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种跑的练习方法●赵家贵1加速跑起跑后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最高速度之间的跑法。通常练习时,加速跑是以半蹲式(或站立式)起跑逐渐加快速度以至达到高速度之间的一种练习方法。在达到高速度时利用身体前进的惯性“自然跑进”逐渐减速。加速阶段要求练习者通过快速...  相似文献   

2.
起跑后加速跑是练习者从蹬离起跑器到途中跑之间的一段距离。其任务是充分利用向前的冲力,在较短的距离内尽快地获得较高速度。姿势如图一,其距离自起跑算起约30~50米,高手的加速区一般为50~70米,即起跑后的5~6秒达到最高速度。加速阶段的好坏,直接影响最终成绩的高低,因此加速跑阶段的教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欲想百米短跑取得好成绩,除途中跑之外,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也不可忽视。讲究短跑前程技术动作,就能更好地为夺取全程胜利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训练中,针对常规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动作要点,在抓住途中跑技术训练的同时,突出短跑前程“肩超式”起跑和“V轨迹”加速跑动作技术与训练,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和显著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六秒钟训练法是根据"六秒定律"延伸过来的一种训练方法,所谓六秒定律是指运动员在起跑后,一般在六秒钟可以达到最高速度,有资料显示至今没有一人能在六秒钟之前达到最高速度。所以通过六秒钟定律设计了多种六秒钟训练法,主要是提高青少年1 00米跑的起跑和起跑后速度能力,也是抓住青少年速度敏感期最佳的训练时机。一、六秒钟训练法的生化科学依据从100米跑的生化特点得出六秒钟训练法的科学依据,当运动员从起跑的安静状态过渡到高速时,含有丰富的氧气的血液,从肺部到肌肉最快也要6秒钟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起跑后的加速跑是指起跑蹬离起跑器后即进入加速跑阶段,其任务是在最短的距离内尽快发挥速度,不断地加大步长和步频,顺利转入途中跑的过渡阶段,在短距离跑完整技术动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有许多学生往往在这一环节上速度上不来,导致成绩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我在快速跑教学中采用"追逐跑"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郝海亭 《体育科研》2006,27(2):53-53
研究发现,百米起跑阶段的速度发展包括了多种不同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对比赛能力的不同要求。运动员对发令枪的实际反应则有赖于动作技术、反应速度和速度力量。随后的起始和加速阶段就需要跑动速度、速度力量、步频速率和肌肉的放松。一些研究已经表明,起跑后的加速阶段是决定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世界级短跑选手所展示的“火箭喷射式”的加速跑说明了前10-15m加速能力的重要性。尽管良好的速度耐力在短跑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在起跑后第二阶段的强有力加速跑可以完全弥补速度耐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前言: 中短距离跑教学在体育课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怎样上好中短跑课,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中短距离跑技术要领,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认真总结,结合我们体育课的实际情况,进行以下探讨。 一 对短跑教学的探讨: 短跑是田径比赛中距离最短,速度最快的项目,是在人体大量缺氧状况下,持续高速跑的极限强度运动。其技术可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因此  相似文献   

8.
一、起跑到第一栏前的加速跑技术起跑到第一栏间的距离是45米,运动员都采用蹲踞式起跑,与400米跑的起跑技术基本相同。在安装起跑器时,要考虑第一栏前所跑的步数,如果跑单数步,则将摆动腿置于前起跑器上(起跨腿在后),如果跑双数步,则将起跨腿置于前起跑器上,一般男运动员由起跑至第一栏要跑21或22步,水平较低的运动员则要跑23或24步。由起跑至第一栏的步长逐渐加大,直到第10步后才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
谈100米加速跑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加速跑对百米成绩的意义 众所周知,随着百米跑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加速跑阶段的距离有明显的增长,速度有明显增快的趋势,对此,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们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又对加速跑过程中的人体运动学特征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探讨。前苏联人的研究结果:百米跑成绩首先取决于运动员在起跑加速途中所能发挥的速度。德国人的研究表明:在成绩水平不同的百米跑运动员中,加速跑阶段的运动学特征存有明显差异,是百米跑全程中最重要的段落。  相似文献   

10.
短跑的全程技术,可分成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部分。短跑的成绩由起跑的反映速度、起跑后的加速跑的能力、保持最高跑速的时间和距离以及各部分跑的技术完成的质量决定的。要提高短跑的成绩,就要提高和发展这四个部分的技术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一、50米快速跑的教学价值50米快速跑是小学体育走和跑教材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快速跑教学,不仅能发展学生速度、力量、协调等身体能力,还是通用的检验学生位移速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快速跑的技术分为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四个部分。它的动作方法是用站立式起跑,跑出后迅速加快速度,并努力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线。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百米跑是一种以速度快慢来取得胜利的径赛项目,而速度的概念是指用最大加速度和最短时间完成单个动作或同类成套动作的能力,以及与此有关的最大动作频率能力,此外,还指对信号的最快反应能力,因此,它是一种近于人体生理极限的运动项目,受到人体生理、解剖、心理和运动技术等诸因素的影响。根据速度的概念我们可把100米分为四个阶段:“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以及最后冲刺。”本文就起跑后的加速跑问题进行专门讨论、分析。20—30年代,短跑技术的观点认为:起跑之后  相似文献   

13.
1.加速跑 加速跑有两种。 一种是有意识地由小到大由低到高控制跑的步幅和动作频率,也就是有意识地由小到大控制肌肉的用力程度,从而有意识地控制跑的速度由慢到快直至达到最高速度并以最高速度跑出一段距离。这就是我们在日常训练中常采用的一般加速跑和行进间20米或30米计时跑等。另一种是一开  相似文献   

14.
在短跑训练中,青少年短跑运动员起跑后加速跑的节奏不易控制,加速跑节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最大的速度。  相似文献   

15.
掌握中距离跑的合理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战术,能使运动员根据自己的水平,比赛时抢占有利的位置;而合理的终点跑技战术,又能使运动员根据自己的体力,确定最后加速的距离以至在进入最后的直道时竭尽全力地冲跑,达到战胜对手之目的。此外,正确的呼吸方法和良好的道德意志品质也是极其重要的。然而,途中跑毕竟是中距离跑的主要部分,其技术如何,影响甚大。因此,探讨途中跑技术,对于提高运动成绩是十分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世界优秀女子100 m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方法分析了世界优秀女子100 m 跑运动员的技术,以寻找影响女子100 m 跑成绩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最大速度与100 m 跑成绩高度负相关,是影响100 m 跑成绩的第1 因素,起跑后的加速跑的节奏对成绩也很重要,次最大速度的跑动距离也是影响女子100 m 跑成绩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短距离跑技术是由起跑、起跑后加速跑、途中跑、和终点冲刺跑四个紧密相连的阶段组成,只有合理地掌握技术,才能提高运动成绩,发挥运动员的潜力。但在练习中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影响了速度的发挥。本人在长期训练中,归类总结了短距离跑的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与大家共同切磋。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冲刺跑是途中跑的继续,临近终点往往由于疲劳而产生步幅缩短、步频减慢的情况。因此在离终点线15~20米处,应尽量保持上体前倾角度,加快两臂摆动的速度和力量。跑到距离终点线一步时,上体急速前倾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迅速跑过终点后,上体抬起并逐渐减速。学情分析:部分学生重视起跑及起跑后的加速跑,而不重视终点冲刺跑。该阶段学生体能下降、速度降低,就造成跳过、跨过、身体后仰、不用胸部或肩部撞终点线等过终点的现象,影响跑的成绩。另外还有部分学生过线即停,来个“急刹车”很容易造成跌倒等安全事故。教学技巧:1.原地撞线…  相似文献   

19.
一、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手段 上坡小步跑能有效地提高跑的后蹬力量,上坡 高抬腿跑能有效地提高抬腿力量和下压扒地能力, 上坡跨步跳能有效地提高腿部力量及摆动腿高抬执 地的能力;上坡起跑、加速跑能有效地提高起跑、 加速跑时充分后蹬的能力。因此,选择练习手段时, 一定要根据课的任务、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例 如要改进扒地技术,就应选择上坡高抬腿跑、上坡 跨步跳为主要手段;而要改进起跑、疾跑阶段的后 蹬技术,则应以上坡起跑、加速跑为主要手段。 二、恰当地选择练习距离及坡度 短距离的上坡跑能引起肌酸激酶和ATP酶的明…  相似文献   

20.
100米跑的放松技术是指:在 100米跑过程中,参与者对心理和生理因素的合理调节,从而保持快速运动中机体的协调放松,促进体能的合理消耗,优化速度结构,以达到最佳成绩的一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 100米跑的放松技术可以充分体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心理素质。尤其现在高水平的短跑运动员,其途中跑的最高速度已超过了 12米 /秒,因而为了合理利用和调动人体的最大机能能力,就必须具备高水平的协调放松能力。如何合理进行放松跑的技术训练,以下几个方法可以借鉴。   1.惯性跑   在 80~ 100米的距离内,从起跑后加速跑 20~ 30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