。《新修玉篇》和《篇海》都是在金人王太的《类玉篇海》的基础上各自独立成书的,收字大致相同,所以通过它们的相互比勘,不但有助于《新修玉篇》和《篇海》文本的校理,还能对一些疑难字作出考释。本文以《新修玉篇》所收疑难字为研究对象,根  相似文献   

10.
《类玉篇海》是金代王太编写的一部大型字书,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书。它是在《玉篇》的基础上形成的,继承了《玉篇》分部方式,又有众多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区分画段、标注字源、字无遗形三个方面。它开创了后世字书笔画检字法的先河,在字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王太生于北宋末年,生活于金代,是今河北赵县人。  相似文献   

11.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玉篇》是《说文》和隋唐以后字书的桥梁。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本文主要通过对《原本玉篇残卷》的考察去探讨两者在释义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苑学正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3):54-56,63
梅膺祚《字汇》是一部按部首笔画法编排的大型字典,旧论多以部首笔画法为其首创。本文通过对部首笔画法的组成要素,即按楷书形体设立部首、按笔画排列部内字、按笔画排列部首分别进行考察,认为《字汇》既不是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始创者,也不是最早同时具备这三个要素的字典;最早将三者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部首笔画法的是周家栋的《洪武正韵汇编》。  相似文献   

13.
明坊贾伪托宋濂、屠隆之名编印的《篇海类编》究竟本之何书,学术界一直未有确切结论。文章将《篇海类编》、《详校篇海》进行对比研究后,认为《篇海类编》实本之于《详校篇海》,是将《详校篇海》改头换面后重新翻刻而成的一本伪书。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史料的奇缺,我们目前断定海瑞是回族,也仅是从各方面的推测,不能说是十分的肯定,故此一直有争议。文章认为:海瑞是回族,但应是已经汉化了的回族,并从《海氏族谱》入手,对此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同时对质疑海瑞是回族的各种理由进行了辩驳。  相似文献   

15.
《说文拈字》是清代陕西安康学者王玉树撰写的一部文字学著作,其《校附篇》旨在考证《说文》新附字。《说文拈字·校附篇》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说文》新附字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校附篇》有因人成说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顾城和海子分属于当代不同时期的诗歌派别,但同为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并最终在相近的时间走向死亡。这种巧合为探讨顾城与海子的诗歌提供了某种线索。论文将从比较顾城和海子的自然观出发,以二者诗歌中出现频率较多的春天意象为例,来分析二人诗歌中的悲剧意识。最后简要分析顾城和海子的诗歌风格,勾画出二人诗歌中的对立的主体形象,进一步探求顾城和海子诗歌中的死亡预言。  相似文献   

17.
许慎的《说文解字》蕴涵了很深的宇宙全息思想,这可以从他关于文字创制的思想、540部首的建立、始一终亥的排次等方面去认识。对于许慎的宇宙全息思想,我们得出初步结论为:第一,观象别异:精神对物质的全息重演;第二,部首的建立:宇宙结构模式的全息重演;第三,始一终亥:宇宙生成演化的全息重演。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和海子,相隔半个世纪的两位诗人,因为不同的民族使命,都曾走近基督教,在宗教里寻找出路。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基督教对他们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在《大广益会玉篇》中,古字和今字都作字头,并用特定的术语、特定的方式来标示。从形音义来分析。古字和令字有7种关系。本书中的令字是根据当时的用字情况确定的。古今字反映了4种用字现象,反映了文字演变的3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海盐腔创始年代及作者,历来众说纷纭。一说创始于南宋张鎡,一说创始于元代杨梓、贯云石,一说创始于明成化年间。从有关典籍的撰述年代及相关材料的考述中,可以认定海盐腔创始于元代的贯云石,而杨梓父子在海盐腔的传播过程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