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廖淑英 《成才之路》2013,(36):29-29
翻开很多学生的作文本,我们会发现教师的批改非常精彩细致,但是教师是否想过:这样的批改,学生到底能关注多少?学生到底能不能从老师的批改当中有所体会,并因此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呢?  相似文献   

2.
改变     
有一位历史系学生,生性好辩。一天,他问历史老师:“我们的努力能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吗?”“噢,是的,能改变。”老师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人类的劳动能改变地球吗?”“当然能了。”老师回答道。“那么,为什么您在讲课的时候告诉我们人类的努力是渺小的?”  相似文献   

3.
罗日荣 《学子》2013,(11):23-23
每到周末,老师们都会给学生布置一些周末作业。从语生英到数理化,似乎一科也不能少。老师希望学生能抓紧一分一秒,在家好好学习,希望能通过题海战术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然而学生的周末作业完成得怎么样呢?周末作业到底提高了学生哪方面的能力?周末作业到底塑造了孩子什么样的性格品质?我们老师是否有这方面的思考呢?  相似文献   

4.
当前,每一位置身于课改实践前沿的数学老师都能轻易地发现:我们的学生能说会道了,我们的学生知道如何学习了,我们的学生敢与老师争论了……这种种新变化,令我们每位老师倍感欣喜。然而,掀起这些华丽的面纱,我们却要问:我们的学生是否真正牢固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我们的学生是否能根据知识间的联系灵活地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5.
武玥 《考试周刊》2009,(26):65-6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事情,任何人都不会主动并且积极地去做。目前很多中学生热爱网络,少数人甚至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这当然是一种需要扭转的画面。但是反过来,教育工作者是否也应该反思:为什么网络对孩子们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力量在牵引着孩子们的强烈兴趣呢?如果课堂也能尽可能多地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如果课堂也能让孩子们着魔,那么我们将省掉多少苦口婆心的说教呢?因此我们应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学生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习.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我们多么想听到孩子们的呐喊:给我一支笔吧,我要画蓝天!  相似文献   

6.
六年级的儿位老师教学《船长》时,纷纷“原封不动”地借用仲剑峰老师的教案。仲老师的《船长》确实是个成功课例,但是否能“原封不动”地借用?即使我们撇开学生的不同、执教者的差异,这个课例本身难道就没有可叩问之处?肯定不是这样的。下面摘录仲老师的两个教学片断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当前,每一位置身于课改实践前沿的数学老师都能轻易地发现:我们的学生能说会道了,我们的学生知道如何学习了,我们的学生敢与老师争论了……这种种新变化,令我们每位老师倍感欣喜.然而,掀起这些华丽的面纱,我们却要问:我们的学生是否真正牢固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我们的学生是否能根据知识间的联系灵活地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8.
胡祥明 《师道》2005,(8):23-23
今天的语教学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有的老师说:“该教给学生知识。”有的老师说:“该教给学生能力。”我想说:“我们该教给学生学习语的心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语。”  相似文献   

9.
作为高中教师我们知道:有的学生在初中数学非常好,但是到了高中却一落千丈。我们常常把这种现象归结为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仍然沿用初中的学习方法,不能掌握高中的学习特点和方法,这样一来我们老师就完全没有责任了,学生学习不好那完全是学生的事,与我无关。可是我们从自身的角度想过没有,为什么有的学生不能掌握高中数学学习方法?我们是否教给学生如何学习了呢?是否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初中数学和高中数学的不同呢?  相似文献   

10.
要上课了,班主任老师刚走进教室,听到坐在后排的一位学生正在嘻笑,一下子,冰冷的目光扫向全班同学。老师只说了一句话:“当面是人,背后是鬼。”老师没有指名道姓,那位做了错事的学生还是感到无地自容,自尊全无。偶尔一件小事,竟给学生。C灵造成如此大的创伤,这是那位老师始料不及的。这使我们必须思考一些问题:当体罚学生这种野蛮的教育方式被唾弃之后,对学生尊严、个性、人格、权利的隐性伤害现象是否仍然存在?有多少教师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确立了尊重意识?尊重意识究竟在现代教育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1对学生的尊重是学…  相似文献   

11.
贾春环 《山东教育》2004,(26):26-27
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老师在做老师,学生在做学生,能还颠倒过来,让学生做做老师,老师也做做学生呢?能。这不,我的学生就潇潇洒洒地做起老师来了,并且还蛮不错呢。  相似文献   

12.
在一些地区一些学校一些老师那里,“德育为首“是否仅是一个交待式的口号和标榜式的标签?我们潜意识中是否分数硬件更硬,育人软件更软?我们可否己不正而欲正人?我们可否自贱而贱人?我们给学生的有多少真实,多少虚假?我们面对学生有多少真诚,多少虚伪?我们的道德目标是否过于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离学生真实的生活到底有多远?我们的德育手段有多少科学成分?我们用多少诚意和理解去打开学生的心扉?上级评给的“德育先进”让我们沾沾自喜,我们可知道学生心目中对此有多大程度的认可?我们是否平心静气地倾听学生倾吐心中的苦…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谢谢罗国敏老师为我们做的精彩的研究课。之前,我们都明确了今天研究课的主题是“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体会诗情”,并共同确定这一主题可从三方面来进行讨论:(1)文本当中蕴涵的感情因素有哪些?这节课老师想引导孩子体会的诗情是什么?这种诗情是通过哪些文字来表现的?(2)为了体会诗情,罗老师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有哪些有意识的教学行为?(3)老师的教学活动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从我成为学生那天起,一直到我成为学生的老师这二十多年中,我常常会看到这种情景:教师严厉地在说,学生低头不语。“作业怎么做成这样?”“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然能不会吗?”“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知道,老师讲了多少遍了”这是我们老师常说的话,也是埋怨学生不会的理由。但是却很少有人透过这种现象分析其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记得有一位语文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是否喜欢阅读,很大程度取决于身边的人是否喜欢读书。”那么怎样让学生养成喜爱阅读的习惯呢?那就需要一定的环境氛围。我们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师: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们欢迎吗?怎么表示?(教师边说边有规律地击掌)能跟老师一样鼓掌欢迎吗?(学生像老师一样击掌)  相似文献   

17.
学生:老师.你能再谈谈什么叫合力吗?老师:好的.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两个小孩同时用力提起一桶水,而一个大人就能提起来,大人的一个力所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小孩的两个力同时作用的效果有什么关系?学生:他们作用的效果相同.·老师:象这洋一个办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所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其中每一个力都叫分力)的合力.学生:合力我们知道了.从刚才你讲的情况来看.好象合力刚好都大于这两个分力,对吗?老师:是的.学生:能不能说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呢?老师:这种说法不一定对.学生:你能说得详…  相似文献   

18.
李胤昕 《考试周刊》2011,(49):68-68
课例重现:钱梦龙老师教《少年闰土》一课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插嘴问:"跳鱼有几只脚?"钱老师当时不知道,换作我们,可能是先询问是否有人知道,但钱老师坦诚:"我也不知道。"才问:"同学中有人知道吗?"同学也说:"不知道。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生涯中,是否有过被我们遗忘的角落?是否也有被我们无心伤害过的心灵?我想一定是有的。 今年刚刚开学,我走进办公室听到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他的英语什么也不会,就连26个字母都读不准”,“上课听讲状态也不好”,“不知小学他是怎么学的”……了解到这个学生是董国印,我决定要找他谈谈。  相似文献   

20.
分析——把脉师生冲突之“结”俗语有言:一个巴掌拍不响。既是冲突,师生双方肯定都有不当的地方。于是,我们在抱怨学生不尊师重道时,也应反思一下自己:是否过多地“言传”,而忽视了“身教”?是否真正地爱学生?是否做到了公平?我们试求找出症结,以资调整。[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