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均衡发展不是削峰填谷,而是造峰扬谷式发展。发展是教育事业永恒的主题,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以实现,没有发展,就谈不上均衡。落后地区、薄弱学校需要发展,发达地区、基础好的学校同样需要发展,均衡发展就是要在积极发展中相互促进,在互帮互促中不断实现高位平衡。均衡发展不是限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所遇到的难题,最为人所关注的莫过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在政策制订过程中,究竟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常常是人言人殊。围绕教育均衡,在实践中出现了两种颇具代表性的观点。当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中从强势地区、学校向弱势地区、学校流动时,这种情况下的教育均衡观通常被称为“削峰填谷”。与此种观点相反,有人提出了基于“造峰扬谷”的教育均衡观,即认为教育系统中的强势地区、学校与弱势地区、学校能够实现双赢,实现共同发展。这两种教育均衡观及取向均有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3.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市第二中学校长邵喜珍今年两会准备了这样一份建议——“教育均衡发展中需要克服的几种倾向”,其中谈到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中,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操之过急,忽视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采劝削峰补谷”等不良做法,人为造成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破坏。[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城乡教育有差别,要均衡,不应是“削峰填谷”,而应既“垒峰”又“填谷”。北碚教育的均衡发展,难点在“乡”。北碚教育人用一种特有的睿智,以“城”为基,以“乡”为翼,城乡共同推动北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农村教育发展,激活农村学校活力,是北碚区教委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当前,基础教育需要均衡发展,但是均衡绝不是平均化,而是在均衡的基础上,每所学校要办有特色。这样的教育才能生动活泼,这样的学校在发展中才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达到优质的均衡发展。那么,什么是学校的特色呢?我觉得一所学校的特色必须具有“五性”。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青羊区存教育均衡发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对义务教育提出了“均衡发展,人民满心”的理念,以“填谷追峰”来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到今天,在消除区域间、学校间硬件环境不均衡的基础上,怎样实现各学校之间软环境的优质均衡是一个重要课题。西城区是北京的中心城区,有着众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但也不是每一所学校都是“四中”、“八中”、“北师大实验中学”,因此,怎样让那些普通的学校也成为优质的学校?西城区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挖掘学校内在的活力和特色,提升教育内涵,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相似文献   

8.
教育均衡发展视阈下“重点学校”的反思与其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重点学校”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在均衡发展已经成为义务教育发展战略性任务的今天,“重点学校”应当向特色学校转型,逐渐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如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有效消除“择校”现象?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需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和区县两级政府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大规模开展“薄弱学校更新工程”“中小学达标工程”“加强初中建设工程”等重要工程,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硬件条件基本实现均衡。但学校之间在“软件”上的显著差异还是客观存在,与群众渴望优质教育之间的强烈需求产生矛盾,由此也使得择校等现象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0.
影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师资流向问题。教师需要流动,但这种流动不应是单向的,因为教师无论是单向上位流动还是在同级同类学校连续流动,都会造成教育领域的“马太效应”,对教育的均衡发展无益。为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国外政府对于师资均衡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构筑相对公平均衡的教育结构,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经成为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要重点解决的战略任务。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建设优质均衡发展学校办学条件改造是前提,教师水平提高是关键,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是途径,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目标。只有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学校在“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实现办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实施农村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实现教育“三个面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姚期 《河南教育》2007,(7):19-19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追求在于实现“公平、公正”,而其中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因此,任何一位校长都有必要在实践中探索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领导班子,来整合教育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同步发展。为此,笔者在学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上作了如下的思考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一、地区初中教育均衡发展的涵义地区初中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地区初中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以较快的速度、差距不至过大、保持整体和谐和整体功能的发展。这里的均衡发展主要指两个层面:一是学校层面上的均衡发展,不同的办学条件、办学基础的初级中学都要发展;二是群体层面上的均衡发展,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与干部都要均衡发展。重点是学校层面上的均衡发展。地区初中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搞平均,而是缩小初级中学学校办学之间的差距;不是“一刀切”,而是鼓励办出特色;不是“削峰填谷”,而是“填谷登峰”、“填谷造峰”。  相似文献   

15.
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任务,均衡教研发展是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破解县域范围内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班级之间的教研不均衡现象,需要在教研活动中,研究和解决教与学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班内均衡;建立校本教研机制,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校内均衡;实施区域联片教研、送教下乡、强弱互动,建立...  相似文献   

16.
《宁夏教育》2010,(1):6-9
2008年6月,自治区“两基”工作高标准通过“国检”。随后,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努力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我们的工作重点。2008年秋季,自治区教育厅“基础教育学校综合管理质量工程”启动试点工作。各市县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基础教育学校综合管理质量工程实施方案》,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感受着“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强音。张家港市在“加快改造农村薄弱学校,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又有了重大举措。2006年9月起。我校的建制转变为“1+2”模式,原两所村小闸上小学、杨东小学相继成为我校的分校。由此。我们深深感觉学校犹如一只大鹏。想要展翅,就需要促进两个分校的均衡发展。一年多的实践,我们的破“并”之旅就是“三新二议”。  相似文献   

18.
经历了“初步均衡-基本均衡-优质均衡”三个阶段,“十二五”以来徐汇区再次推出“街镇(学区)均衡”项目,力争通过缩小区域内学校办学目标的差距,实现教育新一轮的优质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均衡发展包合着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并相互作用的三个层面的内涵。其核心是透过教育制度合理配置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每个儿童潜能最大程度的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提出集中反映了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失街的现实状况、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走向以及追求教育公正的心理背景。然而教育均衡发展却面临着深层困境:化发展的无限性和个体发展有限性这一永恒矛盾,以及人“追求生命存在优化”理想的本性所导致的理想与现实的反差。突破困境需要在全社会树立“满足每个儿童的教育需求”的理想,并在思维、制度和教师成长等方面进行教育创新,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教育在区域、学校及学生等层面动态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优质学校”建设是创办区域性优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推进中小学“优质学校”建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从受教育者整体和数量上讲,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从受教育者个体和质量上讲,要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只有通过积极创建“优质学校”,才能真正达到上述两方面的要求,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