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熊谨 《南昌教育》2006,(6):21-21
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是我园家长开始接幼儿同家的时间,很多家长因工作比较忙就会比较晚来接孩子回家。一般在这个时候,我们一直选择安排幼儿集体看图书、看电视、搭积木、听故事等集体活动。这样一来有利于安定幼儿情绪,方便老师进行离园整理,也好让家长看到幼儿安安静静地活动以免教室里乱哄哄的给家长造成不好的印象。但我发现一个现象:经常有孩子在父母来接时会说一句话——“怎么这么晚来接我”或是“你怎么不第一个来接我”。开始,我单纯地认为这是孩子撒娇,也没放在心上,只是一笑而过随意性安慰一下幼儿就算了。  相似文献   

2.
集体教学,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生理特点,每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严格的时间控制,在一个短短的集体教学活动中,对几十个不同能力的孩子达成同样的活动目标,不仅需要老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技能,更需要老师拥有灵活的教学机智。十几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使我明白,要真正成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必须善于抓住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巧妙构思,吸引孩子,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孩子成为活动中的主人。一、围绕细节设计提问根据活动的需要,在集体教学中,我们常常要对孩子进行提问,在问题的设计上都经过精心地考虑,可在活动中,我们的…  相似文献   

3.
入园焦虑是新入园幼儿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创设轻松愉快的物质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对于解决新生入园焦虑有重要作用。为此,我园尝试了“家长陪读”的方式,即开学时允许家长陪着孩子上幼儿园,时间为两天。在这两天里,孩子既有自由活动,也有老师组织的集体活动;既有单独的活动,也有亲子活动。慢慢地,孩子与老师建立了信任,感受到了在家里独自玩耍所没有的新鲜与刺激。  相似文献   

4.
刘倩 《中学生阅读》2009,(12):30-31
离园环节是幼儿在园生活的最后环节,在一日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家园互动的一个窗口,离园活动时间是家长来接孩子也是孩子进行一天的集体活动的“放松时间”。我园采用的是集体离园的形式,大门在规定的时间才能打开,当大门打开的那一瞬间,  相似文献   

5.
沈国香 《山东教育》2005,(33):13-14
在现今的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发现,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自由活动,教师对幼儿的个别关注多了,对幼儿即时的语言、行为、思考活动的引导,支持、参与也多了。例如,某个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搭积木.过去,老师可以不闻不问。幼儿一个人爱玩什么玩什么。现在呢?  相似文献   

6.
我园研究个体差异已有一段时间了,老师们有了一些感受和经验,研究也从关注宏观转向了关注细节。因为个体差异必须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场景去解读,而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的策略也必须在实践事例中积累。为此,我们坚持互相观摩活动。大家共同分析幼儿。寻找策略。这本应很好地推进研究。可让人苦恼的是:老师们刚开始谈的是孩子,但很快就谈论起活动来,不提孩子什么事了。  相似文献   

7.
来稿选登     
2~ 3岁儿童 拍球活动的开展 □张 梅 我园设有托儿班,以前主要是看着孩子玩,保障安全,不太重视系统教育活动的开展。这些孩子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大部分娇生惯养,体质有所下降。我们认为从小给孩子打下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是必要的,孩子虽小,也要进行科学的锻炼,于是我们开展了拍球活动,收效不错。   一、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孩子拍球的兴趣   托儿班年龄比较小,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爱抚与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幼儿喜欢老师,愿意按老师说的去做,从而配合老师完成各项活动。例:在日常生活中,早晨入园时,轻轻叫一声孩…  相似文献   

8.
李晶晶 《山东教育》2012,(Z6):28-29
幼儿教师的工作特别讲求一个"细"字,从各个生活环节到教学、游戏活动,从群体幼儿的一般情况到个体幼儿的特殊表现,都要细致观察,用心体悟,悉心引导。作为年轻教师,我努力学习去践行这一点。下面仅以入园环节为例谈谈我的做法。早上入园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孩子一进教室就向老师问好;有的孩子会一直看着你,等到老师先向他问好才想起来问老师好;还有的孩子就像没有看见老师似的,没有  相似文献   

9.
班级常规管理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幼儿的规则教育融合并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它能帮助幼儿逐步克服自我中心、自由散漫等不良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从而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要求,应该说它也是幼儿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趣味签到     
幼儿来园的情绪和精神会影响其一天的活动。我班根据中班孩子乐意模仿成人点名活动的心理要求,在班内门厅处设计了“快乐攀登”这一小天地。 我们把幼儿分为四组,每个幼儿名字后面对应十个空格。幼儿一来园,就在姓名后面的对应栏中签到。签到方式由幼儿与老师共同商议制定,有时盖印章,有时贴小图片,内容是不固定的,也可以与当时的主题教育相联系。每周五进行讲评,十个画面画满了,就奖励幼儿一个教师自制的小礼物,这大大增加了孩子对来园的兴趣,有助于让孩子养成坚持来园的好习惯,活动开展以后我班出勤率月月居于幼儿园首位。趣味签到@于梅$…  相似文献   

11.
陆琴芬 《山东教育》2007,(12):24-26
当前,名画欣赏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很多幼儿园都投入了高度的热情,我园也不例外。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很多困惑,有些老师认为:名画与幼儿欣赏能力水平相差甚远,孩子不理解,无法取得共鸣;有些老师认为:我自己都对名画一窍不通,怎么引导孩子呢?也有的老师认为:在众多的名画中,不是所有的作品都适合幼儿欣赏的,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五年五、六月份,我园在四个大班开展了集体养蚕的教学实验活动,试图围绕这一活动,对幼儿进行常识、语言、美术和劳动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幼儿智能的发展。课题的提出以往,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常识教学一般是单一的、封闭式的,老师以单纯的传授知识为主,幼儿的活动天地也局限于狭窄的课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礼貌行为,关系着一代新人的健康成长。幼儿入园是集体生活的开端。老师要热爱、关心、尊重幼儿,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我们在对幼儿的教育中,坚持做到没有亲疏之分,处处关心爱护他们。家长想到的,我们要想到;家长没想到的,我们也要想到。孩子生病,老师要去看望;天气突然转冷,老师就把自己孩子的衣服给他们添上。为了安全,老师们坚持每天接送孩子。下雨天,还要背、抱他们进出。有一个叫杨涛的幼儿,平时爱打架,老师多次教育,收效不大。一次,他大声哭叫,说是被打了。张老师想到他平时爱欺侮小朋  相似文献   

14.
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来,我园和其他姐妹园所一样,每天上午上两节课:一节语言、计算或科学,一节音乐、体育或美术,动静搭配,目的是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上课的形式以集体授课方式为主,以利于达到统一的学习结果。但在这过程中我们也隐约感到这种集体教学方式不但限制了幼儿的活动自由,而且也使教师为约束幼儿的纪律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每当上课以前,教师总少不了提出“请小朋友小脚并并拢,小手放腿上,小眼睛看老师,小耳朵听老师,小嘴巴不说话”等要求,表面上幼儿纪律好、习惯好、整齐划一,但教学中往往更多的是教师脱离…  相似文献   

15.
体育锻炼是幼儿在园生活中最基本、也是必要的活动之一。体育锻炼内容比较机械和枯燥的,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游戏是其主要活动,幼儿园老师也要通过把体育锻炼寓于游戏活动中,来促进幼儿体能发展,让孩子在快乐中掌握一些体育技能,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小班绘画教育活动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班上学期的绘画活动中,我发现部分幼儿不爱绘画,有的孩子常常叫喊“我不会画,我不想画”,有的即使不叫喊,却采取“消极怠工”的做法,一会儿玩纸,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又要上厕所,要不就乱涂一通,甚至有个别孩子一参加绘画活动就哭鼻子。通过观察、调查,发现原因有三种:一是现在的孩子依赖性比较强,习惯于事事由父母包办,懒于动手,希望通过叫喊引起老师的注意,让老师帮助他完成作品;二是幼儿刚入园,还没有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再加上年龄小,小肌肉发育不完善,动手能力差,要完成活动内容确有一定难度,加之活动内容偏难…  相似文献   

17.
高艳 《幼儿教育》2004,(5):43-43
开学已两个多月了。在这期间,托班孩子有了很大进步,情绪稳定多了,自理能力也强多了。我想这与我们开展“天线宝宝乐园”的主题活动是分不开的。刚入园时,我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天线宝宝,有的幼儿想妈妈了,就抱着天线宝宝安慰自己,有的连睡觉也要天线宝宝陪伴。于是找们巧妙利用天线宝宝组织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办园十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锐意改革,勇于探索,以综合构建数学特色带动全面教研工作。在教育活动中注重每个孩子积极主动的参与,充分运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分区活动、个别活动的多种形式的结合,发挥各种教育形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发展。幼儿园连续多年被评为区、市好园所,市电教达标优秀园等称号,并获得科研教育成果奖及教育创新奖等多项奖励。  相似文献   

19.
怎样培养幼儿在集体中大胆发言的良好习惯呢?我认为在幼儿刚入园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三岁幼儿刚刚来到幼儿园,对一切都感到佰生又新奇。他们胆小羞怯,要幼儿在老师及同伴的注视下,站起来说话是有困难的。但只要老师启发得当,方式灵活,态度亲切,幼儿良好习惯是能够培养的。我们是以点名时要幼儿学答“到”为突破口的。“到”只有一个字,容易发音,孩子能脱口而出,难点是要他在大家面前站起来  相似文献   

20.
多少年来,我园幼儿园一直将幼儿编为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并以大班额的集体教育形式为主。近些年来出现了分组教学、活动区教学的新模式,但并不很普遍,而采取滋龄教育模式的幼儿园更是凤毛麟角。但我们欣喜地看到,为了孩子的健康发展,还是有幼儿园克服了种种困难,在做这种有益的探索。比如本期编发的五篇关于抗州幼儿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和上海市维华幼儿园(名都新城园)昆龄教育的文章,展示了他们意改革的精神。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探索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