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李爱琴 《甘肃教育》2007,(8S):45-45
数学概念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一种内部心理活动,是将外部知识转化为内部知识的过程,这种内化行为是无人能替代的,只能依靠学习者自身。然而优良的学习信息环境有助于这种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必需帮助学生营造和建立形成概念过程中的“信息场”。在完善数学概念中发挥促进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数学认知结构就是经过学生头脑加工而形成的数学知识结构。它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来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学习的迁移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指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和作用。迁移有两种:一是...  相似文献   

3.
结构 ,简单说就是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规律性 ,数学教学中涉及的结构主要指知识结构———数学本身的逻辑体系 ;认识结构———人的认识活动中的心理过程 ;认知结构———知识结构与认识结构的综合体 .它们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同化 ,心理上对积累的知识加以改进和重组而形成 .学生的认知结构一旦形成 ,就成为学习新知识的重要能量和因素 .实践证明 ,只有将知识融进系统中 ,才能看清数学思维发展的脉络和联系 ,才能将知识连成线、织成网 ,才能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 .1 暴露概念产生的思维过程 ,在概念系统中理解概念学生对概念的学习能否成为有…  相似文献   

4.
数学认知结构是学生把储存在头脑里的数学知识整合成的具有内部规律的数学知识链和知识体系。它是有机的、动态的并且具有新的“生长点”的知识板块,具有灵敏反应的智力特性,运用它能够迅速解决问题。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是自我努力和教师指导培养的结果,在数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主动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把新旧知识衔接、重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链”和新衔接的认知结构,使新的认知结构不断巩固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认识了的数学知识需要加以组织整理,储存在记忆中,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正如Bruner(1977)所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事实上,认知结构除了有助于信息的存贮、记忆和操作处理外,还有促进理解和应用的功能.总之,认知结构是一种推动人的认知活动的工具.同样,数学认知结构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提取知识和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能力的关键,在任何条件下,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总是学习新数学内容的基础.数学认知结构是数学学习过程的一个中心的心理成份.由此,数学认知结构得到研究的重视.纵观已有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数学认知结构的内涵、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特征和建立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措施.在查阅献的基础上,我对数学认知结构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实质上是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教学新知识,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是沿着“复习旧知——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抽象概括——消化巩固——具体运用”的规律向前推进的,认知程序的编排只有与此相适应,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激发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为目标,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不应被看成对教师所授知识的被动接受.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将外在的知识体系内化为学生个人的认知结构,因此,建构是主动性的.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抓住知识的最近发现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8.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习过程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新的概念、命题等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有的有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结构。新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具有潜在的联系。"数学变式教学展示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数学问题的结构和演变过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形成了一种思维训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认知风格的概念界定、研究沿革、分类等相关要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认知风格的个体差异对数学学习带来的影响,在个体认知风格差异必然存在的前提下,教师应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即将学生导向符合个体认知风格的学习行为,对帮助学生“学好知识”“学会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解析概念与数学概念的结构、类型,分析研究数学概念学习理论,结合数学概念形成过程和学生认知心理过程,提出教师先要认识概念的类型、结构,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过程,然后选用正确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主动形成概念域、概念网络,主动构建其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1.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之一,就是要构建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建和再组建。”如果说学生在平时的新授课中是学习单个的新知识点,那么在整理复习课中,就要把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比较、归纳,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再次整合,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充分挖掘整理复习课的这一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形成一系列数学概念,这些数学概念的真理性又返回数学实践中接受检验。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概念经过了不断的发展与变化,正是这种概念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的认知不断地实现“同化”与“顺应”,认知结构不断重组、优化,学生的思维得到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段志君 《陕西教育》2002,(12):28-28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任何学习过程都是在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原有的认知结构对于新的学习始终是个最关键的因素;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过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的概念、命题等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来的有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条件下转化为主体的知识结构.因此,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认知素质主要指学生头脑中贮存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 ,经过主体加工形成一个系统化、网络化的知识结构。新大纲明确指出 :“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 ,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 ,理解数学概念 ,掌握数学最基础的知识。”感知是我们对客观事物的直接认识 ,它虽然是简单的认知过程 ,但却是复杂认知过程的基础 ,同时也是获得一切知识的源泉。这就是说 ,一个完整的知识形成必须经过最初的感知阶段。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感知的目的性、持久性虽说较之刚入学时有了发展 ,分析和综合水平也有些提高 ,一般能够按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数学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能巩固知识,强化概念,增强技能,让学生在练习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提高技能。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依据教材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数学课堂练习,就能突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再现知识要点,架起“旧知”到“新知”的“桥梁”;在练习中巩固已学知识,理解新知识的产生过程;在练习中,应用知识,  相似文献   

16.
将数学概念的定义、例子和图形等内容呈现给学生,观察学生的理解过程并分析学生的言语行为,可以发现在学生的数学理解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数学概念的定义和例子的形成方法.数学理解的过程实质是一个新知识被个体认知之后通过积极地派生类属学习活动和数学推演活动这两种"往""返"不同的联系过程与原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建立起纵向的和横向的联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所谓理解就是通过思维与想象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就是理解其中的概念、公式、法则、原理及其知识体系,把新学习的知识同化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充实或扩大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8.
试论智力参与程度对建构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影响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角度来看,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塑造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所谓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认识而在头脑里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结构,即作为学生头脑里的数学认知结构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通过学生主动的认知活动内化而来的。它不仅包括数学的概念、公式、定理、公理等“硬件”。而且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观念等“软件”。在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中,主体的自主行为别人无法代替,只有通过主体积极主动的智力参与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数学理解是一种思维活动,是指在学习者现有的认知水平范围内,通过数学学习活动,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经过思维加工,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其意义,把形成的新认识正确地纳入到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改组、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使新学习的内容成为整个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说,  相似文献   

20.
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创造.“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不是形成一个个句号,而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课堂教学活动产生一个个问号.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要鼓励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主动将新知识“挂靠”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形成相应的技能、技巧,形成学习能力与养成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