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爱旅行的"主"字先生出发了.   他来到松软的草地上,遇到了"王"字先生."咦!你怎么是光头呀?""王"字先生听了捧腹大笑,说:"'主'字先生,我和您可不一样,您是'主'字先生,可我是'王'字先生.""主"字先生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2.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呀!"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3.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指导学生读(识、用、记)图是地理教学的特色和地理常规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就需要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读图法"进行教学,是现代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图法"在实施中,可分成思考、交流、巩固和信息反馈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4.
数学试题没有亮点,就没有活力.什么样的中考数学试题是"亮题"呢?笔者认为:一般具有下列三个特征:一是创意新颖.这里所说的创意新颖,指的是或试题呈现的形式新颖,或试题内容编排新颖,或解题方法新颖,但不是偏题怪题.二是编题鲜活.这里所说的编题鲜活,指的是试题源于教材,但又活于教材,力求考生见之有亲切感,思之有新鲜感,解之有区分度.三是富于情趣.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阅读教学"读风"很盛,有人用"'读'占鳌头"来描述.虽然读得充分,但是不少课读的质量不高,是不求甚解的读、多次重复的读,是失去悟性、智慧和人文底蕴的读.细心研读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能力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6.
有一个小女孩,她今年九岁了,在复三小学读三年级.她聪明机灵,活泼好动,可就是有一个缺点--粗心.这个词儿明明很简单,她偏偏写成错别字;那道题是加,她会做减;不是忘记写零,就是忘记写答案……外公说:"宝贝,我要给你改个名字了,叫‘粗心'."  相似文献   

7.
正一、何谓"结构化预习"?中央教科所韩立福博士在其论著《有效教学法》中提到"‘结构化预习',是指针对预习有计划、有程序地进行课前学习的一个过程。‘结构化预习'包括‘读、导、作、问'四个环节:‘读'指阅读文本,结合‘六字诀'阅读法(读、划、写、记、练、思)扎实朗读文本,深刻感知文本内容,小学不少于15-18遍,初中不少于15遍;‘导'指结合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来进行深度预习;‘作'指依据  相似文献   

8.
前任教育部长陈至立早就强调:我们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此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中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健康成长.七年过去了,实际情况如何呢?实际情况是仍然有不少中小学"轰轰烈烈讲'素质',扎扎实实干'应试'".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不仅没有得到真正贯彻落实,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反而在所谓"素质教育"外表的掩盖下,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学生负担越减越重,出现"反弹"现象. 新世纪新阶段,缘何会出现这种减负"反弹"现象?  相似文献   

9.
读董桥书,虽对其骨子里的名士作派和"雅得化不开"的定式化腔调略存腹诽,但对其文采风流和高人雅致还是多有服膺.董桥为文少思想家的识力而多文章家的情韵,其作品行之也远,主要得力于"言之有'文'".孔夫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指写文章或说话,没有文采就难以流传久远.……  相似文献   

10.
闲 暇 阅 读《 三十 六 计 》,在 感 慨 古人 非 凡 智 慧的同 时,深受 启 发 :他 山 之 石,可 以攻 玉 。这部 军 事谋略 奇 书 的许 多 计 谋 ,作 为 我们 数 学 中 的解 题 策略,用于 指导 解题,十 分形 象生动 、通俗 易懂 ! 一、条 件复 杂时— —“擒贼 先擒 王” — 此 计 用 于 军事 ,是指 要 打 垮 敌人 主 力 ,可 以 先擒拿 敌 军 首领 或 者 摧 毁敌 人 的 首 脑机 关 ,使 敌 方陷于 混 乱 ,便 于 我 彻底 击 溃 敌 方。 用 兵用 在 要 害处 ,解 题 也 是 如 此 。此 计 用 于 数 学 上 ,则 是 指 抓 住题 目 中 的 …  相似文献   

11.
"妈妈,我不想'6个1'了!"下班回到家,小艾坐在沙发上严肃地对我说. "6个1"是指看1本书,读1首古诗,跳100下绳,做1件家务事,认10分钟字,画1幅画.这是小艾参观了一所小学后,寒假里主动提出的每日目标.每天晚上,我会根据她的完成情况在记录本上画五角星.每当我画上一颗五角星时,小艾就笑靥如花.计划已坚持了两周,...  相似文献   

12.
王利器先生的<盐铁论校注>是当前<盐铁论>最权威最重要的校注本,然而翻阅其书,偶然发现其中"称举"之注甚疑,今略陈管见,以求教大方.  相似文献   

13.
近读<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5期李耕拓先生的大作<"行""火"与"伍">,获益良多.李先生认为:行,"古代兵制","‘同行十二年'意即在同一个行里生活、战斗了多年.它与上文的‘火'相对应.因此,将它释读为‘行(xing)军打仗'是错误的".此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5期所载罗献中<这个"约"字怎么解>一文认为:人教社主编高中语文课外读本第二册将其所选北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以约失之者鲜矣"误注为"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很少",这"既不符合逻辑和情理,也不符合孔子的思想本意.该句中的‘约'字不应释为‘俭约',而应释为‘约束'.全句应该翻译为:‘因为约束自己(严于律己)而犯过失的很少."'愚不敢苟同罗文之说,特陈拙见,以资商榷.  相似文献   

15.
<正>华罗庚从小聪明好学,念初中时,在教学课上就表现出了特殊的才华。一天王维克老师给全班出了一道教学题,这是一道出自《孙子算经》的题目:"今朝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教之剩二,五五教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王老师在读这道题时,读得很慢,声音抑扬顿挫。读完题目后,王  相似文献   

16.
"焉"与"之"辨     
在上古汉语中,"焉"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用法亦较为复杂.既作实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也作虚词(语气词、介词等).有时是代词兼语气词,有时相当于介词加代词(于+是),于是又被称作兼词.作为指示代词的"焉"和所谓兼词的"焉",前人概括为"用与‘之'同"和"用同‘于之'(或同‘于是')".这种解释往往凭现代语感而定,即用现代汉语译文来判断它的词性和用法,这是极不科学的,常常见仁见智,甚至相互抵牾矛盾.文章将同一语境分布中的"之"和"焉"作了比较,并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和它们指代的对象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上古汉语中绝大多数的指示代词"焉"都不能简单解释为"同‘之'"或"同‘于之'",实际上"焉"与"之"的区别是"之"常作宾语而"焉"常作补语.  相似文献   

17.
冯友兰曾多次声明,他的哲学"大体上是承接宋明道学中之理学一派.我们说'大体上',因为在许多点,我们亦有与宋明以来的理学,大小相同之处.我们说'承接',因为我们是'接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的理学讲的".因此,冯友兰所讲的接着宋明理学讲,应该理解为主要接着程朱理学讲,而不能理解为只接着程朱理学讲.实际上,冯友兰的"接着讲"不仅仅是接着程朱理学讲,而且是融合了古今中西的"接着讲".  相似文献   

18.
"常山之蛇"最早是军事上的用语,但一用到文学上就对词的批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屯田蹊径"指的是柳永作词的基本规律及其慢词的结构.本文就二者的关系做了一点探讨,同时指出柳词这一词体产生的原因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深度"读题能力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读题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学生能够将数学题目读清楚,就比较容易理解题目中的意思,也就很容易写出答案.本文将从小学生的数学读题能力方面进行阐述,分析了培养学生读题能力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0.
范崇高 《现代语文》2006,(12):12-12
《孔雀东南飞》:"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高中《语文》教材注:"重纷纭:意思是'再找麻烦',也就是别再提迎娶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