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化学史中的化学家的鲜活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实例基础上确定:科学精神养育、化学科学思想方法教学以及化学科学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的丰富,是化学创新思维养育的3个重要环节.对科学精神养育、化学科学思想方法教学、化学创新思维培养做了初步讨论.阐述了化学创新思维过程的一般规律.化学创新思维的培育需要教育教学体系革新.  相似文献   

3.
张瑞 《河南教育》2010,(9):79-80
化学史是化学家认识世界、改造自然、创新发明的奋斗史。在一定意义上,化学史展现了现代科学精神诞生的过程.是培育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科学精神的良好素材。高等师范院校要采取多种途径完善和加强化学史教育,让大学生从化学史中汲取营养.受到科学精神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科学精神的培养也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个维度。科学精神可以激励学生不断探索、独立思考、求实创新[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要更加重视化学史的教育,并给出了部分化学史作为情境素材。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 科学史是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及其演变规律的反映.化学史作为科学史的一个分支,与科学史一样,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化学史作为科学史的一个分支,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在化学课程和教材中编排与化学史相关的内容,是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技能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思想、科学观念、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杨丽君 《云南教育》2003,(17):35-35,45
中学化学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一、重视化学史教育 培养创新人格 化学的发展史是一部创造、发明的演化史,学生通过化学史的教育,知道科学的发现过程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从而学习化学家崇尚科学、追求  相似文献   

8.
化学史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化学知识进行的系统的、历史的描述,是关于化学学科的产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化学教育教学伴随着化学发展的历史,化学教学同化学史的结合,已经成为化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向。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科  相似文献   

9.
探索民族地区高校化学课堂的创新体制与创新思路是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实施符合民族地区特色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及科学探索精神。在提高化学素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整个化学课堂,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同向而行,让学生不仅感受到化学的魅力,而且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求教师变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教学为探索型教学和发展型教学.化学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用化学观念、化学思想、化学方法去观察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和审美情趣等.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相似文献   

11.
泰州教育文化是古今泰州历史长河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区域性教育文化。泰州教育文化历史久远,素有尊师重教、勤学苦读、虚心好学、注重平民教育的优良传统,由此形成泰州教育文化的内涵和特质。这主要表现在:重教兴学的尚文精神;勤学苦读的学子精神;学高身正的大师精神;注重平民教育的民本精神。  相似文献   

12.
大学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改革史、一部革新史,在改革的氛围中不断凸显出大学创新的精神特质。创新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根本,是大学存在的价值所在和意义象征,是大学在社会有机体中保证自身地位的根本生命力。"大学精神"包含着人文精神,对大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和理想人格塑造的教育,其实质是涵养人文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是21世纪大学教育的归宿所在。高等教育必须有利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有利于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养成。适应社会的同时保持相对独立性和超越性,是培育其大学精神的本真命题。  相似文献   

13.
现代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即对大学核心价值与理想信念的坚守,其精神特质是在大学精神中体现出的特殊品位、志向、气质与神韵。上溯世界一流大学高度集中的欧美大学发展历史可知,其精神特质是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博雅教育,德国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念,以及美国威斯康星思想基础上形成的。大学主体的本然状态体现为作为信仰意义的本体、知识传承与创造的本职、实践活动的教育本身,大学的本体精神、知识精神和实践精神构成一流大学精神特质的三维分析框架。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特质从以上三方面加以体现,具体表现为:形上寄托、真理追求、原理探究、自由教育、个性自由、胸怀天下。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中学历史教育不仅要以培育人文精神为目的,而且它本身也体现出高度的人文精神。中学历史教育必须走出“学科教学”的误区,恢复历史教育“人文素质养成”的学科性质。  相似文献   

15.
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存在着对"人文精神"的误读,即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对立、将人文精神误读为文人精神、将人文教育误读为文科教育。要矫治这种误读,需要提高理科教师的哲学与科学史修养,挖掘科学的人文价值,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国人非常重视历史的育人功能,并且逐步认识到历史具有发扬民族精神的作用。今天,在积极倡导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之时,我们更应该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因为:一方面历史教育可以为培育民族精神找到根基,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主体。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怀疑精神既是科学的基本精神,也是科学创新的支点。从培养创新人才要求出发,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怀疑精神。本文应用科学史案例来阐述科学的怀疑精神,从而为如何利用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怀疑精神提供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作出了重要论述,提出“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的新要求。抓好党性教育,就是要把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重中之重,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开展工作。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始终坚定为人民服务的鲜明政治立场,自觉实践党的宗旨。  相似文献   

19.
李杰 《天中学刊》2014,(3):42-46
共产党的党性是最高尚德性的集中体现,党性教育具有伦理本性。从伦理视角看,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党性教育的创新,应坚持师德教育和党性教育两手抓,以师德促党性,拓展党性教育渠道;应强化党史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史育人;应促进党性教育人性化,以人性提升党性;应以现代技术为媒介,提升党性教育手段的科技化水平。  相似文献   

20.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素质教育,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人格养成、文化熏陶的基础作用。中学历史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己任,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针对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五个方面着手实现人文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